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原刊于《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当今手稿学术方兴未艾,但先贤于此早有探索。借助手稿触摸历史真相,经由手稿窥见名篇文心,现代文学史中这类导夫先路之作确乎不少。本公众号特开辟“旧作拂尘”专栏,发掘推送这些极有价值的旧文,以为学术史存真。
叶紫的《日记》手稿
刘 烜
“文学是战斗的!”这句鲁迅的名言,出自他为叶紫小说集《丰收》所写的序。叶紫(1912— 1939),是我国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丰收》等作品,以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炽热的阶级感情,塑造了奋起参加革命斗争的一代新农民形象,对我国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发展,做了新的开拓。所以,很快在国内产生影响。鲁迅在序文中称赞
“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都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
叶紫图片
叶紫手稿《丰收》序
最近,《新文学史料》第五辑刊载了陈若海的《叶紫生平琐记》(访叶紫亲属的友人),使我知道了这个情况:
“叶紫日记之类遗作,原由汤咏兰同志珍藏,直到五十年代后期,由他们最小的孩子雪驹分别寄给有关部门和同志。因雪驹早在1961年初病故,包括诗稿在内的所剩叶紫文稿,便散失殆尽,有待查找。”
我出于对叶紫的尊敬,据此线索,进行查找,终于读到了叶紫的《日记》手稿。这部手稿,原在冯雪峰同志那里,后来,他处于逆境,便把它妥善地交给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其中详细过程现已无法查考。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冯雪峰同志在当时的处境下,仍然想尽办法为国家保存文物的高尚行为,令人敬重。
1
朴实的日记本
这是一个朴实的日记本,就象叶紫的小说,就象叶紫的为人。他买了白报纸,裁成64开,自己装订。这个本子用牛皮纸作封面,牛皮纸外面还糊一层蓝布。扉页上,中间用仿宋体写了“叶紫”两个大字;上面分五行竖写着:回忆、感想、日记、笔记、杂记;下署:一九三九年度。在这些字外面,有一个红色的边框,初看好象是红颜色画的;仔细一看,这是叶紫先用铅笔描了边框的样子,然后剪了红色的有光纸贴上去的,至今仍保持着鲜红夺目的色采。日记本的每一页上,都用铅笔画了一样大小的方框。一切是:朴实、认真、庄严。
叶紫的日记,从1939年2月1日到1939年6月26日,共记了92页。这部日记,正如他自己所说,
“这就是一本很好的镜子——一部摄影机。他会详细地照出你自己的生命的旅程,永不漠灭。”
叶紫1939 年日记之一页(手迹)
2
伟大的工作在等着我
写作《丰收》的时刻,叶紫早就品尝过斗争的严酷、生活的艰辛。在灯红酒绿、车马喧嚣的上海,他一家祖孙三代五口人,挤在一个亭子间里。床上,箱子上,就是他伏着创作的地方。然而,这已经是叶紫的一生中一段比较好的生活。写这本日记的时候,他贫病交加,境况更为困难了。困难吓不倒战士。他在写日记的第二天,就写下了自己的创作计划:
“先写出这几个小说的腹稿的题目来吧,免得放在脑子里挤得发痛,以后再去追忆内容事实的概要为好。(一)《邂逅》。(二)《十四个和一个》。(三)《自卫团》。(四)《寿》。(五)《第六次入营》。(六)《盐》。还有很多很多,一时记不起了。以后记得一个写一个吧。不过以后记起来的,应该接着下面的数目字,从第七起,每一年中,看我有多少短篇材料可写。”
叶紫的题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的。比如《寿》,他作过这样的分析:
“在腐败的社会里,旧的,丑恶的社会里,常常有许多畸形的、怪异的现象。叫人家看去,这整个社会,象遍身都长满了恶疮似的。尤其是表现在这大战中,在农村经济破产到不能收拾的时候。举一个例子,就拿第四个小说题目《寿》字来说吧,现在正风行一时呢。大家都没有法子弄到钱,于是妙想天开,请客打把势,打秋风,有的收媳妇做喜酒,有的生孩子请客,有的做寿。风起云涌,各显神通”。
1935年《丰收》扉页书影
二月三日,就是写这些题目的第二天,他就又想起“第七个小说题目《兄弟》”。
“富有时的兄弟,穷措时的兄弟,大难时的兄弟,逃难时的兄弟,疯时的兄弟,分家时的兄弟,分后的兄弟,兄弟死后的时候,兄弟受外侮的时候。”
这些材料是许多作者处理过的,所以,他强调“应该有新的发现”,还认为,这可以写入大长篇,即《太阳从西边出来》。
我们知道,叶紫的父亲、姐姐都在大革命时期被反动派残杀。二月四日,他到了亲人牺牲的地方,顿感到“心中刺激得太厉害,人又疲劳极了”。这样,迫着他休息了三天。二月七日,他才追叙道:
“上街去,恰巧住在徐家宗祠,这十二年前他老人家被难的地方,一看见,我的心裂了!我不能用理智来抑制感情。我沉默了,但我没有哭。我不能哭,我不愿意哭,而且事实上哭不出来。我十二年来已经没有眼泪了。白天不能吃饭,夜晚不能安睡。只有两天,我的身体完全支持不住了。”
但是,他接着说:
“我究竟不是伟大的政治家,我的感情遇到了这样的事件还不能抑制。但我也还不是懦弱的文学家。我除了悲哀,沉默,愤怒之外,决没有伤感,没有表示丝毫懦弱的态度。”
劳累和刺激,加重了他的肺病。二月十一日,他就感到:
“大病了。头痛、发热、咳嗽、 吐痰、喉痛、四肢疼痛、胸紧、胸疼、胃痛、心怔忡、口苦。一切病象,应有尽有。”可是,就在这样病重的情况下,他记下了三个小说题目。“第八个小说题目《寄兵》,第九个小说题目《病》。不是自己病,一般乡下人生病。”“今天过小年,据说这几天兰溪挤人不通。乡下人一年千辛万苦,只有过年能勉强自己忘记几天生存的痛苦。假如综合各种型的农民来写一篇过年的小说,我想一定很有味的。所以,我就定第十篇小说题目为《过年》。”
这时期,叶紫主要精力考虑创作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鲁迅在序《丰收》时说过: “我希望将来还有看见作者更多,更好的作品的时候。”叶紫长期酝酿的是这部小说,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宝贵的线索。
早在二月二日的日记中说:
“大长篇的材料,过去的都被毁掉了,以后我应当慢慢地,象修行似的,一个一个字地,将她修筑起来。但那东西太长太长了,决不宜放在日记本里,我应当另外再订两三本这样的本子,专作大长篇的材料库。这件事我必须赶快做,最迟在废历一月底以前、将三本材料库装好,一天一天来堆材料进去。”
三月二十四日再记:
“四月一日起,一定开始作那巨大的创作工作,—《太阳从西边出来》搜集,整理和追记材料。”四月三十日又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本子还未装好,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明天一定要开始订。”
在五月二十七日的日记中,贴了一分剪报,是叶紫给邝达芳的信。它发表在五月十三日的《救亡日报》上。里面说:
“我每天工作三小时,上午七时半至九时,搜集整理大长篇(一百万字)材料。长篇名《太阳从西边出来》。下午三至四时写短篇或书信。晚间七时半至八时,日记。”
不少文学史著作提到过这部小说的名字,但是都不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因为,这个长篇的材料本,据叶紫夫人汤咏兰回忆,已寄给了邝达芳。
五月二十日的日记中却有一条材料:反对“报复欲”,注明“以上插入《太阳从西边出来》”。他认为“防御和抵抗不是‘报复’。‘予打击者以打击’尤其不是‘报复’”。“基督教的‘打了左脸还要送右脸给人家打”是比“‘报复欲’还要坏的劣根性。因为他的目的在故意更进一步地增加对方的罪恶,自己却得了无盲的‘报复’的胜利,其用心之险恶,卑劣,更甚于明显的报复者。”
五月二十七日的日记中贴着一张剪报,是《救亡日报》的报导:“期待《太阳从西边出来》”“叶紫在病中”。在这份剪报之后,他又一次指出:
“我必须用全力在我的作品里反对人类的‘报复欲’, 刻划其罪恶而攻击之,这也是我的重要工作之一。”
他作了哲理性的发挥:
“以野蛮残忍回答野蛮残忍——是报复”;“以人类的正义,打击其兽性的野蛮残暴,直到他屈服,回复其人性为止——不是报复”;“将日本强盗驱出中国——不是报复”;“杀没有抵抗力之俘虏——是报复”;“也在屠杀日本的无辜人民,轰炸日本的一切大小不设防城市——是报复”;“报复—— 片刻的痛快,狞笑,而结果是——制造罪恶!”从这些叙述看来,这部长篇巨著是有很强的现实性的。叶紫在弥留之际还对汤咏兰说:“长篇小说还未写出来呢!”
叶紫在病中经常满怀深情地怀念鲁迅先生。二月三日,他写道:
“应当慢慢开始来写《鲁迅先生的回忆》,一个一个小段片记起来,收来抄集拢来,便是一篇长的,既不费力伤脑,又完了一篇几年来的心事,一举而便。”
这时期,叶紫写了不少旧诗词,三月二十四日记道:
“以一天的功夫,来追记我几个月中所做的旧诗,旧对子。这些东西虽说无聊消遣,也可恢复性情,调剂生活。(但无疑是开倒车的东西。)”
他把这些诗词收集起来,名为:倒车集。比如,他在门前贴一对联云:
“住虽只三尺地,且喜安心,小堂屋中,任我横冲直闯。
睡足了五更天,若嫌无事,大堤坡上,看他高去低来。”
这副对联透露了叶紫喜悦的心情。因为,他经过了多方争取才得到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屋子”,这里“风景佳绝,空气新鲜,宜于养病”,而且能看见堤坡、渡口上农民来来往往。叶紫的对联,很快得到当地的知识分子——小学教师的好评。其实,他所以做不少旧对联、旧诗,有一个目的,为了争取当地小学教师。因为,要争取他们做一些对抗日有利的工作,“就非先取得他们中间的地位和信仰不可。这样,我就不得不开倒车。”他的旧诗写得快,比如五月二十七日午后,
“戏和五首,戏改四首,戏集一首,并附一短跋,为的是针对着反对旧诗而作的,不无小意义。”
叶紫不主张多写旧诗。他说:“多做旧东西,自己精神虽有调养。但太耽误时间了。我还是要少做。伟大的工作在等着我啊!”
3
有计划的“持久战”
面对贫病交加的困境,叶紫毫不气馁,自豪地说:要进行有计划的“持久战”。他在四月三日给邝达芳的信中说:
“当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关头,炮火血肉,连天遍地,只要病菌还未将我啃到失掉知觉,想象一个隐士似的躲藏起来,不闻不问,不但不可能,在目前的中国,恐怕也找不出一块这样的‘世外桃源’吧,事实上,我们这里朝晚都有沦陷的危机,即使只想 ‘平静’几天,怕也不可能了,那里还谈得到‘休养’呢?不过,亲爱的朋友,请您放心吧,我虽然在开始做一些工作,但也决不是‘拚命’而是以病势为转移的,有计划的‘持久战’。”
这封信发表在《救亡日报》上,叶紫把它剪下贴在日记本上,它可以说明叶紫这时期的生活态度。
抗日战争时期报纸:《救亡日报》
叶紫的病,是严重的肺结核。我们可以看到,
三月十一日,他记下:“这一个月中,大病几乎死去。”
四月二十四日记:二十日大病,自拟“上柴胡汤”,因药的副作用,使他“服药之痛苦,殊不堪言”。
五月二十日记:“声音经常是嘶哑的,身体已如纸扎人,仅仅几根骨头了。”
五月二十七日记:“喉痛而声音嘶哑。”
六月下旬的记载,病势更严重了。
据懂得医学的同志指点,从日记上看,叶紫不但患严重肺结核,还患肠结核,喉头结核。
叶紫的贫,也与他的病一样的严重。二月八日,他在致张天翼的信中说:“一个月中,我曾断粮三次,几乎饿坏。”当时农村一分钱一个鸡蛋,他身患严重肺病,可是吃不起。他甚至有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他还说:“我原有的一架闹钟,已经‘年老力衰’了,常常怠工,即使一天鼓励她七八次,她也不愿意多走一步。我工作和散步,常常要跑到四分之一里路以外的福音堂去看钟”。他越病就越穷,越穷更加重了病。
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叶紫坚持创作以外,每天注视着抗战的形势,日记上经常有这方面的记载。叶紫还准备写五篇《战时农村诸问题材料和意见》,具体题目是:
(一)编滨湖乡农村中的汉奸话;
(二)改革农村兵役弊端的几个具体意见;
(三)目前滨湖各县的耕种和食粮问 题;
(四)论战时农村的政治机构;
(五)怎样着手战区农村的宣传工作。
就在这些题目下面, 叶紫又写上:“喉痛!!!”。可是,他仍坚持把报刊上的文章念给不同的人听,观察人们对抗日的不同的态度。针对当时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他提出:要攻击丑恶的社会制度。二月三日记道:
“人应该全力攻击社会的丑恶,揭破社会的丑恶,毫不容情地将社会的一切腐烂、罪恶统统暴露出来,那怕是一毛一角,一点点。但人都万不该攻击人家的阴私,……。假如这个人的阴私和丑恶,应该被攻击和揭破,而有益于广大人类的话,那充其量也只能归然于丑恶的社会制度。有这样丑恶的社会,才有这样丑恶的人生。”
叶紫多次颂扬要热爱人类,然而,为了改造人,关键还是改造社会制度。他说:
“‘救救孩子’这是伟大的先辈鲁迅的呼号。但救孩子,必先从改造社会制度着手。否则,孩子是救不了的。因为在孩子时代,不救也是洁的。 到了成人,一走进了恶浊的社会,也就为难了!可是‘救救孩子!’的呼号也就落了空。”
叶紫这样紧张的思考、写作,对养病十分不利。于是,他规定作息时间,订了九条制度。 他在日记上认真地说:“绝不许超出生活规律表上时间一分一秒。”但是,事实上很难遵守。
到了六月二十四日,他的“病势一天较一天严重”。“喉痛得几乎失音”!许多人都叫他停止看书、看报。
“汤咏兰今天正式向我申言,她耽心我会死。我自己照镜子一看,觉得脸相的确是大不对了,‘死’是很有可能啊!但‘死’吧!有什么可怕呢?……”
就在生命的紧急关头,他在日记上写下了庄严的誓言:
“我关心着世界大局,耽心着祖国的存亡,关心着全中国的文化事业,时刻不能忘记所负的伟大的时代的使命,文化人应尽的一切的责任——我贪婪地看着报章上的每一个字——甚至连广告,毫不放松……”
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誓言啊!六月二十五日,病情更严重了。此时此刻,叶紫想的是自己对祖国的责任。
“我的身体的病,决定了我的工作和责任,不是,也绝不能上前线去参战。而是深入后方,散播新文化的种子。用笔打击一切阻碍着祖国进步的黑暗势力! 彻头彻尾的反封建!”
叶紫提出的反封建的斗争,是与当时抗日战争的总的任务连在一起的。他在六月六日的日记中作过说明:“反封建运动,必须配合着第二期抗战展开,而尤其是肃奸运动。”这里说的第二期抗战,即抗日战争中的相持阶段。叶紫认为,打击封建土豪劣绅的代表,就能消灭汉奸,有利于整个抗日战争。这些生动地说明了叶紫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命运。
六月二十六日,叶紫最后一次写日记。“昨天连泻几次,腹痛如绞。”他顽强地说:“怕风吧,我偏要吹风,越怕越厉害,倒不如反抗好!”“‘苦’,我不怕!‘死’,我不怕!来吧!一切的魔难!……老子不怕你!”
以后,他又得了疟疾,病情更重了。叶紫终于在1939年10月5日下午7时15分逝世。
4
和农民一同呼吸
叶紫回到农村以后,和他熟悉的劳动人民朝夕共处。
“我现在算是深入农村中了,和农民一同起居,一同呼吸。材料象自来水似的永远用不完,而且是那样的丰富。”
他在日记中深情地写上:“可爱的农民”。
他自己身患重病,却又热情地为农民治病。三月十一日,他写道:“这一个月中,大病几乎死去”。然而,
“这一个月中,治小儿麻疹发斑,凡十人。危重万状而救活者,计三人。不治而死者,仅一人。”
叶紫自己吃不起一分钱一个的鸡蛋,他却给农民的孩子配药吃。为了更好地为“可爱的农民”服务,他在三月二十四日又记:
“以几天的功夫来追记治麻经过。著一本《治麻经验谈》,通俗的,写出理由和医案。限一万字。等有功夫再记。”
他对农民有火一样的阶级感情;农民也喜爱他。叶紫搬家,就有许多人赶来帮助。他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使我和全中国农村劳苦大众享受不到科学的幸福。全国的医院和西医那样有限。”他还计划写《穷人肺病疗养法》,来普及卫生知识。他认为:“中国药是这样的普遍、便宜,有千百年历史,有信仰……而且也真正治得病好。他的每一味药,都能深入劳苦大众。”当然,他也看到,当时中医的医书“太空虚,太古奥,难懂”,“没有科学的化验和说明。乡下医生更是杀人如麻。” 看到这些问题,叶紫又想到自己的责任,“因为医书之难,又不能不使人想到中国文字之难,和新文字运动必须火速努力!”
我们记得,《丰收》的扉页上,题着:“纪念我的亡友卜息园。”息园是在湖南农民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这一年的五月十日,是他逝世九周年。叶紫在五月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
“为了这伟大的朋友,我想写点纪念他的日记,但昨天是暴风雨,竟弄得满屋透湿,人只能躲到床上…… 为什么呢?难道‘暴风雨’也是纪念这位先烈吗?”
五月二十四日又写日记,计划写纪念卜的文章,可是身体不允许;他又约其他朋友到卜息园坟上祭奠、作纪念文,又因病和暴风雨而不果。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下了两句诗:“痛哭故人心欲裂,恶看时局志弥坚。”表达了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的坚强信念。
5
友谊 ·支持 ·鼓舞
叶紫贫病交困,但是,决不是孤立的。二月八日,他写信给张天翼,报告了困难情况。 张天翼马上在报上发表,给予支持。接着,许多老朋友、新朋友纷纷援助,甚至有四个小女孩合写了慰问信,寄来了一元五角钱,使叶紫深为感动。正如叶紫自己所说,“使我那天天被肺菌和穷困所啃蚀着的心又活跃起来!温暖起来了!不但有助我的健康,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工作的斗争勇气!”他乐观地说:“健康在等着我们,未来的世界在等着我们呀!”在战火纷飞的严峻的日子里,在大家都遇到物质困难的情况下,这些支持更显得可贵。这成了叶紫一家当时主要的生活来源。
张天翼图片
除了物质上帮助以外,许多朋友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叶紫写过一首诗:
早晨摸米看空桶,
中午寻柴想劫灰。
讨厌偏逢天大雨,
不能山后探新梅。
这首诗在报上发表后,一个他不相识的老乡和了一首:
为家为国血方热,
愁米愁柴志未灰。
我亦送穷文欲作,
天寒聊寄一枝梅。
叶紫称赞它“意义双关,十分有趣”。可惜他连住址都没有写,使叶紫无法回信。对于一个渴望着斗争和创造的人,“寂寞可以增加人的痛苦”,友谊就是力量。
在慰问叶紫的信中,还有“拿现世纪已死和未死的伟大人物:鲁迅、高尔基和斯大林来鼓励我,叫我安心。”他回答说:
“在我们这世纪中,还有不少带病做过伟大工作的前辈:除上述三人之外,如瞿秋白先生,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先生——在工作上,他们都是胜利者,虽然后者成了残废,而他们所完成的伟业,却都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
叶紫努力从革命前辈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叶紫与疾病作斗争,常常借用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原理。比如,他在二月八日给张天翼的信中介绍他的病情时说:
“经过几十个月的苦斗,现在已经到了敌人无力攻击的相持局面了。至于完全战败侵略者,还非一朝一夕之功呢。”
三月二十九日的日记下面贴了一分剪报,这是叶紫的一封信,上面说:“我的病是‘持久战’,争取做‘最后胜利’者”,“因为我不能 ‘速战速胜’,不能‘孤注一掷’”。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叶紫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学习到如何分析政治形势,同时也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
6
严 于 律 己
叶紫严于律己。他在日记中甚至写上:“残酷地批判自己。”二月三日,他写道:
“我应当用一天的功夫,来检点自己过去的许多缺点,平心静气来纠正已往的过失,象韩愈作五箴似的一一记下来,作自己的座右铭,使自己永不再犯那些过头和缺点。”
这样,他写了“自箴”十二条。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常在检查自己,从思想、生活、写作、工作,一直到家庭生活,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进行自我批评。因为
“人总是进步的,今天觉得昨天的不是,明天也许又会觉得今天的不对。”“人不能够没有‘过失’。我不相信圣人没有过失的鬼话,因为我根本不相信有圣人。但人万不可有污点。‘过失’可以改,‘过失’不能算 作罪恶;污点不但是正式的罪恶,而且永远够洗刷的。明知故犯的罪恶,是污点。不知而偶犯的,才是过失。”
叶紫对自己的思想方法作过令人感动的解剖。
“自箴”(十一):“‘矫枉过正’也是我的最大的缺点之一。我常常犯这样的毛病。‘过正’者,‘过度’也,‘过火'也。‘过度’即变成了‘夸大’,略发展一点,就有成为‘说谎’的危险。‘过火’就不免‘苛责’或‘苛求’, 尤其是要不得的。这毛病不小啊”!严于律己,他认为这是新的道德。因为,“没有新道德的人,是绝不能接受刻骨的批评的。”
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叶紫的思想高度。
叶紫对自己的为人,要求很高。
“人的心地,应该同雪一样的洁白,火一样的热情,日月一样的光明正大。人的心地应该永无污浊。人应该没有隐私,而尤其不应有阴谋。人应该做到终身无不可告人之事。”他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洁白的人”。
叶紫的日记,就是一个真正洁白的人的历史文献。
(1980.4.于海门)
往期回顾
旧作拂尘 | 冯宝琳:回忆五十年代创建新善本手稿特藏库的经过
旧作拂尘|范嘉荣:鲁迅是讲究修辞的榜样——学习《鲁迅手稿选集》札记
手稿乃“祖本”,摩挲有体温。本公众号以“整理手稿遗产、推动手稿学术、弘扬手稿文明”为宗旨,立足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放眼海内外新文学研究界,发布有关手稿文献及其他周边文献发掘、集藏、考释、研究等的前沿信息及学术成果。希望成为本领域有影响的资讯平台。
微信公众号:手稿研究
微信号:shougaoyanjiu
联系方式:wangzb0529@163.com
敬请关注、投稿、转发
第二百三十期
策划:徐强
统筹:王增宝
轮值编辑:宋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