家禽养殖场预防台风暴雨及抗灾自救策略

三农   2024-07-09 09:00   山东  

近些年,我国屡次遭遇台风袭击,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等灾害对家禽业造成严重危害,出现养殖环境污染、疫病高发、防疫工作严峻等问题[1],给广大养殖户和家禽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防灾意识,增强防灾、抗灾和灾后自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台风对家禽生产的危害

1.1 危害的表现形式

强风是台风主要危害之一,会造成电力系统瘫痪、生产设施损坏、简陋畜舍倒塌。任意堆放的工具及物品等被大风刮起也会造成财物损失,大风引发的高空坠物甚至会致人及家禽死伤,造成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

暴雨是台风带来的又一种危害。台风自海而来,富含水汽,常伴随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强降雨来势凶猛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破坏性极大。

1.2 对家禽的危害

灾害造成养殖场房舍倒塌,建筑材料、饲养工具等形成坠物砸死、砸伤家禽,或家禽被洪水冲走、溺亡。另外,潮湿的阴雨环境对禽类生长也是不利的。由于气温变化较大,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最易引发感染性疾病,如新城疫、鸡感染性鼻炎、禽流感、感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等。而且洪水后苍蝇、蚊虫等昆虫大量繁殖,会加快病原传播,提高疾病发生概率。恶劣的饲养环境容易引起禽类发生应激反应,导致其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特别是中午时分,大雨过后阳光强烈之时,环境水分蒸发速度快,空气异常闷热,往往还会出现中暑的情况[2]。狂风、闪电和雷声等恶劣的天气现象会使家禽受惊,群体出现相互踩踏、挤压的情况,导致家禽伤残、死亡。

1.3 对水源的污染

洪水卷带泥沙、动物尸体、人畜粪便、垃圾、农药、化肥、工业废物等污染物顺流污染附近河流、水库、塘坝和井水,导致大量的细菌、病毒也随着洪水到处漫延和传播。井水、湖泊水等不能给家禽直接饮用,饮用水过滤生产困难,家禽饮用水缺乏。

1.4 对饲料的污染

潮湿的环境会导致玉米、小麦等饲料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赤霉菌毒素、曲霉菌等多种毒素;鱼粉、骨粉等蛋白饲料霉变会产生肉毒梭菌[3]。家禽摄入有害毒素的饲料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群体发病,甚至死亡。

1.5 对环境的污染

台风会对养殖场造成严重损坏,挤压了家禽的饲养空间,降低了饲养环境质量。潮湿会使舍内的垫草、器皿、设施等因受潮而产生霉斑或加速腐坏。垫草和垫料发霉腐坏后,产生葡萄穗霉毒素、镰刀菌毒素等霉菌毒素,易诱发家禽患呼吸道疾病,甚至出现中毒等症状。泥泞潮湿的饲养环境会促使墙体、地面和围栏、网笼、饲槽等设施设备快速腐化,其上附着的和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传播,致使疫病多发、频发。


2 台风灾害预防措施


2.1 提高灾害防范意识

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了解台风造成的危害特点、预防措施及自救方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积极与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沟通,做好各项防范准备工作。台风灾害来临前,除了做好饲草料等物资储备、储存和防潮工作的同时,彻底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加固畜禽圈舍,检查维修电力设备,疏通排水管道和沟渠。

2.2 及时关注气象情况

通过电视、广播和各种官方媒体了解暴雨、洪水等实时信息。视灾情发生、发展情况,结合养殖场所处的位置、房舍结构等条件,快速做出判断,选择原地抵御灾害或转移避险。应提前制定出人和家禽以及重要物资转移的紧急预案,保证人与财物的安全。


2.3 科学建造与安全加固

山区建设家禽养殖场时,需尽量避开陡峭的山坡、行洪道以及山洪、滑坡及泥石流易发地带;在山地松动区域,应设计并建造挡土墙或挡石墙,防止滑坡。在地势平坦处建设养殖场时,需避开现有水系及容易形成内涝的区域。场内建设排水沟及直通场外的行洪沟,并确保排水通畅。加固房舍尤其是承重墙及屋顶,防止房舍坍塌、损坏,防止建筑材料开裂、分离、解体,防止房舍透风、漏雨。

2.4 储备防灾物质

常备沙袋、麻袋、土石料、水桶、水泵、铁锨等防洪物资和工具设备,在暴雨形成的洪水来临前封堵有可能被淹没的畜禽舍、饲料库的门窗及外墙地面孔洞。实践证明,这些防范措施对防御路过式洪水和山洪灾害效果较好。另外,还需准备兽药、消毒药品以及救灾物资中的防护服、手套等防疫物品;备足饲料和饮用水,将饲料置于高处,避免饲料受潮和被水淹。可在100 kg饲料中加入50 g丙酸钠或加100 g丙酸钙,使饲料在2个月内不霉变、不结块[4]

2.5 全面排查、检修与维护

检修用电线路,截断低洼地段危险电源,确保用电安全,防止在台风来临时出现漏电、触电等现象,保障人和家禽生命安全。有条件可配备发电设备,保证暴雨灾害过程中或灾后照明、生产和饮水等相关设备正常运转。排查排水沟渠是否阻塞,及时清理。排除附近电线等供电设施和广告牌等设施建筑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清理舍外杂物,回收水槽、料槽等生产工具,减少室外堆放物品,如需放置应做好固定。

2.6 加强饲养管理

灾前禁闭门窗,减少或停止家禽舍外运动;对体弱、病残、重病的家禽及时淘汰,从而降低饲养成本,消除潜在疫病威胁;适当降低饲养密度,提高饲养环境舒适度;在饮用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等抗应激药物;此外,还应做好固态粪污的深埋工作,防止被洪水冲出来污染环境。


3 灾后自救与防疫措施

3.1 及时维修损坏的设施、设备

要在暴雨退去后立即组织灾后自救,抓紧对禽舍、围栏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复。积极恢复电力供应,保障养殖场供电。检查线路和用电设施有无损坏,防止因电线断裂、供电元件破损等引起出现漏电、虚电、缺相、停电状况,影响恢复生产和突发安全事故。

3.2 环境控制

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畜舍内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有条件的可采取机械通风,提高空气交换速度;可使用排风扇等降温通风设备,加速降低舍内温度,改善家禽饲养环境,缓解家禽热应激。

3.3 家禽管理

加强巡舍力度,及时发现家禽群体中的异常情况,积极应对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瘦弱家禽分群饲养,提高饲养待遇;患病家禽隔离饲养,及时救治或淘汰。要加强禽流感等动物疫情检测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发现重大疫情立即报告相关部门[5,6]。根据市场变化和周边疫病情况,及时补栏,建议首批补栏降低养殖密度,补栏数量可控制在日常饲养量的60%~80%。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饲料要少添勤喂,避免发霉。

3.4 饮食安全

被洪水污染的井水或江河天然水不能直接饮用,给水前应先进行沉淀处理,再进行消毒后方可使用。具体消毒方法:每升水加入0.3~1.5 g漂白粉或每升水加入1 mL 20%过氧乙酸,搅拌均匀,静置30 min后可饮用。水井消毒应尽可能快速抽净存水,清除淤泥,按每立方米水加入6~10 g漂白粉,封闭2 h,反复2~3次,最后静置6 h后使用。

将饲料存放在高燥、清洁、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晴天宜晾晒发潮的饲料。霉变变质的或结快、发热、有异味的、水泡等饲料,特别是混合饲料不能使用,应立即清理。饲料从外观无法判断其质量的,可在饲料中添加兽用脱霉剂或制霉菌素后使用。过水的牧草易发霉变质,且易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因此,禁止在过水的草场放牧或采食刈割的过水牧草。

3.5 卫生与消毒

及时排出舍内的积水,清理养殖场(舍)内淤泥、粪便、垃圾等污染物,清除杂草,平整地面。彻底清洗、消毒过道、运动场、围栏、工具以及畜舍地面、墙壁、养殖架等。转入家禽前,空舍用10%~20%的生石灰乳粉刷地面、天棚和墙壁等,或用2%烧碱溶液喷洒,再使用百毒杀、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喷雾消毒,最后密闭空间用甲醛(40 mL/m³)加入高锰酸钾(20 g/m3)熏蒸消毒。禽舍周围环境用2%火碱溶液喷洒消毒。水池用生石灰(14~20 g/m³)或漂白粉(1 g/m³)浸泡消毒。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口用漂白粉(1 g/m³)消毒。饮水、喂料工具每日清洗,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残药方可使用。晴朗天气可将清洗好的用具等搬至室外在阳光下暴晒[7]。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车辆,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如不能净场空舍,可带禽用0.25%百毒杀或0.2%~0.3%过氧乙酸或0.1%的新洁尔灭溶液喷雾连续消毒3~5 d,2周龄内的家禽不宜使用。灾后幸存的家禽转回禽场前,应带禽消毒后转入原舍。

3.6 免疫与驱虫

灾后极易引起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和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的发生。要根据当地和本场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或补种应在家禽迁回原舍前做好,未迁移家禽在灾后最后一次带禽消毒结束3 d后进行接种;接种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家禽接种弱毒疫苗前后3 d内禁止带禽喷雾消毒。

灾害结束后立即进行一次驱虫。可在每吨饲料添加125 g盐酸氨丙啉,连用5~7 d,产蛋期家禽禁止使用;每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5~1.0 g磺胺二甲氧嘧啶,连用5~7 d。在门窗的风口处安装纱窗、纱网等防护设备,减少蚊蝇、飞鸟进入,并在蚊蝇较多的地方喷洒药物。同时,还要做好灭鼠及野外动物驱离工作。

3.7 添加剂与药物预防

灾后适当提高饲料营养配比,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等,可以增强家禽体质和抗病能力,起到很好的防病效果[8]。乳酸杆菌制剂、双歧杆菌制剂和芽孢杆菌制剂等有促进家禽生长和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病菌的作用,用它们来调节家禽体内的微生态环境,可起到抗病、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饲料中混入土霉素、金霉素等,也可预防大肠杆菌病和禽霍乱等细菌病。

3.8 无害化处理

及时清理病死、溺死的家禽及发霉变质饲料。灾后土壤中的病原菌会被雨水冲出地面,尸体、粪便中病原微生物也会快速繁殖混入水中,进入环境里。因此,期间死亡的家禽及污染的饲料必须按规定采用焚烧、化制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一次性防护用品、防疫用品等进行回收销毁。

掩埋坑体一般为动物尸体体积的2~4倍。坑体宽度一般不小于1.2 m,深度一般为2 m。掩埋时先在坑底铺撒生石灰,然后铺设一些可燃烧物质;再将尸体置于坑中后,浇上燃油进行焚烧,待焚烧过后,加土覆盖,覆盖土层厚度不得低于1.5 m。

深埋地点要与江河、湖泊、池塘、井水等水体至少保持100~150 m的距离,尸体运输前最好装入密封袋,运输车辆要密闭防渗,车辆和相关运输设施离开圈舍和掩埋点时进行消毒。运输时,应避开其他养殖场、泄洪道、交通要道、水源地及人口聚集地等,至少保持100 m以上的距离。

3.9 人员防护

从事免疫、清污、消毒以及死亡畜禽收集、剖检、运输、处理等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尤其在作业时应正确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水靴等防护用具。出现疑似感染人畜共患病的畜禽时,应及时对个人及环境进行消毒,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及时就医。


郭文凯,陈志峰,李旭业,尤海洋,霍明东,马志刚,郝彩虹.家禽养殖场预防台风暴雨及抗灾自救策略[J].家禽科学,2024,46(04):35-39.

家禽科学
《家禽科学》杂志,原《山东家禽》,1979年创刊,家禽行业综合性技术期刊,传播家禽相关信息、科研资讯与技术,展示推广家禽领域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