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的人,会用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文摘   2024-11-25 21:30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只在理智层面运作,

情感的部分好像被摘出去了。




神经症的人自我整合感比较好,是一个在人格上比较成熟的人,常常在自我内心以一种反思的状态去消化冲突、焦虑


神经症的人往往能在传统的短程心理治疗性解释后,做出比较大的改变。




01 

理智化


“理智化”是神经症常用的防御方式,表现为啰啰嗦嗦、不干不脆、讲死理、爱和人“抬杠”、喜欢给人“洗脑”


“理智化”是一个大的组群,像一个文件包,打开以后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亚型


比如太细致、爱较劲,穷思竭虑讲理的人就有些“强迫”


喜欢自找台阶、和稀泥、把什么事情都抹过去的人就叫“合理化”,这刚好与前面那种较劲儿的人是相反的;


有些人会制定一些规矩、规则,并且把规则变成仪式化,从而达到解决冲突的效果,这就是“仪式化”的防御机制


它们都属于“理智化”的亚型。





02 

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也属于“理智化”的一种。


跟认死理、较死劲的人待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变得有些不近人情,比较生硬,好像自己没有了情感一样


临床中常见的一个现象是:说自己的事好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讲得头头是道、逻辑清晰;但只在理智层面运作,情感的部分好像被摘出去了


这种情况有时候与“见诸行动”同时出现:见诸行动的时候,一个人讲的都是脑子里的事情,没有任何感情。





03 

退行


“退行”就是莫名其妙的天真行为,最常用的就是撒娇,卖萌


比如当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出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逞强,会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可能以呻吟、难受、无力感等方式获取别人的安慰和关注。


所以,这种“退行”有时候是让个体有获益的





04 

置换


“置换”在强迫的来访者身上出现得比较多,常常是把内心某种深刻的、难以描述的内容转换到一个症状上,让它变得容易表达、便于驾驭。


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类职业的人很容易有强迫的特征——会计、出纳,这个工作的特点就会让人容易产生“强迫”


咨询师和强迫来访者进行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拉进来访者的模式里,演变成咨询师和来访者两个人“面对面鬼打墙”,怎么转也转不出去那个弯儿。


这其实与个体内心中非常基本、而又程度严重的冲突有关,临床中常见的是和“性”有关


很多人的强迫,尤其是纠结于“干不干净”、“会不会染什么传染病”等,背后常常都是对待性的态度。


所谓的“洁癖”,内在可能是一种道德的洁癖,觉得某些事情是不被接纳,不被允许的


中国成语和俗语里也有很多描述“置换”这种防御机制的例子:指桑骂槐、旁敲侧击、张冠李戴、借题发挥、移花接木、故弄玄虚、虚张声势、举一反三、顾左右而言他、借别人的灵堂哭自己的恓惶……


“置换”用得好了,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技巧,用得不好,就成了一个症状。





05 

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也是强迫症来访者常用的防御机制,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常用的表达方式,比如“欲擒故纵”、“欲盖弥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等,都属于“反向形成”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往期推荐 


怎样才能让“空心病”的孩子,“生动地活下去”

不愿上学的孩子,用自己的前途“报复”父母

自杀的10种心理动力学分析




 课程推荐 





扫码了解课程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工作人员(微信17792403201)。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张天布心理空间
心理学专业文章推广,心理学科普文章推送,心理学相关活动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