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娃深陷“学术圈”,遗传基因“突变”?

教育   2024-11-01 10:05   安徽  

在这个学术科技竞争激烈的年代,学习能力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A娃来说,这是痛苦的。

看到一位读者给娃的生存环境画像,让我觉得窒息:“在一所大学教师的家属院,爷爷奶奶都是退休教授,父母是教授讲师,邻居们也都是高知,这样的生存空间充满了学术味,真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是我家娃是严重的ADHD,成为家属院里的“另类”,这几年太窒息了,我想搬家,带娃换个环境。”

非常支持这位妈妈的想法,逃离“学术圈”,放弃优质的重点小学,让A娃减少压抑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遇强更强,也许早早就趴下了,但事实上他们没有那么弱,不至于过早倒下,昨天我写的那篇案例,一个A娃去了美国读书半学期,回国后变化很大,连药都停了,为什么?因为家长和孩子都看到了另外一种环境,适合A娃生长的空间是个什么样子。仅仅半学期之后,这个A娃不吃药了?

经常有家长咨询要不要择校?对于A娃来说,这是很重要的,这里说的择校,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要找重点校和重点班,而是适合这个A娃的学校才是优选。

重点校集中了优质教师和生源,学生不仅智商高,而且自律,老师可以飞快上课,可以布置很多作业,这些孩子情商也没得说,情绪平稳,能够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即便是A娃,只要能达到这样的条件那就毫不犹豫选择优质重点学校,反之,A娃在普校压力会更小,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娃本来在班级成绩落后,老师同学不待见,自己没信心,结果换到普校,娃成绩还不错,新老师也鼓励,A娃重新建立自信。

我觉得择校和找对象也差不多,不能单纯看好不好,重要的还是看合适不合适,当然又好又合适是最理想的。

为什么生长在学术圈氛围浓厚的孩子会是ADHD呢?妈妈表示不理解,家里几代都是学霸,基因突变吗?没有深入调查这个家庭成员具体情况,但家族未必和ADHD毫无关联,妈妈觉得大学教授就不能是ADHD,这是误解,前几天一个家长和我聊起他的生意上的合伙人,行为逻辑上觉得不可思议,和A娃很多行为差不多,但这个合伙人却是一所985大学的教授,因此职业并不是判断ADHD的依据。遗传也未必就是父母遗传,整个家族来看,或许才能看到一些影子。

家有A娃,我觉得不必纠结原因,因为ADHD目前医学领域的认知也是有限的,我们接纳这种存在,根据孩子出现的具体情况来寻找应对之策:启动慢的原因,执行拉垮的原因,情绪出现的苗头……小学阶段和初中不一样,高中又发生变化,我们要抓住每一个环节来思考处理问题的办法。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有没有什么方案是万能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是正确的选择。

ADHD家长会
关注A娃家庭教育,家长不迷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