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布督导纪要 | 孩子自杀,图的是啥?——咨询师/抚养者必读!

文摘   教育   2024-12-11 21:30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内容整理:张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团体辅导师

6年(6000+小时)个案经验




生活不是非“白”即“黑”,

不想活了只是你没找到自己、没看到“白”




「题记」



现代很多人都比较浮躁,因为他们都在信息的浮尘里不落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前不接触具体的物理世界,后不接触人的本体(世界)。


所以TA就是在信息世界这个空间里,某种程度上TA就是在幻影里。


——题记  惟海禅师




「虚拟案例」



D,青春期来访者,突然自杀,已亡。


咨询中情绪稳定,未见特别异常;


离世前无任何征兆,仅遗书告知家人——“不要为难别人,他们都挺好的”。


(注:案例真实信息已隐去,此为虚拟来访形象)




「案例分析」


这真是个让人棘手的案例,悲剧的发生莫名其妙,前期也没有冲动控制的问题,怎么突然就玩了“一出邪的”。


我们的咨询师似乎僵化在这里了,她现在的理智化和反向形成与来访者的状态十分相似——面对这个悲惨和无奈,咨询师貌似无动于衷,其实是在用“否认”的防御方式来减弱无力伤感、内疚愤怒的强度,这样的方式确实也减轻了内心反应的剧烈程度


这样一来,我们可能就要借助于当前的这个现象来体会来访者内心深处的主基调——深深的无力、无望感。


这个孩子好像从小就承受了很多生活的苦难,内心似乎长期处在挣扎、重复、望不到尽头的那种感觉里,突然间TA好像想“一了百了就解脱了”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


他们有一种对自我的、奇幻奇妙的幻想,这些幻想里面好像有一种自大的、无所不能的东西在支配——“我换赛道了、我换状态了,我到另一个地方过好日子去呀”,而这往往是脱离现实的。


就像沉浸在游戏的孩子之所以那么沉迷,因为TA内心幻想中的设计是“这把输了,我再充一次钱就可以满血复活”,这就是他们的魔幻思维——“重启、我又是一条好汉”,但这是一种幼稚的理想化。


当有这个支配时,TA的心理状态就跟现实不太关联、就没有现实痛苦了,TA“解离”到另一个TA的“理想化、奇妙魔幻”的状态里去了。


跟“分裂样幻想”不同的是,这个功能还高一点,有时看起来还稳着呢,但你不知道下一步TA会干啥。


这个孩子还礼貌的收了个尾,遗嘱告诉父母“不要为难别人,他们都挺好的”


TA不给别人惹事、料理的还挺干净,这就是“自恋”的表现,TA要把生活过的一段一段都做“好”,TA就追求“完美”的幻想去了


显然这是一个创伤,面对这种“丧失”,通常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否认”,所以咨询师没有作假,这种“否认”是潜意识的——“我完全感觉不到TA没有了,我确实感觉TA还在的”


督导的现场大家能够悲伤,是因为我们作为旁观者毕竟隔着一层,如果咨询师现在也这样敏感的反应,那痛苦就太大了,所以只能强撑着、好像若无其事。


到后面时间长了慢慢就松解了,咨询师的伤感才会泛上来。


所以平行到案例报告中,我们听到的也都是来访者好一点的状态,基本没涉及孩子心里的痛苦,当然也许TA在咨询中一直没有表达——虽然TA主动进入咨询,但跟你说归说,却不会把真切的愤怒、委屈告诉你。


这个来访者的特点可能就是青春期的“频道突然扳到另一个地方去了”的现象——幻想中这是我解决人生痛苦的一个绝招、一个密籍,这样我的人生一下子就变好了。





「治疗思路」



//01 集中讨论感受


对这种“咨询师明显感到难过,但TA很隔离”的来访者要非常警惕!!!


这时候就要在治疗室中把“脓”挑破了拔毒,防止后面感染“败血症”。


拔毒的策略是“你好像说这些事听起来都让人蛮心酸的,挺沉重的”,先把“脓”、感受的话题往这集中,如果这个时候来访者功能好,TA会慢慢接近,TA会表现出来触动


如果来访者的功能不够,TA会“其实没啥,我都过去了”,显得TA很强大一样。


但咨询师还是要先把来访者往这引一下,痛苦集中在一个话题上、感染就局限在一个地方,让TA关注这个,让TA把真切的情感从这疏泄出来,不然痛苦就会在全身弥漫。


//02 直面“自杀”风险


凡是自杀的主题都要直面、明火执仗的问“你到底咋想的、你干过没、你有没有打算,还是说你仅仅是想法而已”,把所有的危险都敞开,让危险见光死。


我们恰恰要问“自杀”,目的不是想刺激来访者,而是为了评估风险有多大、具体在哪,要把危险放在明处而不是暗处。


问完要给家长有交待,“你娃有没有风险、TA的风险程度在不在我的掌控范围,我能不能接,我不能接你就赶紧转诊去住院,能接我需要家长怎么配合”


如果你不做这些,这个危险永远停留在想象朦胧的范围,咨询师就会被这个困难困住。


//03 时时进行风险评估


凡是既往经历中有过风险的,即便当前没有风险,也要把TA当风险对象对待。


因为既往风险意味着“TA的人格的底子上有漏洞”,所以时不时的要理一下,做做风险评估,不一定那么郑重其是、那么生硬,但一定要问一下,有时候多问一句话就问出来了。


//04 打破幻想


尤其是跟青春期来访者工作,你要点醒TA——“你有没有这种想法、你为什么这么想”,如果TA说“我在这段赛道里没指望了,我换一个就是光明的”,这就会导致TA莫名其妙干伤害自己的事情,我们要防止这个。


当然就算你和TA谈了,TA后面还会有这个想法,所以要时不时告诉TA,“重启以后就不是你了,自杀后再投胎可能就投到猪圈了”,打破TA的幻想,一定要打破,不能老让TA沉浸在里面,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我设计的最佳方案。


甚至可以告诉TA“自杀的人哪儿也不让你投胎,连个猪都当不成”。


//05 讨论现实


对于那种态度坚决、对死亡有向往,面带微笑仿佛是走向无尽美好的,我们要及时甄别,及时敲打,打破胡思乱想,“不是你自杀就到了理想境地了”,要坚持“不行”。


就是要告诉TA现实是啥,一块讨论现实是啥


不仅仅讨论防御方式,更多是为什么形成这样的防御——对生活的愿望恐惧,这些都需要讨论,TA说“家里是这样子,日子咋过,啥时候是个头”的时候,咨询师要直接指出来“你光看黑的不看白的”


//06 咨询师要有支持系统


对待自杀风险大的来访者,咨询师切忌不能“裸奔”,要同行相助


一是药物的部分,一定与医生建立好的联盟、作好协调,不一定要跟医生讨论,但最起码要看到病历;


二是咨询师要有组织有支持系统,如所在的咨询机构、个体/团体督导;


第三,要给家长和孩子教“怎样跟大夫讲病情”,这样遇到哪些变化大夫看到该用药就用到位,该收治就收治。当然只靠药也不行,后续也要加心理咨询。


在咨询的前期阶段,心理咨询的见效不是清理内心的负性经验、体验,而体现在让“情绪部分先得到宣泄”,不至于积累到最后把自己干掉了。


//07 明确边界


咨询师的反移情处理:遇到这种情况,咨询师要有力量感,要明确的跟来访者讲,“你不能这样做,这是我的要求,你不能在我这儿出这幺蛾子,不允许,你要想和我工作要有最基本的责任界限”。


这有时候很管用,我给你划个底线,你突破了咱们就“不玩了”。


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语气、措辞,但态度一定要坚决。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往期推荐 


爱恨纠缠,“施受虐”里的秘密

对赞美上瘾的人,终将活成他人的“裤衩”

心理咨询中的“鬼打墙”,该怎么破?




 课程推荐 





扫码了解课程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工作人员(微信17792403201)。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张天布心理空间
心理学专业文章推广,心理学科普文章推送,心理学相关活动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