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希希
编辑 | 青柚
25起航班公益带读:后台回复“起航班”免费参与!
25拖鞋哥新传考研QQ群:947374650
作者 | 希希
编辑 | 青柚
25起航班公益带读:后台回复“起航班”免费参与!
25拖鞋哥新传考研QQ群:947374650
送合集啦!
考前必备18>>
短剧与互联网嘴替
预测考题1:分析网络微短剧火爆的原因,以及出现的问题(30分)
预测考题2:什么是“互联网嘴替”?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问题?(30分)
参考答案
01
预测考题
分析网络微短剧火爆的原因,以及出现的问题(30分)
“微短剧”指每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短视频电视剧,是在短视频时代诞生的新型影视形态。2024年起,网络微短剧爆火,越来越多的短剧作品出现在用户视野。网络微短剧的爆火与其浓缩化的剧情、社交化的互动和爽点化的内容密不可分。但同时网络微短剧也仍存在着内容同质化、质量良莠不齐和过度追逐流量等问题。
一、网络微短剧爆火原因
(一)浓缩化剧情,迎合社会加速节奏
当下我们正处于罗萨所言的“加速社会”之中,无时无刻不处于时间的规训下,社会生活快节奏,用户阅读碎片化。不同于传统长剧,网络微短剧时长短、节奏快,每集大多不超过5分钟,剧情高度浓缩。网络微短剧这种短平快的特点迎合了当下的社会节奏,引发用户关注。
(二)社交化互动,增强用户情感共鸣
社交化互动是网络微短剧的一大特点。一方面,网络微短剧大多依靠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短视频平台在互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等方式与创作者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可写的文本”,用户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甚至用户的讨论会影响创作者对于剧情的创作方向。这些互动增强了用户的情感共鸣。
(三)爽点化内容,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卡茨曾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并使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爽点化”是网络微短剧的一大特点,强刺激的剧情、极致的剧情体验,将用户从日常繁琐的工作和生活中解放出来,释放压力,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
二、网络微短剧出现的问题
(一)大量套用剧本,同质剧情引发社交倦怠
目前,虽然目前短剧数量多、题材丰富,但其故事内核和情节却具有高度同质化的特点。从“霸道总裁爱上我”,到“财阀千金下嫁穷小子”,部分网络微短剧套用剧情“换汤不换药“。大量同质化和低信息量的短剧增强了用户的虚无感和审美疲劳,引发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
(二)质量良莠不齐,低俗内容导致单向度的人
网络微短剧创作门槛低,质量良莠不齐,除了《逃出大英博物馆》等优质作品外,还有一些作品内容质量低下,如《黑莲花攻略手册》,就因其庸俗化、血腥化的内容被下架。如果用户长期观看这些内容,容易扭曲用户价值观,成为马尔库塞所言的“单向度的人”。
(三)过度追逐流量,艺术创作生态灵韵受损
网络微短剧的爆火引发大量资本入局,而其成本低、门槛低、耗时短的制作特点决定了不少网络微短剧都是流水线上的快消品,很多网络微短剧粗制滥造,质量不高。微短剧市场鱼龙混杂,影视行业的生态容易遭到破坏。“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下精品创作遭到挤压,使得影视艺术作品的“灵韵”流失。
网络微短剧正凭借其自身特点和平台的流量加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根据《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国内微短剧2023年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并预计到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会超过1000亿元。这似乎昭示着网络微短剧正成为下一个行业“风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网络微短剧的发展仍存在着内容同质化、质量良莠不齐、过度追逐流量等问题,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的良性发展。
02
预测考题
什么是“互联网嘴替”?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问题?(30分)
“嘴替”一词最早是指代替明星出演的替身的嘴巴。时至今日,“嘴替”被网友们赋予“表态”的属性,各种表情包、符号、评论、弹幕甚至网络文学等都是“嘴替”的前身,“互联网嘴替”一词应运而生。网友们用“互联网嘴替”来形容那些能够流畅、精准、犀利地输出与自己观点、态度、想法一致的人群。随着新媒介发展,“互联网嘴替”衍化出了新的喻义:一是指能够将他人不能表达或不敢表达的心声完美描述出来的人群,包括广大网友、明星群体等。二是指网络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词句犀利、言论真实、直击人心。“互联网嘴替”在代替网友发声的同时迎合了大众的爽感心态,带给网友们新鲜的观点说辞与娱乐形式,但其背后显露出的某些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警惕。
一、“互联网嘴替”的产生原因
(一)自我投射:内在困境与外在缓释
人们追捧和拥护“互联网嘴替”,是希望自己在面对他人恶语相向时能迅速完成反击复仇,却也恰恰映射出他们在现实中处于某种“不能说”“不敢说”的无奈困境。比如网红七颗猩猩出品的系列短剧《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火爆出圈,就是因为“王妈”的这一人设成为当代打工人的“互联网嘴替”,职场中“不能说”的困境在“嘴替”身份上得到了缓释。
(二)自我解脱:替身爽文与情绪共享
面对一众的公共议题,“互联网嘴替”火爆全网的流量密码在于它能迅速调动大众的感官,为其带来情绪价值与社交共鸣。高度内卷的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内心孤寂空虚,急需找到情绪发泄口。为了排解孤寂感,人们在互联网中迫切追寻与自我灵魂高度契合的群体。“互联网嘴替”意味着“替代性”。人们可以通过“嘴替”获得“快感代餐”,设身处地地感受“替身爽文”,嘴替还意味着“共同性”。拥有相似价值观的人们通过“互联网嘴替”得到社交上的回应和共鸣,获取群体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归属。人们集合在某处“一起认领嘴替”,集体拥护“嘴替”带给他们置身群体的归属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三)自我区隔:数字鸿沟与现实困境
数字媒体时代,人们在信息传播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的使用上差异巨大,这种差异被隐喻为“数字鸿沟”,其映射出数字技术在不同时代以及各个发展阶段所导致的信息不平衡。长期的数字鸿沟弱化了他们检索信息的能力,长期的简化表达消减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长期的旁观倾听致使他们逐步沦为互联网的“失语者”。例如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的简介中写道:“长期以来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的我们,逐渐忘记如何组织文字逻辑、怎样清楚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这种互联网失语现象,也会使得互联网嘴替日渐流行,人们渴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心声的替代物。
二、“互联网嘴替”的问题
(一)替代性反抗,成为失语者的虚假发声
相较于之前爆火的“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互联网嘴替甚至连创作行为的步骤也被省去,无需网友们花费心思遣词造句。“互联网嘴替”的横空出世进一步加快网络浏览速度,简化网络交流步骤。而“被嘴替”的人们习惯引用别人的观点而不加思考,滥用和重复网络热梗,同时一味地赞扬嘴替的行为,拥护嘴替的发言,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让渡了自我表达的权力,形成了“依赖他人和媒介替自己发声”的惯性懒惰。
(二)失序性维权,成为参与者的虚假对立
风趣、顺畅、有逻辑的话语评论不再是嘴替的必备条件,泼辣、犀利、火药味的怼人金句成为嘴替的发展大势。当人们习惯了直白爽利的对白与台词,便难以接受委婉话术。于是越来越多的嘴替以“吵架怼人、拉踩骂战”为主要内容,甚至产生“代骂”的灰色行业。“互联网嘴替”由最初正义地为不会反抗或不敢反抗的网络弱势群体发声,维护他们说话的权利,变成了真正的“键盘侠”“网络喷子”,靠着无知肤浅的谩骂博取流量、吸引眼球。嘴替的参与者打着正义的旗号,声称维护每个人发声的权利,扭头却成为网络言语暴力的始作俑者。
(三)拟态化失真,成为围观者的虚假情景
互联网为孤独的大众提供了逃避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体排遣孤独、渴望联系的需求,但过多的远程在线交流会使人们忽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即使与他者共处同一现实空间,也可能演变为“在一起孤独”的现象,即陷入“群体性孤独”困境。人们躲避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却热衷于在互联网中寻找“知己”,而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设备愈发便利,手机逐渐延伸成人们感知信息的“器官”。每个人沉浸于自我的拇指世界,似乎互联网中的信息,就构成了人们所接触的社会大部分,这就会造就更多一批网络“失语者”。
当今碎片化和数字化的媒体环境为各类思潮与文化创造了肥沃的滋生土壤,互联网文学也在各种梗文化的加持下层出不穷。“互联网嘴替”的盛行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缓解人们生活重压、为网络平等交流发声等,但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互联网嘴替”的流行以戏谑当趣味,以低俗当高雅,无疑会钝化人们的感受,使其失去语言文字的创造力。如果一味地拥护“嘴替”,追随“嘴替”发言,只会在一次次需要沟通交流时陷入文字失语的困境。面对“互联网嘴替”泛娱乐化导致的价值误区,人们需要理性审视和辨别媒介信息内容,切莫盲目跟风造势,警惕浅薄文化对个人思想的侵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平等地包容与听见每一种声音。
希希点评
“短剧”无疑是今年考试的重点,短剧本身属于“短视频专题”板块,所以一般有三个考察维度:短剧自身发展、短剧与人、短剧中的新媒介现象。其中,短剧与人最主要谈论的就是银发族沉迷短剧的问题,可以回顾“考前必备17”的内容,我们今天来看看另外两个考察角度。
第1题,分析网络微短剧火爆的原因,以及出现的问题,这道题比较简单,其实和以前短视频的发展有着相似之处。第一问,火爆原因分析可以从“5W+环境”角度来写,比如参考答案就从传播形式、受众互动、传播内容等角度来分析的;第二问,谈短剧出现的问题,同质化、低俗化、流量主义这些问题也是曾经短视频的发展问题,所以思路可以共通。
第2题,分析“互联网嘴替”,这是短剧中比较常见的媒介现象。为什么短剧这么火热?就是因为“爽点化”是网络微短剧的一大特点,比如由网红七颗猩猩出品的系列短剧《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今年火出圈,里面的角色“王妈”人设是不当受气包的爽文保姆,专为打工人鸣不平的灵魂人物,一时间成为互联网新晋“顶流”,涨粉数百万。在该系列作品中,王妈是总裁夫妻家中的保姆,是标准的“怨种”打工人,但她并不是忍气吞声的“受气包”,一边干活也会一边吐槽,遇到原则问题还会据理力争。王妈的经历引发打工人强烈共情,将其称为打工人的“互联网嘴替”。所以,和曾经的“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舔狗文学”一样,“互联网嘴替”成为了今年比较重要的媒介现象。
这道题的答案主要改编自论文《隐蔽的数字鸿沟:“互联网嘴替”的社会映射和价值反思》(万思甜),开头先解释什么是互联网嘴替,然后第一问分析原因,从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来展开,第二问分析问题从微观个体、中观群体、宏观社会互动角度来破题,其本质都是对“人的社会化”的拆分,要学会这一重要分析思路。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类似的概念——文字失语症。我们在分析互联网嘴替的时候,就有用到这一概念,这个概念今年也有很多论文在研究,可以做个拓展补充~
在论文《归因·困境·转向:互联网时代文字失语的亚文化症候》(刘远军,陈立瑶)中是这样定义的:文字失语被认为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文字失语者常年处于网络世界的大环境中,且频繁使用网络用语。久而久之,在面临某些情境时,由于受自身语言使用习惯的影响,无法使用除了网络语言以外的其他词汇进行表达。与此同时,文字的灵韵与美感不断为语言简化和经济适用性让渡,这种语言使用习惯使其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造成表达能力的弱化。当下文字失语症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大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一)文字失语症的产生原因
①思维惰性:媒介依赖下的语言贫瘠——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曾在其著作《浅薄》中断言“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他指出,由于互联网对信息的过量承载,受众被迫加大略读的比重,形成浅阅读,削弱了解读、理解、记忆等阅读能力
②表达惰性:语言经济性原则下的文字便利——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是指导人们进行言语行为的一条根本准则,目的在于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全面的释义
③符号游戏:消弭文字意义与内涵——当下所流行的网络热梗、流行语、表情包等都是为适应当下的社会背景与大众需要在文本和社会层面中所产生“符号游戏”
(二)文字失语症的困境
①场景缺失:线上繁荣表达加剧线下沉默——群体性孤独
②语言单一:陷入同质化表达的文字怪圈——单向度的人
③文化区隔:加剧代际间文字失语——文化隔阂、代际冲突
(三)文字失语症的转变路径
①思维转向:从模仿到创新,抵抗思维惰性
②价值转向:从功能性到美学性,打破文化传承瓶颈
③身份转向:从群体他人到个性自我,建构自我认同
举一反三
1、网络微短剧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2、分析电子榨菜兴起的原因,电子榨菜形成了怎样的媒介化日常,对电子榨菜背后异化的反思
3、分析网络流行语导致的“文字失语”现象
《隐蔽的数字鸿沟:“互联网嘴替”的社会映射和价值反思》(万思甜)
《归因·困境·转向:互联网时代文字失语的亚文化症候》(刘远军,陈立瑶)
接下来你还期待哪些内容?
欢迎留言告诉我
冲刺复习没方向?
以热点为导向,带你拆解200+道题目的思路!
精准狙击,冲刺上岸
▽
鞋厂24级最新喜报出炉
点击图片查看喜报详情
明年的上岸锦鲤就是你
喜欢文章记得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