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霁 | 关外·东师·手稿会

文摘   2024-11-03 11:35   吉林  



关外·东师·手稿会

——2024年10月中旬之随想


洪丽霁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级博士生)



于我而言,2024注定是个不普通的年份。之所以这样说,有三个具体原因。一是本人生平第一次来到了长春,二是正式开启了又一段学术旅程,三是参与不熟悉的手稿学研讨会。下面,将分而述之。

关外是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旧称,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在延续多年的听闻、观看以及描述和想象中,它一直是遥远而又特殊的,是有山有海有酒有雪更不乏刀光剑影的地方。我生长于彩云之南(这里素有“红土高原”之称),是标准的南方人。或许因为父母亲所在单位职工人数较多的缘故,自幼便认识不少非云南籍贯的叔叔、阿姨、伯父、伯母。他们来自多个地方,上海、天津、武汉、青岛、烟台、洛阳……只是,其中没有出现与曾有关外之称的东北三省相关的地名。当然,关外与我并非毫无关联。儿时看过不少电影,对“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个名字相对熟悉,知道取材于我的家乡大理的《五朵金花》就是长影厂拍的故事片。此外,有一句话可谓耳熟能详,听长辈们说过很多遍——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所以至今仍然印象深刻。虽然小时候及后来的很多年里,其实并不晓得乌拉草究竟为何物。





















真正踏上东北这片黑土地则是今年夏天,那是5月份的一个寻常日子。经过大半天的舟车劳顿,当我快要到达预订好的酒店之时,一转身便看到了夕阳。金黄色的它被云彩环绕着,那时的阳光透明而略显清淡,把人的影子拉得稀薄、瘦削,但所给予我的感受实际远不止于一种温暖以及抚慰。后一日的清晨时分,洗漱时接收到一条信息,有亲戚问我可否在这个初次抵达的城市见面一叙,说她从北京过来出差,正好获知我也在有北国春城之称的长春。放下手机,还恍若置身梦境,心里不禁生出浓重的不真实感。我想,长春可真是奇迹发生的地方啊!


在云南大学东陆园师从谭君强教授攻读硕士学位的日子已经成为美好记忆,生性不勤快,所以当时和后来曾数次错过了继续求学的机缘。今年,承蒙自如穿梭于多个学术领域的徐强教授不弃,得以来到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始自己又一阶段的学术与生活之旅。如今,驻扎在这个名为自由校区的校园内已经一月有余,深感东北师大是厚重、勤奋、创新、进取的所在。师门内的众亲相互友爱、彼此关切,从艳阳高照的午后到大雨滂沱的夜晚、从有垂柳和小桥的静湖到安静别致的仿吾路、从内容丰富的午餐会再到名家云集的研讨会,里面饱含着不少令人感动的瞬间与情形,它们均可供我日后一一予以回望与言说……



六弦斋午餐会

细细想来,如果从独自一人前往四川大学参加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会那一年算起,我所参加过的学术会议已不在少数。今年的1012-13,有幸参与其中的“跨学科视野下的手稿研究——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4)”却是如此特别。在个人极为有限的认识里,手稿是富有温度、个性和价值的物件,它与发黄磨损的纸张、细密难辨的字迹、层出迭见的变化、久远纷乱的岁月、复杂纠缠的情谊,乃至正常抑或病态的身体及灵魂、公开或隐秘的交易与买卖、飞扬或安稳的氛围和环境、已知或未知的历史以及真相等,具有密不可分却又并非肉眼可见的关系和牵连,这些足以构成使人生发出追溯、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的充分理由。关于手稿的研究与学问,却无疑是十分讲究功底、才华与悟性的。它虽然让人心生向往,却实非资质平庸的我可以随意涉猎并且漫游、浸淫其中的一块园地。

承蒙徐老师的关照与信任,本人承担了一点点本次手稿会议的会务工作,以及青年论坛第一组的主持事宜。虽有过不止一次参与办会的经验,手稿学研讨会确实是自己并不熟悉的,因而对我来讲依旧具有难度与挑战性。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同门的鼎力相助之下,会务方面的事情进展顺利,主持事宜则堪称业务不精。12日晚6时许的长春,夜幕已然降临,当我踏入文学院的301会议室,一眼便瞧见已在第一排就座的两位专家。他们是来自上海交大的王锡荣教授和东北师大青年才俊王增宝老师,是我平日仰望和尊敬的人。于是,顿时感到惶恐不安(硬着头皮走上台去,把王教授所在高校愣是说成了“华东师范大学”即为明证)。还好,担任评议人的闽江学院黄立斌老师稳如定海神针,帅气聪颖的赵璐安计时精准,才得以把有犹如朝阳般耀眼的11位青年学人参与的演讲场面撑持到最后。

 



会议剪影

今天是会议结束后的第日,一大早就读到了记述这次手稿会议的文章。出自浙江省社科院郑绩研究员之手,名为《长春后脑勺记:东师第五次国际手稿学年会》。作者戏称“写着玩的啊,乱写”,事实上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佳作,篇幅不短却可谓字字珠玑,文笔十分生动活泼,写得流畅爽滑、犀利洒脱,让我对“自古江南多才女(俊)”之说有了更加真切、细致的体会。透过郑老师的文字,不仅能够得知当大师姐的诸多好处乃至“特权”,还可藉此见识到当代女学者的聪慧过人与率真情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壁垒,徘徊在定制的牢笼里,翻墙越岭,跨越江河,不过来到更加高不可攀的五指山前”,这是作者置于文章末段的一句话。看似随口说出,却实乃透彻之语,令人过目不忘!

最近三日的几件小事儿,也一并在这里记下来,以免日后忘却。前天,收到几年未见面的朋友发过来的《长春市2023-2024供暖时间确定!》,专门告知我与长春供暖有关的消息。昨天晚上,返回寝室的路上用的是文学院门卫室朱老师主动借出的淡蓝色雨伞。还要特别感谢温婉娴淑的师妹卢鑫,谢谢她宁愿把自己淋湿也要把大半个伞撑在我这边的坚持。今天上午,常年在数学世界徜徉的单位同事兼友人静子老师对我发出了三连问:“最近怎么样?还好吗?适应吗?”

再过两个半月,2024年就将划上句号,要如期而去了。和这棵名字叫做10月的树木并排立着,我已明显感受到风轻露重秋意浓。此时,看不清窗外的夜色,却可以察觉白天的各种声响都在减弱变小趋于消逝,而已经悉数领受的关心和好意则犹如水中涟漪般一圈圈扩大开来,周围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随之趋于平和、安适与宁静……此刻,有个念头就这样自自然然地冒出来了——欸,想要衷心地道一声“谢谢”,对着这一年间在北方和南方所遇到的难忘的人与事、情与景。


2024年10月15日晚
 于东师五舍    

往期回顾:

郑绩|长春后脑勺记:东师国际手稿会泥踪

徐强  | 开会的意义在于交流(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4闭幕总结)

东师手稿 | 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4)全景速览

【课程预告】熊 辉 |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手稿乃“祖本”,摩挲有体温。本公众号以“整理手稿遗产、推动手稿学术、弘扬手稿文明”为宗旨,秉持“文章与书艺兼顾,还原、阐释、鉴赏并重”的学术追求,立足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放眼海内外新文学研究界发布有关手稿文献及其他周边文献发掘、集藏、考释、研究等的前沿信息及学术成果。希望成为本领域有影响的咨询平台。

微信公众号:手稿研究

微信号:shougaoyanjiu

联系方式:wangzb0529@163.com 

敬请关注、投稿、转发


第二百四十九期

策划:徐   强

统筹:王增宝

编辑:魏百一



手稿研究
手稿乃“祖本”,摩挲有体温。本公众号立足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放眼海内外新文学研究界,发布有关手稿文献及其他周边文献发掘、集藏、考释、研究等的前沿信息及学术成果。希望成为本领域有影响的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