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粉丝说,孩子三周岁,觉得是个A娃,要不要去确诊吃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家长觉得孩子太好动了,脾气也不好,不爱学习。
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动”不好吗?发脾气不正常吗?会自觉爱上学习?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要求都不合情理,那么家长为啥会有这样的想法,说是看了“科普”,这个年龄可以诊断ADHD,也需要药物治疗。且不说这“科普”靠不靠谱,孩子才三周岁,即便诊断为ADHD,我也不会同意吃药,苹果上了初中才确诊,我为吃药的事还纠结了半个月。
在我的印象中,决定让孩子进行药物治疗的大多数还是“被动现象”,孩子在学校不断被投诉,老师也建议看医生,家长才会去医院,所以孩子年龄基本在七八岁了。药物治疗一个明显的作用是抑制了ADHD冲动,这也是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吃药后变得“安静”,甚至还有点“呆滞”的原因。但我们知道,药物是“双刃剑”,绝大多数孩子都会有副作用反应,胃口不好,睡眠紊乱,每个孩子的适应期长短不一,一般两周左右,有的长达一学期,但也有些孩子副作用一直得不到缓解,家长不得不放弃药物治疗。
这位粉丝有点超前焦虑了,孩子才三岁,还是应该看成长变化,有些孩子即便上学后,一二年级管不住自己,很像A娃,但是到了高年级后,却有了很大变化,并非是A娃,我们的经验是,在小学阶段,只要不是那种太扰乱纪律和同学冲突严重的A娃,家长耐心教育和陪学,成绩基本上能保持中上水平就可以了,这样为孩子赢得一些发育的时间,这对于身高体重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样说并非否定“药物治疗”,只是更符合实际。试想,一个三岁的孩子,吃药原本就很困难,这个年龄注意力本来就很短暂,尤其是男孩,动个不停,其实对于生长发育是有利的,现在小学都在增加课间操时间,改变过去“圈养在教室”局面,就是要孩子们动起来啊,那么小的的孩子,你难道希望他整天在家坐着不动,读书习字吗?这是错误的理念,并非是培养学霸。
作为家长,担心孩子可以理解,但不必太杞人忧天,孩子即便是ADHD,也是有多种治疗方法,另外,不要忽略孩子自身成长的力量。
历史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