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传播学教程》里的重要知识点,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

教育   2024-12-13 10:57   浙江  


作者希希

编辑 | 小花

25起航班公益带读:后台回复“起航班”免费参与!

后台回复“晚安”即可领取当日晚安小卡片哦,今晚22点,我们直播间见!






补充>>

马克思和恩格斯交往理论





预测考题1:精神交往(5分)


预测考题2:简述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和行为主义传播学的区别(15分)


预测考题3:马克思和恩格斯交往理论为什么是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念的重要出发点(15分)


预测考题4:论述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25分)


参考答案


预测考题1

精神交往(5分)

精神交往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交往”的精神交往理论。精神交往指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应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被称之为精神交往,是以“符号”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精神交往具有维系、互补、整体化的社会作用,涉及民族国家之间宏观的精神活动。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能够对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起到重要制约作用,而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又能够对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精神交往的提出克服了既往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成为后世西方批判学派传播研究的理论基础。



预测考题2

简述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和行为主义传播学的区别(40分


精神交往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交往”的理论,它既包括个人、社会集团和国家间的物质交往,又包括其精神交往。行为主义传播学受实证主义影响较大,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人对不同类型刺激的反应,从而最终可以通过刺激来预测反应。二者由于秉持的社会观和方法论不同,因此有着本质区别。


一、精神交往理论突破行为主义传播学的视野局限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可以克服既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被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二、精神交往理论更能揭示传播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精神生产既然属于一种生产,必然也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因此,精神交往关系也是与一定阶段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观察人类的传播活动,首先必须考察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对社会传播发达程度的制约,其次必须考察人们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而行为主义传播学则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问题,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传播关系的本质。


三、精神交往理论深度探求精神产品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精神生产的产品在现代社会更多的表现为信息,信息既然是产品,也必然凝结着人劳动,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信息消费的则是其精神内容,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相联系。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虽然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然而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去寻找这些倾向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也启示我们应当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角度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把传播学研究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密切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播学的中国化或本土化,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预测考题3

马克思和恩格斯交往理论为什么是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念的重要出发点(15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交往”的概念,他们对于“交往”的定义是:第一,交往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第二,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马恩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传播观的重要出发点,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交往”与 “传播”概念联系密切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在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广义上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二、精神交往理论可克服现既往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

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被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而精神交往理论要求把传播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是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带来的重要启发,也是考察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基本出发点,它为唯物主义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三、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无法分离孤立看待

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精神生产属于生产,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精神交往关系与一定阶段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类的传播活动,就需要考察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对社会传播发达程度的制约,考察人们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对传播关系的制约,从而得以从根本上解释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本质。


四、在生产范畴内的精神生产必然有其产品

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精神生产的产品多表述为信息,信息属于产品,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同时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信息消费的是其精神内容(意义)。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这是科学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传播,而应该把它放在人类生产和交往活动的总体(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我们也不能抽象地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应该把它放在具体条件下,放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中加以考察,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给予我们的重要启发,也是我们考察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基本观点。



预测考题4

论述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25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生产,即生产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一类是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


一、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相适应


(一)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

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人在生产生活资料时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基于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人本身的视角,人的重要属性的精神活动则不外乎是物质生产劳动的产物。从该观点考察人类的信息活动也是如此,信息生产与信息传播建立在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上,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需要。


(二)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没有物质生产的发展,就不会有精神生产的发展。从马克思与恩格斯将城乡分离看作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到将近代工农业的分离看作是“第二次分工”,再到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以及阿尔文•托夫勒的“信息时代”,都可看出物质生产制约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只有生产力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精神交往才能更好发展。


(三)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个人的真正精神财富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财富,而人们在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他们在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现。正如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证明一个阶级如果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则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二、精神交往具有独立性与能动性


(一)精神交往推动物质交往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观点,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分工的程度越高,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独立性越强,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


(二)精神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现代信息社会的进程充分证明这一点,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主要的资源,这并不排斥物质生产的重要性,而是说明如果不发展信息产业或文化产业,物质生产和整个社会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精神交往具有特殊规律

人们精神交往关系与一定阶段上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必须重视它作为人类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认为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处于辩证关系之中,这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我们既不能忽视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无视作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仅强调前者,会导致一种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仅强调后者,也只能使传播学成为一种“头重脚轻”的理论。这正是欧洲政治经济学派及文化研究的学者面临的困境。只有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点出发,才能对人类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做出科学的阐释。


希希点评


在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第一章里就详细讲到“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因此这三道题考学硕的同学一定要重视,专硕同学可以次要对待——

第1题考察名词解释,记忆即可,其实也可以从后面3道题里进行归纳,答出几个分点即可。


第2题,考察对精神交往理论和行为主义传播学的区别,在《传播学教程》第一章的第三节作为课后题出现过,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内容。书中也给出了比较完整的答案,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我们一定要缕清逻辑,可以在最后加上“启示”类内容,做一个比较完整的总结,这样可以和别人拉开差距~


第3题是书上的原题,答案也在书上有详细阐述,如果忽略了这部分内容的同学,一定要记得去看看哦~


第4题是一道对精神交往理论的拓展题目,论述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按照马克思哲学观来看,谈辩证关系肯定是要“对立统一”的,因此答案可以从“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两个层面去思考。


这四个关于传播学的考题,我相信是大家的知识盲区,一定要理解下参考答案,如果考试考到了,可根据要点和自己的理解来编写~


接下来你还期待哪些内容?

欢迎留言告诉我


往期回顾>>
考前必备01丨希希哥的宝藏押题专栏!Sora、ChatGPT和AIGC,今年必背!
考前必备02丨算法治理与算法抵抗,今年必考的两道题!
考前必备03|媒体融合与媒体变革,又会有那些新的考点?
考前必备04丨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考点,你都准备好了吗?
考前必备05丨关于“议程设置”,这4道题你一定要背熟!
考前必备06丨“体育饭圈化”,注意区分这两道题!答案有不同!
考前必备07丨网络舆论与舆论监督,涉及到舆情事件就考它!
考前必备08丨主流话语权与舆论引导,加上“5G”和“后真相”会怎么考?
考前必备09|深度伪造,新闻真实的新考法!
考前必备10丨三道题目带你吃透“国际传播”!(送合集啦)
考前必备11|中国互联网30周年,“媒介与社会”将会这样考
考前必备12|“人机传播”的本质是什么?人机关系又如何理解?
考前必备13|“新质生产力”怎么考?新闻思想类考题整理来啦!
考前必备14|政务新媒体,今年就押着两道题!

其他补充文章
救命!研究方法常考的10个名词解释
“研究方案设计”例题模板,学会比别人起码多20分!
国际传播考点拓展:全球南方、信息主权、国际传播历史脉络
广告类重点考题梳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分析,掌握好这两个题就是“模版”
考题拓展: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怎么考?
“公关类”重点考题,这些最常考!
公关方案设计题,掌握好这一“模板”,考到了也不怕!


END



 

冲刺复习没方向?

以热点为导向,带你拆解200+道题目的思路

精准狙击,冲刺上岸



鞋厂24级最新喜报出炉

点击图片查看喜报详情

明年的上岸锦鲤就是你



喜欢文章记得一键三连~

拖鞋哥新传考研
“技术流”新闻传播学考研公号,为你解读考研过程的点点滴滴,用一种纯粹“技术流”的视角,还原考研真相。新浪微博:@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