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
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内容整理:张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团体辅导师
6年(6000+小时)个案经验
能够理解的案例不一定能治疗,
能够治疗的案例不一定需要完全理解。
「题记」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释:不敢赤手空拳打老虎,不要徒步过大江大河,人们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危险,却忽略了潜在的的风险。告诫人们在面对危险或未知时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谨慎,以免发生意外或错误。
——题记 《诗经·小雅》
「虚拟案例」
R,成年来访者,无业。
成年后发病,突出表现为破坏性冲动与行为。自觉从小孤独,人际困难,不被任何人理解。
咨询中时而主动配合,时而被动抵抗,攻击性强,波动明显。拒绝就医用药。
(注:案例真实信息已隐去,此为虚拟来访形象)
「案例分析」
“能够理解的案例不一定能治疗,能够治疗的案例不一定需要完全理解”,这个来访者是前者。
我们分析说明、建构理解的很清楚,但是心理咨询就是治不了,因为功能不行,太差了。
这个来访者的整体功能水平以“边缘性结构”为主。
那在“边缘性结构”里,功能水平也有高低,功能高一点的,比如癔症型、自恋型,他们整合感还稍微好一点。
但这个来访者特别破碎,TA处在“边缘性结构”的中、低功能水平——“表演型”和“反社会型”中间动荡,一会儿浮上来、一会沉下去。
核心是“边缘型人格障碍”,飘的比这个高一点是“表演型人格障碍”,再重一点就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当我们看到这种“浮动”的现象时,评估的大原则是“就低不就高”,要看TA最低的功能水平,不能说是“表演型”的,如果诊断“表演型”,从评估上就没兜住底,诊断“反社会型”和“低功能边缘型”就兜住了。
这个来访者做事没有一点情感和责任能力,随意率性的突破界限,控制不住的想或实施攻击,要是再严重一点就进入到“精神病性”水平了。
“边缘型”以下的来访者,常常TA是赤裸的,什么都外露不设防,很多症状很好理解,这时对于咨询师的风险就在于,“误以为好象我能看懂我就能治疗/咨询”,不,“看懂”和“治疗/咨询”是两码事。
对于这一类来访者,不管TA来的时候表现的多么虔诚主动,我们的态度都是“先吃药”,因为TA现在还是个“稀泥上不了墙”,或者你一旦看TA像稀泥糊不上墙就不要再搅和了,要先吃药、“硬化”了再说。
「治疗思路」
目前主要需要做一些“善后”工作。
功能是基础,先认真吃药,功能提高后再说其它的。
//01 转介
告知来访者和家属,让他们去看精神科。
讲清楚“这个太严重了不能靠咨询,必须要吃药”、“目前吃的药还不够,你要把什么什么给大夫讲”。
因为来访者和家属有时候会给大夫打马虎眼,要明确“你要给大夫讲清什么什么,大夫看到就会做判断”。
//02 咨询师的自我身心调伏
理解反移情,咨询的过程咨询师非常的辛苦、很不容易。
来访者一会把咨询师投射为好客体,咨询师也觉得“我是个好客体”,过一段时间来访者把咨询师投射成坏客体,咨询师无奈的“我弄不了”了。
“好、坏客体来访者造”,不是咨询师“坏”,咨询师是被“坏”了。
保持稳定,不要害怕,到这尽心了就行了。
//03 重要提醒
来访者的家人再“坏”人家都是亲的,人家混战是人家的命,咨询师不要自以为是的想把来访者“解救”出来。
你解救你可要担得住,你担不了还是要把来访者和父母放在一起,你最多是个“干妈”,“干妈”只能干“干妈”的活儿,替不了亲妈。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往期推荐
课程推荐
扫码了解课程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工作人员(微信17792403201)。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