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组织,雏鸡感染后会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该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引起该病的病毒IBDV为无囊膜的双股RNA病毒,其基因组由A、B两个片段组成,其中B片段负责编码法氏囊病毒五种主要蛋白中的VP1,而片段A负责编码VP2、VP3、VP4及VP5蛋白,VP2蛋白主要诱导鸡只产生中和性保护抗体。法氏囊病毒目前分为两个血清型,血清Ⅰ型对鸡有致病性,而血清Ⅱ型对鸡不致病。
IBDV非常稳定,对大多数消毒剂如乙醚、氯仿不敏感,在p H12条件下病毒失活,但在p H2时病毒不受影响,在污染的饲料、饮水及粪便中可以长期存在。IBDV难以灭活的特性是它能够在鸡群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甚至清洗消毒后的鸡舍也依然存在。目前防控IBD主要依靠疫苗免疫,同时辅以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为了比较市面上的常规IBD疫苗对目前主要流行的新型变异毒株的免疫攻毒保护效果,我们进行了如下对比试验,结果及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疫苗及来源
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由南昌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及提供;VP2亚单位疫苗、中等偏强毒力IBD活疫苗、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分别来自国内某疫苗公司A、B及某进口疫苗厂家C。
1.1.2 试验动物
试验用1日龄SPF鸡,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行孵化。
1.1.3 隔离器
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
1.1.4 攻毒毒株
由国内某实验室提供,分离于田间的IBDV毒株S1、S2。双向测通后的63株IBDV新型变异株序列分析显示其与超强株、经典株、减毒株、变异株的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91.76%~93.56%、93.48%~94.05%、92.90%~93.72%和93.97%~95.68%。新型变异株与美国变异株E、E/Del属同一进化树分支,但明显区分为2个亚支。新型变异株可分为2个组,新型变异组1和新型变异组2,两组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5.84%~99.9%。成功分型的变异株中,79.7%(59/74)为新型变异组1,样品分别来自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和江苏省;新型变异组2样品来自辽宁省和河北省。本次试验中使用毒株S1、S2分别选自新型变异组1、新型变异组2。
1.2 方法
1.2.1 分组及处理
将360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成12组(G1~G12),G1~G3分别免疫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VP2亚单位疫苗;G9、G11分别为阳性及阴性对照,21日龄攻毒S1。G4~G8分别免疫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中等偏强毒力活疫苗、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中等偏强毒力活疫苗、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中等偏强毒力活疫苗、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VP2亚单位疫苗;G10、G12分别为阳性及阴性对照,21日龄攻毒S2。具体见表1。
1.2.2 样品采集和检测
各组分别于首免后第21、28和35天随机抽取10只鸡,剖杀后分别称重,并取法氏囊称重量。法氏囊与体重比值(法氏囊/体重比)按公式1计算;法氏囊重量指数参照BBIX,按公式2计算,当BBIX<0.7时,判为法氏囊萎缩。
公式1:(法氏囊重(g)/体重(g))×1 000;
公式2:(试验组法氏囊重/体重)/(阴性对照组法氏囊重/体重)[1]
1.2.3 病理组织切片评分
将采集的法氏囊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病理评分,评分标准见表2。
2 试验结果
2.1 毒株S1攻毒试验结果
G1(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G2 (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G3 (VP2亚单位疫苗)、G9(阳性对照)、G11(阴性对照)对新型变异株S1攻毒的保护结果见表3、图1~2。
国外有文献研究指出,当BBIX低于0.7时可以判定法氏囊萎缩[2]。此结果表明免疫攻毒前(21d),G2(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组)已经造成法氏囊的严重萎缩(BBIX=0.48);变异株S1攻毒后一周(28 d)各组的BBIX都小于0.7,说明新型变异株S1感染免疫鸡都会发生法氏囊的萎缩。但在后期(35 d),G1(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组)的BBIX为0.73,说明法氏囊从攻毒后的萎缩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G2由于疫苗本身及攻毒毒株的双重影响,法氏囊处于持续萎缩状态(BBIX始终远远低于0.7);G3(VP2亚单位疫苗免疫组)的BBIX值虽有增长,但仍低于0.7,说明法氏囊也持续处于萎缩并未恢复。
综上可见,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针对新型变异株S1造成的鸡只法氏囊萎缩的保护力优于抗原抗体复合物、VP2亚单位疫苗。此结果也可由病理评分结果得到佐证,特别是G2在攻毒前法氏囊评分为3.1,说明发氏囊已经受到了损伤,其他时间各组病理评分结果变化规律与BBIX指数相一致,见图2。
2.2毒株S2攻毒试验结果
G4~G8分别为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W2515活苗、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W2512活苗、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W2512活苗、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VP2亚单位疫苗免疫组;G10为阳性对照、G12为阴性对照,针对新型变异毒株S2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见表4、图3~4。
从结果来看,与G5(单独免疫W2512活苗)、G7 (抗原抗体复合物+W2512活苗)相比较,G4(HVT+IBD载体疫苗)能更好地抵抗新型变异株S2的攻击,虽然G4攻毒后法氏囊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基本没有发生萎缩(BBIX全程大于0.7);而G5、G7攻毒前后法氏囊持续处于萎缩状态(BBIX始终远远小于0.7);G6(Vaxxitek与W2512活苗联合免疫组)与G5在21日龄的BBIX相比较,说明以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作为基础免疫(1 d)可以提供针对中等偏强毒力活疫苗(W2515)免疫(10 d)对法氏囊造成的损伤,这也能反映出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免疫后能快速刺激鸡只产生中和抗体提供保护;同样的,G4(HVT+IBD载体疫苗)与G8(VP2亚单位疫苗联合免疫组)全程法氏囊都没有发生萎缩(BBIX始终大于0.7),说明有效抵抗了S2攻击;G8与G4相比较没有明显优势。
病理评分结果显示:G4、G6、G8攻毒后法氏囊评分为2~3之间,说明法氏囊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只是轻微损伤;而G5、G7、阳性对照组全程评分基本都在4左右,说明法氏囊持续处于严重萎缩状态;此组病理评分与BBIX指数同样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3 讨论
随着田间流行IBDV毒株的不断演变,其疫苗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经历了从第一代的传统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到第二代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再到第三代的HVT-IBD载体疫苗。我们选择IBD疫苗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可以有效控制该病,第二是疫苗本身不应该对免疫鸡只造成法氏囊的损伤而引起免疫抑制,第三是尽量避免向环境排毒造成环境污染,最后就是免疫操作的时机及便捷性[3,4]。鸡舍环境复杂,田间免疫IBD活疫苗后鸡群容易发病,一是因为免疫毒株毒力可能偏强;二是鸡群本身可能处于其他病原的潜伏感染期,属于典型的免疫应激,因此目前在孵化场免疫IBD疫苗是首选。IBDV变异株在国内外存在已久,其可能的来源为免疫逃逸及不同毒株之间的重组,其具有较强的突破雏鸡母源抗体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一周之内感染雏鸡,这将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5,6]。本次试验中,未发现攻毒后直接造成鸡只死亡,而都是以法氏囊不同程度的萎缩为主要表现。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来看,针对目前新型IBDV变异株的防控,HVT-IBD载体疫苗(Vaxxitek)是最好的免疫选择。虽然载体疫苗与活苗、载体疫苗与油苗组合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商品鸡群IBD免疫需要考虑到中毒偏强IBD活疫苗本身造成的法氏囊损伤进而引起的免疫抑制问题以及油苗的吸收、免疫应激、母源抗体的影响等问题。HVT-IBD载体疫苗具有可以在孵化场免疫、不受母源抗体影响、不损伤法氏囊、不向环境排毒、水苗易于吸收、快速启动免疫刺激鸡只产生VP2中和性抗体等诸多优势,为目前无论是针对经典毒株、强毒及新型变异株IBDV防控的首选疫苗,同时建议提供雏鸡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及辅以鸡场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这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1]蒲兴,党海斌,吴荣春,等.不同IBD商品疫苗对国内新型变异株的免疫攻毒保护实验[J].家禽科学,2024,46(05):32-3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