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布 | 4个视角——教你跟“什么也不愿说”的青春期孩子相处

文摘   2025-01-17 22:27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许多孤独的孩子,

在努力跟自己的不满和不服气

做无休止的斗争。




有个妈妈打电话来,说自己的孩子以前性格挺开朗的、活泼外向,可是到了青春期突然变了,现在非常内向,不再和父母主动交流了,而且父母和他说话时,他总是不吭声。


妈妈本来觉得孩子大了,可能更愿意和同学交流,可是后来她发现,孩子的朋友却日渐稀少,和仅有的朋友的交流也少了


妈妈注意到,孩子一放学就躲进自己的小屋,父母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问孩子,TA就说“没干什么”。


还有,如果TA考试没考好,家长问TA为什么没考好,TA总是皱眉头看着试卷,也不说话。


看到孩子这样,后来TA考不好的时候,妈妈都不敢说什么了,索性任由TA这样。


现在,妈妈很担心,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个妈妈的描述让我感到,她似乎能体会到孩子也在为这样的情景痛苦着,因为她看见了孩子看试卷时皱着眉头的表情。


做父母的最着急的是,想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走出现在痛苦的困境,而孩子似乎对他们关闭了了内心世界的门,让他们“望儿兴叹”。


要想帮助孩子,首先需要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要理解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样的这种状态,然后就容易找到针对性的方式跟孩子沟通,逐步帮孩子走出困境。




01 

青春期孩子

有独立的需要


一般来说,孩子从11-12岁左右,就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多是孩子小学毕业到进入初中阶段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状态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TA想完成从爸爸妈妈的听话的好宝贝、乖孩子,向一个我能干、我独特、我想成为有个性的自己的转变。


在这个走向独立的过程中,TA需经历逆反与服从、真能与逞能、自卑与自信、孤独与依赖等内心矛盾的煎熬,最后在调整妥协中找到平衡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身体迅速成长,个头长高了、力气变大了,第二性征发育也明显了。


随着身体的长大,心理发育也变得不甘寂寞和臣服了,TA开始思考、体会“我是谁”“独特的我是什么样子的”等。


有了力量,有了期望,TA就如同小鹰要展翅凌空一样,试图冲出父母的呵护


尽管TA的感受和愿望很强烈,但TA毕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和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02 

青春期孩子

更愿意跟同伴交流


这时,多数孩子不善言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对父母等大人们,更不愿多说什么,宁肯给与自己有同感的伙伴们聊。


如果父母在此前阶段,就没有良好地体贴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协商交流的习惯的话,这时的沟通很容易变得困难起来。


有些父母比较以自己的愿望或情感为中心,经常代替孩子作主安排生活学习的内容,到青春期时孩子可能就会觉得这样是限制了自己,就会反感或反抗。


如果父母并不理解这样逆反的心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以为是对大人的冒犯而加以高压来制服的话,情况往往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会成为恶性循环。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理睬父母,把自己封闭起来,其实是对自己内心的保护行为,也是一种对想干涉TA的人的攻击行为。


TA似乎在告诉别人,我不需要你们,我很牛气。


但另一方面,TA其实很渴望别人理解、支持和帮助自己实现心愿。


他们选择与自己同龄的人结伴而行,共同做得意的事情,比如结成球队、打架、组一个游戏群在电脑跟另一伙人对阵等,在这些集体的行为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和成就,体会自豪和沮丧,共同分享着相同的感情和满足着相似的需要。





03 

青春期孩子

想要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青春期孩子的心智和运动体能发展都处在一个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因此他们的确是很能干的人。


也正因为孩子能干,常常需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干来。


而孩子对许多社会习俗和规矩要么不懂,要么就视为禁锢,所以往往做出许多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的事,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特能耐而不惜破坏规则,哪怕碰个头破血流。


这时,看不惯他们的人就会无奈地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但说这话的人可能忘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般调皮、淘气、鲁莽、执着。


一样的事情发生了,有人把它看作青春的活力,有人把它称为瞎胡闹,这就看你是站在哪个方面来看待的了。


在青春期陷入理想化的自我幻想的状态时,孩子很容易因为幻想的自大而看不起那些年长的人,觉得他们活得太现实,胸中无大志,所以就会不太听大人们的话。


或者,当TA在现实中遭到挫折的时候,就会因为内心那个幻想中自大的形象在批评自己而感到自卑,进而焦躁不安或者抑郁自责。


许多孤独的孩子就是在努力跟自己的这种不满和不服气做无休止的斗争。


所以,别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孩子自己有时候会觉得很严重。


孩子有了挫折不愿与家长沟通,可能是孩子好强不愿意让别人小看自己


或者是害怕父母对自己失望;或者是担心父母不理解自己,觉得自己不上进,而自己却是因为太好强而累倒了;


或者是对于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失去了信心。





04 

父母要去容纳

青春期孩子的焦虑


父母应该先把自己过分焦急的态度调整一下,看看孩子心中的困难是哪种情形造成的。


父母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TA的苦恼和需要,再以一个支持者和帮助者的态度,而不是指导者或评判者的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协助孩子处理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很重要。


还有一种情形不能忽视,就是如果这个孩子对所有的人和事都很被动、回避、思维混乱,或者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就需要及时请心理科或精神科的医生会诊了。


有许多精神疾病都容易在青春期发作,及时把握诊治时机很重要。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往期推荐 


症状,会帮来访者“说”出心里话

面对冲突的9种解决方案

创伤下的分离障碍有哪些表现




 课程推荐 


扫码了解详情




扫码了解课程



张天布心理空间
心理学专业文章推广,心理学科普文章推送,心理学相关活动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