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肉鸡;饲养管理;技术;效益
肉鸡产业在保障我国居民肉类消费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1961~2020年,全世界鸡肉占肉类的比重呈高速增长态势,且分别在2001年和2019年相继超过牛肉和猪肉,成为第一大肉类产品[2]。根据FAO数据库食物平衡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统计司测算,当我国居民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猪肉消费占肉类产品消费比例约为62.8%,禽肉约为21.5%;当人均GDP达到10 000美元时,猪肉消费占肉类产品消费比例约为61.3%,禽肉约为22.8%[2]。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呈现逐年走低、禽肉消费逐年提高的趋势。鸡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及低热量等营养特性[3],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继猪肉之后我国居民的第二大肉类。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肉鸡行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1 环境条件
1.1 鸡场选址
鸡场应建在干燥、向阳、通风、排水良好、便于防疫的地方[4-5],符合“集约化、规模化、无害化、资源化”等要求,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六条第一款“各场所之间,各场所与动物诊疗场所、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的规定。
1.2 功能布局
鸡场应严格划分生活区和生产区,按功能合理设置消毒池、兽药室、隔离圈舍、堆粪场等。鸡舍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主导风向。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应根据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布置。人员、动物和物品运输应采取单向通道,防止污染源和疫病传播。
1.3 鸡舍建设
鸡舍建设应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和经济等因素,根据经济条件、设计存栏等综合选择开放式或开放与密闭结合式或密闭式圈舍。其他建设条件优先选择南北朝向、保温隔热、耐酸耐碱、水泥地面等。
1.4 配套设施
鸡场内应配套建设蓄水池、自动进料、通风、清粪、供电、灭火等配套基础设施设备等。
1.5 环境卫生
1.5.1鸡场不得污染周围环境,必须同步建设污水污物等处理设施。
1.5.2肉鸡出栏后,要及时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为下批次雏鸡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6]。
1.5.3鸡舍清洗完毕后要空舍2周,关闭并密封鸡舍,防止鸟类、鼠类等动物进入鸡舍[6]。
1.5.4鸡场大门口应悬挂“养殖重地”标识。门口设立消毒池,进出车辆须经彻底消毒方可入内,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确需进入的,要经过消毒池、喷雾等立体消毒设施消杀。
1.5.5直接从事养殖工作的人员要具备医学健康证明,定期体检,确保无人畜共患病。
2 品种选择
2.1 肉鸡品种选择
肉鸡的品种较多,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区域消费人群喜好来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合西北地区饲养的肉鸡品种有白羽肉鸡、黄羽肉鸡、杂芦花、三黄鸡等。
2.2 优质雏鸡选择
对于养鸡场来说,优质的雏鸡直接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选择优质雏鸡,一般应做到“一查二看三听四触”。“一查”主要是重点查种鸡场管理水平、疫苗抗体水平,是否未发生过传染病等;“二看”主要看雏鸡大小是否匀称,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等;“三听”主要听雏鸡的叫声是否清脆有力;“四触”主要触摸雏鸡腹部大小和体态均匀度等[7-8]。
3 日常管理
3.1 消毒
雏鸡进场后,要做好圈舍环境卫生,每日清理地面灰尘和绒毛;隔天进行全场消毒。
3.2 光照
光照时长影响肉鸡的采食量。对于立体养殖鸡舍,宜采用人工光源控制时间。1~3日龄雏鸡,光照时间一般为23~24 h,4~7 d逐渐降为20~22 h,后逐渐将至20 h。在出栏前逐渐增加至24 h。
3.3 密度
适宜的密度能够提高鸡群的整齐度,降低疾病的发生率[9]。密度过大,内部拥挤,增加风险。密度过小,圈舍空旷,浪费资源。肉鸡养殖密度一般按照实际养殖量的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的饲养量进行饲养[10]。
3.4 温度
现代立体养殖圈舍层间温度上高下低。雏鸡进场一般选择最高层,适宜温度为33~34℃,亦可根据雏鸡状态适当进行温度调节。温度舒适时,鸡群自然分布,自由采食。一周后,温度降至30℃,以后每周下降2~3℃至20℃。
3.5 扩群
适时扩群可以保持圈舍空气新鲜,降低疫病传播风险。雏鸡扩群主要以体重为依据,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11]。12~16日龄进行第一次分群,25~28日龄进行第二次分群。夏季、冬季视天气情况提前或推迟扩群。
3.6 通风
现代立体养殖单位面积密度较大,合理通风能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雏鸡进场24 h可暂不通风,但要随着鸡龄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实现舍内不缺氧、无异味、不刺眼[12],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3.7 饮水
及时饮水可防止雏鸡脱水,有利于保持新陈代谢平衡和营养物质吸收。对于弱雏,可采取人工辅助方法让其学会饮水。雏鸡初饮水宜为25℃左右温开水,并添加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饮水要贯穿整个育雏期。
3.8 开食和饲喂
雏鸡要先饮水,后开食,饲喂尽量做到少喂勤添。特别是前3 d,要定时、定量补料,防止生长速度过快,避免影响免疫器官发育。前10 d,每天应饲喂6~8次,在饲料将尽未尽时添加。出栏前3 d恢复自由采食。
4 适时免疫
肉鸡免疫的成效受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免疫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12]。鸡场负责人要结合本场的生产实际、生产状况和历年发病情况,制订免疫程序,确定最佳的免疫时期,并跟踪开展抗体监测。免疫前后,要避免各种应激和强病毒侵袭。肉鸡养殖重点关注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一般在7~14日龄进行初免,新城疫免疫在7~10日龄时进行初免,2周后全部进行加强免疫。
其他疫病的免疫,结合鸡场的疫病史和疫苗抗体的有效期,可采用注射法、滴入法、气雾法、饮水法等进行免疫。
5 合理搭配饲料
饲料是肉鸡获取能量和健康成长的基础。若营养缺乏,将影响机体蛋白的合成,导致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因此要结合不同日龄生长发育的需要调整饲料配方,以增强机体抵挡力和免疫力。可适当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比如,饲料中添加部分小苏打取代2/3的食盐,可避免鸡食盐中毒。
6 及时进出栏,提升经济效益
6.1 了解行情
市场行情是影响肉鸡经济效益好坏的关键因素。作为饲养户要及时了解、掌握辖区肉鸡饲养情况、周边市场供求信息以及饲料等行情,结合市场需求,综合考量进雏时间和数量。
6.2 适时出栏
养殖户要充分利用好雏鸡早期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性,合理控制肉鸡进出栏时间,减少超期饲养导致料肉比下降的影响[13-14]。
6.3 加强管理
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饲养户防疫意识差,传统观念严重,存在凭经验养殖情况。因此,要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严防疾病传播,加强饲养管理,落实一段式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1]高鹏.现代肉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家禽科学,2024,46(0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