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布督导纪要 | “克母”预言——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摘   教育   2025-01-07 21:31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内容整理:张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团体辅导师

6年(6000+小时)个案经验




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发展,

家长要有能力给孩子提供一种内心的坚实后盾

——“成不成你先整,整日塌了算我的”。




「题记」



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太公推蓍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凶?”


释义:

周武王准备讨伐商纣王,在出发前进行了占卜,结果很不吉利。国师姜子牙态度坚决地折断蓍草,踩碎龟壳,说:“这些干枯的骨头、丧失生命的草,如何知道吉凶?”


——题记  论衡




「虚拟案例」



R,青少年来访者。


自述母亲长年多病卧床,父亲悲观消极,经常对来访否认打压,灌输“这个世界不安全”等观念。


近期因看手相被解读为“克母”,引发强迫思维,围绕着“自我改变和改变父母”产生一系列焦虑反应,因此来访。


(注:案例真实信息已隐去,此为虚拟来访形象)




「案例分析」



来访者症状的起因是看手相的说其“克母”,之后出现强迫性思维,思维内容是怕和妈妈分离,这是分离焦虑——“客体爱丧失”和“客体丧失”的焦虑


从现实看,来访者的妈妈长年生病卧床,娃从小到大,多次经历一睁眼妈妈不见了、一回家妈妈不见了,一会儿急诊一会儿抢救的


这对小孩子来说确实是吓人的,孩子白天晚上都处在惊恐的思虑当中,时间长了真的会把脑子熬坏。


而孩子的爸爸不仅没有能力关照到孩子的恐惧心理,还成天念叨“世界不安全、外面很恐怖”


孩子自己倒还进取,有理想有抱负,希望通过努力改善TA的生活和家庭,改变父母


但爸爸却不是这样的,爸爸在长期的生活压力下,变得很悲观、很泄气、没有活力,没办法给孩子助上力帮上忙。


而且孩子刚鼓起劲儿,他也没有能力去支持孩子,反而会说——“你看你这也不行、那也不好”


就好像鼓足力量的孩子刚刚骑上自行车,泄气的爸爸却在这个时候把车链子也弄掉了,把轮子的气门芯也拔了。


很可惜,也很悲凉。


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妈妈得病的现实,二是爸爸的念叨,影响了孩子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安全感打了折扣


孩子受了很多潜意识的消极暗示,弄得算命的信口开河的一句,吓得孩子浑身都“打啰嗦”


我们说对孩子的技能、知识训练要严,但对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发展,家长要有能力给孩子提供一种内心的坚实后盾——“成不成你先整,整日塌了算我的”


所以,对待儿童青少年,什么地方该严,什么地方要包容支持,都要有分寸;有些事家长该替孩子罩着就是罩着,不能啥都交给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滋养出对自己的信心。就算有风,孩子也能面对被风吹跑的风险。





「治疗思路」



//01 咨询师的态度


“克母”是个迷信,你怎么给它赋义,它就会怎么催眠你。


所以咨询师要能“杀伐决断”,直接把这个消极暗示毁了——不要在来访者迷信的逻辑里,要跳出“克母”的这个事情,咨询师要扮演一个安全的角色、要帮孩子确认“这些事情是没有的、这是胡说的”


//02 来访者的情绪


对焦虑、恐惧感强的来访者,先帮助TA识别“你的担心是你想的,还是现实发生的”


再进一步有一个明确的动作“这是你想多了,现实没这么危险”,反复去强调,一方面帮TA把粘连解脱开,同时也训练TA在这种情况下解脱粘连的能力


//03 来访者的人格成长


从人格成长的角度,可以去探讨TA和父母的关系


比如“以后你爸说这话你不要在意,你那个时候小、还不懂,你现在重想TA说的话有道理吗,TA说的话是没有道理的”。


告诉孩子“你去发展你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可以过自己的日子,你改自己就够了,你改了自己就改了家庭的命运,不需要你改他们,他们有他们的责任感”,这个地方也要给孩子“松绑”。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往期推荐 


很遗憾,心理咨询师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神”

小心,赞美也会变成一种“毒药”

咨询室里不愿说话的孩子,别着急“逼”TA




 课程推荐 





扫码了解课程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工作人员(微信17792403201)。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张天布心理空间
心理学专业文章推广,心理学科普文章推送,心理学相关活动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