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思维导图】《送东阳马生序》快速图解背诵法

教育   2024-08-15 12:00   北京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宋濂 【朝代】唐朝

01

文题解读



东阳,地名,今属浙江。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马生,姓马的后辈读书人,指马君则,是宋濂的同乡。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标题的意思是:写给东阳县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

02

经典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03

参考译文



我小时就特别爱好学习。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可以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数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厚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了热水来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做官,承受天子的恩宠光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04

思维导图



 

绘图:张卉萱(青少年思维导图大师课©学员)



05

创作思路



这张思维导图是把原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划分的,总共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幼时、加冠、从师和耄老。

第一部分:幼时。主要是写作者幼时家庭困难,但仍想办法借书看的故事,故而以借书为重点进行展开。“嗜学”而“家贫”,两者形成对比,目的是引出作者读书的勤奋和求学的艰难。“手自笔录(毛笔)”意在表明自己勤奋的学习态度。

第二部分:加冠。具体表达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有了思想追求,通过对待先达的恭敬态度表达作者一心向学的求知精神。因为思想的进步,因此积极求师问道。其中,先达名望之高、弟子之众、辞色之严与作者的“俯身倾耳(鞠躬的人)”“色愈恭,礼愈至”形成鲜明对比,道出了问道的甘苦。

第三部分:从师。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通过从师路上的环境描写和拿自己与同舍生对比的写法,衬托出作者内心认为知识使精神富足而不在乎外物的想法。在对比部分,连用“被”“戴”“腰”“佩”“备”等动词,着力写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细致入微地勾画出他们的形象。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他们华丽的衣服与自己破旧的衣服进行对比,衬托出自己生活的艰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以此表现自己求学的专心。

第四部分:耄老。“今虽耄老。未有所成”是作者自谦之语,显示出长者之风,学者之范。预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氏,这在当时看,宋濂可谓功成名就。

亮点:

从师部分对同舍生服饰描写的部分,用图片代替部分文字和线条。“负箧曳屣”用书箱和鞋子表示,表明了作者的穷苦;和“负箧曳屣”并列的图像“深山巨谷”表明路途的险恶。“持汤”画了一盆热水,“衾”画了被子。

06

思维导图



 

绘图:黄晓娇(导图工坊8期优秀学员)

07

创作思路



这是一篇概括了全文内容的思维导图,以“学”字为中心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幼时“嗜学”,外出“求学”,感慨当下太学生学习条件好,更有利于读书的“劝学”,最后是交代写序缘由,表明心志的“励学”。整个导图的创作按照原文的内容依序呈现,二级分支开始基本都使用原文词汇作为关键词,创作围绕尽可能完整记录、释义并有利于记忆原文内容的目的展开。

第一部分:嗜学。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幼时爱读书,因为家贫而只能借书抄读的经历,导图以沙漏表示借书时要“计日以还”的意思。以冰块表示“天大寒”。其次是加冠以后外出请教学问的经历。这一部分在原文中多用断句,表达丰富,内容生动。以指示牌表示百里之远,突出了作者求学的心意迫切真诚,又以“叩问、立侍、又请”以及三个表情表示作者在向“先达”请教学问时的诚恳、执着、恭敬,尽可能复现原文的现场感。这两个方面内容都是为了突出作者开篇第一句的“余幼时即嗜学”。

第二部分:求学。这部分内容在原文中精炼、详实,多用到了对比与细节刻画的手法。求学路途的艰难、寓居求学生活的艰苦以及乐观心态,写到最后的成就。分为行、寓、成来概括。行的部分突出“难”和“冷”,以画面来表达:深山巨谷、负箧曳屣、穷冬烈风、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不能动。寓的部分有一个亮点:用对比手法表现同舍生和余的反差以及态度,原文用了将近70个字来表达,而在导图中用了很少的文字和图画概括了这一内容,尤其是同舍生的衣着,用一个简单的小图表现了同舍生衣着与配饰的光鲜,而且顺序与原文高度一致,可以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至于作者的“缊袍敝衣”也只需一幅图就了然于目,衣服上的补丁就是对原文最好的注释,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作者对生活的艰苦毫不在意,反而“心中足乐”,为什么呢?因为有学习的快乐。这一点也特意在导图中画了一本书表现出来,紧扣了大纲主干概括的“求学”这一含义。第三部分是作者热爱学习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是寒门子弟实现阶层逆袭的生动例子。这对于下文的劝学和励学部分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基本按照原文排列呈现,以一个胜利的手势表示这是令人喜悦的成果。

第三部分:劝学。这一部分内容也特别多,整个段落都与前两个段落有关联和对比,而导图只能精炼再精练,所以非常考验提炼能力。作为劝学,思路还是很好捋清的。作者先是对比强调如今的太学生的学习条件多么好,接着就语重心长又含蓄地告诫学子更应学有所成。在生活方面,用图画鸡腿和鱼表现县官提供太学的伙食好,与前文的萝卜白菜形成对比。用毛领上衣与阔腿斜垂的裤子表示裘与葛这样上好的衣着,与前文打补丁的衣服图画形成对比,也能节省很多文字,表意形象,便于理解。下文的有问必答图以及五星点赞的手势是形容原文的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方便称意,与原文的第一段形成呼应比对。学业方面“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用红心加字来表达。其余的含有否定词的地方均用×表示否定含义。

第四部分:励学。主要交代写序缘由,内容不长,但是层次较多,以人物为关键词分成两部分。通过介绍马生来表明自己赠送此文的心意,收束全文,突出主题,始终以劝学为中心,图中以眼睛、卷轴和笔来表示希望勉励乡人学习的意思。作者的拳拳心意,溢于言表,言有尽而意无穷。

END

往期回顾

1

思维导图《醉翁亭记》背诵

2

思维导图《爱莲说》背诵

3

思维导图《小石潭记》背诵

4

思维导图《论语》背诵

5

思维导图《岳阳楼记》背诵

9月思维导图国际认证讲师课程

点击下图 了解课程详情




是的,我要报名

扫描二维码学习

期待你的

收藏

在看

点赞

思维导图刘艳
亚洲首位思维导图世锦赛世界总冠军;两届导图世锦赛国家队总教练;CCTV央视财经频道推荐作家;北京大学出版社“年度最佳作者”称号;2022年中国教育行业品牌人物奖得主;刘艳思维导图工坊®主理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