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沐艺 丁凤 李振延 袁勤俭 | 印度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实践、利用经验及其思考——以“手稿国家使命项目”为例

文摘   2024-11-15 16:30   吉林  
# 编者按 #

    本文原载《图书馆学研究》(2024年09期),感谢作者及原刊授权转载。


印度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实践、

利用经验及其思考

——以“手稿国家使命项目”为例


类沐艺 丁 凤 李振延 袁勤俭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Abstract
摘要

1999-2023

印度拥有丰富的手稿资源,承载了知识、历史、文化与情感的深刻印记,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利用这些珍贵的人类宝藏,印度开展了众多手稿数字化项目。文章以其中凝聚印度全国力量开展的“手稿国家使命项目”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从确立手稿地域中心、制定统一数字化标准两方面解读该项目的手稿数字化建设特色,并发掘出该项目在设置儿童课程、开展青年辩论、举办专家讲座等方面的手稿数字化利用经验。基于此,文章建议我国从开展全国性手稿工作、统一规范数字化标准、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和开创多元宣传渠道4个方面入手,推动珍贵中文手稿的数字化建设与利用,使中华文化能够悠久传承,发扬光大。

Key words
关键词

印度;手稿国家使命项目;手稿;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利用


手稿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承载了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充沛的情感表达,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历史方面,手稿是时光的见证者,记录了过去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情境;文化方面,手稿承载了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一无二的学术价值;情感方面,手稿是创作者倾注心血的产物,带有独特的个人特征和情感体验,能够帮助人类与过去的人们建立联系。现如今,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手稿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众多手稿数字化项目,如“希伯来文手稿数字化项目”[1]、“德语区手稿数字化项目”[2]、“波隆斯基基金会英格兰和法国项目”[3]、“剑桥和海德堡:希腊手稿数字化项目”[4]等。这些项目展现了手稿的独特价值,以及全球各国对于妥善保存、开发与利用手稿的强烈意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稿宝库之一[5],印度拥有约一千万份手稿,其中以《梨俱吠陀》为代表的众多手稿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中[6]。这些手稿书写在纸张、树皮、布料、金属、棕榈叶等各种材质上,蕴含着重要的科学、历史与美学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7]。然而,由于印度手稿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许多宝贵的手稿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逐渐破损与消失。为了挽救脆弱的手稿,传承印度悠久的历史文化,印度使用当今文化遗产领域手稿保护的最佳方法——手稿数字化[8],从国家层面启动了“手稿国家使命项目”(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Project,简称NMM项目)。该项目作为世界上首个国家级的手稿数字化倡议[9],在印度众多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中脱颖而出,具备开展全印度工作、推动标准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引导文化宣传等多方面的先进经验。

然而,文献调查发现,国内仅存在一篇以印度阿里格尔大学图书馆为例,研究印度高校图书馆手稿特藏资源建设的文献[10]。未有文献深入研究印度国家级的手稿数字化项目,充分提炼项目中手稿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先进经验。因此,本文聚焦于印度全国性的手稿数字化运动——NMM项目,详细剖析其在手稿数字化建设及利用方面的具体实践,提炼其中的成功做法,从而思考未来我国手稿数字化实践的发展方向。


1

 NMM项目的建设实践



依托印度丰富的手稿资源,NMM项目成功开展了优秀的手稿数字化建设实践。为深入挖掘其中可供我国参考的宝贵经验,助力我国未来的手稿数字化建设事业,文章接下来概述NMM项目的建设实践,并提炼其突出的建设特色。


1.1 NMM项目建设概述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数字化珍贵的手稿宝藏,印度政府旅游和文化部于2003年2月发起了NMM项目,并交由以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IGNCA)为首的项目特派团具体承办[11]。项目特派团被要求定位、保存和数字化印度珍贵的手稿遗产,建立国家数字手稿图书馆,收录国内外所有印度手稿,并开放线上检索查阅功能。通过在印度全国范围内设立逾百所手稿地域中心,遵循统一的手稿数字化标准开展手稿数字化建设,NMM项目目前已顺利完成前四阶段的任务,成功数字化超3千万页珍贵印度手稿,并建成包含约34万份手稿信息的印度国家数字手稿图书馆,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印度数字手稿集中存储库[12,13]利用这些珍贵的数字化手稿,NMM项目为儿童、青年、专家等全体印度公众匠心独运地策划了一系列专项活动,显著提升了印度手稿的社会认知度与传播影响力,有效拓宽了其受众范围与触达深度。


1.2 NMM项目建设特色

作为全球首个集结国家力量开展的手稿数字化项目,NMM项目在印度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手稿数字化建设浪潮,展现出了卓越的手稿数字化建设模式。基于此,下文从两个角度剖析NMM项目的手稿数字化建设特色,从而优化未来我国的手稿数字化实践。


1.2.1 确立地域中心,开展全国工作

手稿地域中心是指统筹、执行所在地区手稿收集、保存、数字化与利用工作的机构,是NMM项目总部于各地区的分中心,包含手稿资源中心(Manuscript Resource Centers,简称MRC)和手稿保护中心(Manuscript Conservation Centers,简称MCC)两类[14]。NMM项目在印度全域共建立了100余所手稿地域中心,其中包含57所MRC和50所MCC。

MRC主要负责手稿的收集、数字化与利用,包含印度各地著名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手稿研究所等[15]。MRC代表总部在所属辖区开展手稿调查活动,并汇总存藏于各个机构与个人的手稿资源。对于收集来的珍贵手稿,MRC将在项目总部的指导下,依据统一标准开展手稿数字化工作。在数字化工作完成后,MRC将为总部提供手稿数字化资源清单,并将数字化手稿整合至国家手稿电子数据库中。此外,项目总部还会领导各MRC在全国各地开展研讨会、讲习班、展览等手稿数字化资源利用活动,提高全印度公众对于使用和传播数字化手稿的兴趣。除了MRC外,为了更好地保护手稿,NMM项目还确立了50所MCC[16]。依托设备齐全的保护实验室,MCC能对珍贵手稿进行妥善的预防性护理和治疗性处理。同时,MCC还开设了一系列手稿保护培训课程,累计培育出6 800余名专业手稿保护人员[13],为手稿保护的人才供给提供了保障。

通过确立遍及印度全国的手稿地域中心,NMM项目有效地在印度各地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手稿搜寻、保护与数字化运动,促进了印度手稿数字化工作的集中开展,值得我国借鉴学习。依托于各手稿地域中心,NMM项目将浩繁复杂的手稿数字化工作科学地分配至印度全域的20个邦内,明确了各邦手稿地域中心的职责,实现了高效有序的分工协作,加速了印度珍贵手稿的数字化步伐。我国高度重视手稿工作,并将其视为一项国家事业来全面推进[17]。为了助力未来我国的手稿数字化工作,我国应当参考与学习印度开展全国手稿数字化工作的成功经验。


手稿地域中心分布图


手稿地域中心组成图


1.2.2 制定统一标准,数字化印度手稿

数字化手稿的数据内容和数据质量,是手稿数字化工作的核心基石[18]。为了指导各手稿地域中心共同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手稿,保障数字化手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NMM项目联合手稿数字化领域专家,制定了统一的手稿数字化标准。遵循这一手稿数字化标准,NMM项目确保了各MRC和MCC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成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手稿数字化建设的一致性和高效性。如图1所示,统一的手稿数字化标准包括原件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三部分。原件标准强调遵循手稿原件选择标准与手稿处理标准,为手稿数字化扫描打下良好基础;技术标准要求依据图像采集设备标准、图像采集标准、图像处理与清洁标准、图像输出标准、元数据标准和检索标准,规范化生成手稿数字化图像及元数据;管理标准则要求遵照质量管理标准、存储管理标准与迁移管理标准,确保数字化手稿的高质量和长期可访问性[19]。国外建设全面的手稿数字化标准,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参考经验[20]


手稿数字化标准体系图




2

NMM项目的利用经验



为了充分激活手稿数字化资源的生命力,激发广泛公众利用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兴趣与热情,NMM项目针对儿童、青年、专家等多元群体,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手稿数字化资源利用活动。为总结学习这些具有普适性的宝贵经验,推动我国珍贵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广泛利用,本文接下来从4个方面出发,深入挖掘NMM项目杰出的手稿数字化资源利用经验。


2.1 设置学校课程,激发儿童兴趣

为激发儿童对于手稿的兴趣,实现数字化手稿在儿童范围内的广泛传播,NMM项目在学校里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手稿课程,包括数字手稿互动会议、互动短剧、主题木偶戏等。通过举办数字手稿互动会议,主持者向儿童们介绍手稿记录的历史与文化,并通过播放图像、视频等素材展示当前的手稿数字化进展,使众多儿童开始了解印度珍贵的手稿[21]。同时,为了以更童趣的艺术形式走近儿童,NMM项目同著名艺术公司Yellowcat开展合作,以印度手稿中的著名故事《摩诃婆罗多》为蓝本开发了剧本,在德里的10所学校表演了名为Living Words的手稿故事互动短剧,并鼓励儿童们参与到短剧的表演中来,在儿童们的心中栽下了手稿文化的种子[21]。此外,该项目还于2006年10月协同海得拉巴儿童教育学院,为印度安得拉邦11个区内的126所学校的1 600多名儿童表演了手稿主题木偶戏,大大激发了儿童们对于手稿的兴趣[21]

通过为儿童打造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手稿课程,NMM项目成功激发了广大儿童对于手稿的关注与喜爱。这些精心策划的学校课程,不仅涵盖理论层面的手稿知识普及,还注重实践层面的手稿互动体验,为广大儿童带来了一场身临其境的学习之旅,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更重要的是,这些手稿课程为儿童的心中播下了参与手稿数字化建设与利用的种子,能够推动更多的儿童参与到未来的手稿数字化建设与利用工作中去,为数字化手稿未来的繁荣发展铺设了道路。


2.2 开展主题辩论,鼓励青年参与 

面向青年,NMM项目开展了广受欢迎的主题辩论,为青年群体研究与讨论手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辩论赛初赛由印度全国的10个教育中心举办,各中心的优胜者将参加在新德里举办的决赛[22]。为深入考察参赛者对于数字化手稿的理解,每位参赛者不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辩论,发表令人信服的见解,而且需要能够应对观众和其他参赛者的问题。最终,评委综合参赛者的整体情况,根据参赛者在演讲表现、时限把握、问题回答等多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佳演讲者、最佳提问者、最佳团队等优胜者,并为优胜者颁发丰厚的奖金。

主题辩论赛成功激发了广大青年获取、了解、研究数字化手稿的动力,有效地凝聚了青年力量,促成了数字化手稿于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与利用。为了在辩论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参赛青年需要仔细研究数字化手稿,精心组织观点、发表独到见解。辩论赛的活动形式不仅加深了青年对于数字化手稿的理解,还促进了知识的传递,吸引了广泛公众对于数字化手稿的关注。


2.3 举办讲座研讨,汇聚专家智慧

为了汇聚和传播专家智慧,NMM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手稿保护研讨会、手稿研究论文研讨会、手稿讨论讲座论坛、手稿学和古文字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讲座与研讨会[13]。为了汇集专家关于保护和建设数字化手稿的见解,讨论数字化手稿的高效保护方法与建设技术,项目组织召开了手稿保护研讨会;通过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论文分享与研讨,项目组织探索了数字化手稿的相关知识;为了开拓专家与公众间的沟通渠道,使公众了解数字化手稿相关的专家思想,项目召开了140余场手稿讨论讲座论坛,已成为全印度智力讨论与辩论的中心;为了吸引更多公众参与数字化手稿建设与利用,项目举办了手稿学和古文字学研讨会,利用研讨会的形式开设手稿短期课程,帮助学员在手稿学资深专家的指导下掌握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方法。在讲座与研讨会结束后,项目分门别类地汇总了各个讲座研讨的专家观点,并于网络共享平台上发表相关刊物,方便广泛的公众获知数字化手稿建设与利用的专家智慧。

形式多样的讲座研讨,有效推动了专家对于数字化手稿的探讨与交流,同时为公众了解数字化手稿领域的专家观点搭建了桥梁:一方面,形式丰富的讲座与研讨为专家学者提供了集中研究与讨论数字化手稿的开放平台,提升了他们对于数字化手稿的关注与利用,为数字化手稿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为公众提供参与各项讲座研讨的机会,项目有效拓宽了公众获取数字化手稿专家智慧的渠道,有助于公众了解、使用和传播数字化手稿,推动了数字化手稿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应用。


2.4 丰富宣传途径,扩大受众范围

除了针对儿童、青年与专家开展的专项手稿活动外,为了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让每一个印度人都能感受到手稿的魅力,NMM项目积极拓展了宣传途径,包括:

(1)利用传统媒介。项目于2005年8月开始定期出版名为克里蒂-拉克沙娜(Kriti Rakshana)的双月刊,内容涵盖手稿资源介绍、手稿数字化活动概览、手稿知识小测验等丰富内容,能够帮助公众理解手稿,产生利用手稿的兴趣[23]。为了使Kriti Rakshana尽可能地接触到最为广泛的群体,出版后的Kriti Rakshana被免费分发给印度全国的大学和公共图书馆,以及对印度手稿感兴趣的学者和外国机构。

(2)利用数字平台。公众可在NMM项目的官网免费查阅Kriti Rakshana的线上版本,进行期刊的免费在线阅览与下载使用。除此之外,公众还能从这个数字平台上了解印度手稿的珍贵价值、手稿数字化项目的开展目标、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成果等信息,并获知最新开展的儿童课程、主题辩论、讲座研讨会等数字化手稿利用活动。通过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插图、文字、音频与视频,项目成功实现了基于数字平台的手稿数字化资源宣传,激发了众多公众关注和使用数字化手稿的兴趣。

(3)利用社交媒体。NMM项目积极利用Facebook、X、YouTube等社交平台,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用户介绍印度各地开展的手稿收集活动、手稿保护工作与手稿数字化实践,并定期推送优秀的手稿讲座、手稿研讨会、手稿研究论文与手稿利用案例,不仅提高了NMM项目及其建设的数字化手稿在国内的曝光度,还向全球用户宣传了印度的手稿文化。

通过丰富宣传途径,项目扩大了数字化手稿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公众开始接触数字化手稿,理解数字化手稿的内容与价值,推动了数字化手稿更普遍地流传与兴盛。传统媒介、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三种宣传途径的综合使用,有效地满足了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为公众了解、利用和传播数字化手稿提供了多样的方式。同时,借助丰富的宣传途径,项目成功将其手稿数字化实践推广到了国际舞台上,吸引了国内外用户的广泛共同关注。


3

 NMM项目对我国手稿数字化资源

建设与利用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NMM项目的建设实践和利用经验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出该项目在部署全国工作、制定统一标准、推动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突出表现。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借鉴NMM项目的成功经验,文章建议未来我国的手稿数字化工作或可着眼于4个方面以实现长远发展。


3.1 开展全国性手稿工作

为了在印度全国范围内开展手稿的记录、保存和数字化工作,NMM项目建立了遍及全印度的MRC和MCC。同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手稿遗产。为了传承这些文化宝藏,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等机构已积极开展手稿收集、保存和数字化工作[24-26]。然而,正如我国著名文献学专家柯平教授所指出的,目前我国手稿工作的体系仍较为分散,地区间手稿存藏机构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全国手稿工作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亟需国家机关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17]。因此,我国可以借鉴NMM项目在印度全域建立地域中心的模式,加强手稿收集、保护和数字化工作的全国统一部署:

(1)全面收集手稿。意识到手稿的重要价值,许多图书馆已然开展了出色的手稿收集活动。例如,国家图书馆珍藏了毛泽东、鲁迅、斯特朗等500多位近现代名家的5 000多部手稿,创设了名家手稿文库[27-29];上海图书馆搜集了巴金、邵祖平、张琪玉等知名人士的手稿,建立了“名人手稿档案库”[30-32];吉林省图书馆收藏了骆秉章、刘长佑、李鸿章、左宗棠等清末著名历史人物的名人手札,并精心编印出版了《吉林省图书馆藏名人手札》[26]。然而,目前我国各图书馆所藏手稿只是中文手稿的冰山一角,需建立遍及全国的手稿资源中心,广泛地搜寻手稿。应加强各地各级资源中心的职责规划,落实区域性手稿收集任务,进而编制手稿收录清单。然后,依据清单合理采用征集、捐赠、购买等方式全面收集零散的手稿原本。

(2)强化手稿保护。由于手稿的脆弱性,需于各地区同步建立手稿保护中心,对手稿进行妥善保护。一方面,手稿保护中心应强化硬件设施的配备,建立完备的手稿保护实验室,满足预防性护理、治疗性保护和再生性处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依托保护中心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于手稿保护实践中融合专业技能教学,以理论传授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培养手稿保护专业化力量,解决当前我国手稿保护人才不足的问题[33]

(3)分布式手稿数字化。依托全国各地的手稿资源中心,开展分布式手稿数字化工作。基于全国统一规划,各手稿资源中心按照既定标准,共同推进馆藏手稿的数字化进程,保障手稿数字化的良好效率和质量。在手稿数字化完成后,各手稿资源中心可以整合手稿数字化资源,并编制手稿数字化资源清单,为我国建设手稿数字化资源集中存储库奠定基础。


3.2 统一规范数字化标准

统一的手稿数字化标准是手稿数字化工作的基石,决定了数字化手稿的建设质量与利用效果[18]。为保障手稿数字化的高质量与高效率,NMM项目制定了统一的手稿数字化标准。长期以来,我国的手稿数字化工作一直受到标准制定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标准不更新等问题的制约[34]。为了推进我国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进程,我国应参考NMM项目中手稿数字化标准的制定经验,制定一套规范全面且与时俱进的手稿数字化标准:

(1)数字化标准的一致性。我国可以集结手稿整理专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数字化技术专家等专业人员,成立一个国家级手稿数字化标准制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手稿数字化标准的制定、修订与推广,领导各手稿资源中心统一使用标准[35]。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委员会应设立不同的专业工作组。各专业工作组协商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实现科学统筹,避免重复工作。标准制定完成后,委员会应大力宣传标准内容,鼓励广泛的手稿资源中心使用标准,实现全国范围内手稿数字化标准的统一。

(2)数字化标准的全面性我国应借鉴NMM项目完备的手稿数字化标准体系,改善我国目前手稿数字化标准内容不全面的问题。手稿数字化标准制定委员会不仅需要制定元数据标准、数据加工标准等技术标准,还应制定手稿选择、手稿处理等原件标准,以及质量管理、存储管理、迁移管理等管理标准,建设贯穿数字化手稿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标准体系,全流程地指导我国手稿数字化工作。

(3)数字化标准的更迭性。为确保标准更新频率,手稿数字化标准制定委员会应建立定期审核机制,制定标准审核时间表,每1—2年对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核和更新。委员会应跟踪前沿数字化技术,如最新的AI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人文计算技术、GIS技术等,评估新技术是否适用于手稿数字化工作,并将其灵活地应用于新标准中。同时,委员会还应紧跟国际数字化标准的最新发展,借鉴先进做法,不断提升标准更新质量。


3.3 鼓励公众广泛参与

NMM项目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开展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特色活动,如学校课程、主题辩论、讲座研讨等为了推动数字化手稿的活化利用[36],激励儿童、青年、专家等中国全体公众传播与弘扬手稿数字化资源,我国可以参考NMM项目经验,开展数字手稿儿童教育、举办数字手稿青年比赛、召开数字手稿专家研讨会: 

(1)开展数字手稿儿童教育。NMM项目在激发儿童对于数字化手稿兴趣方面的成功实践,对于我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儿童教育,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数字化手稿为代表的宝贵遗产,融入儿童启蒙教育中,以此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奠定“文化自信“基石[37]。教育部相继颁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彰显了我国对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儿童启蒙教育的坚定决心与深切期望。然而,当前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儿童启蒙教育尚缺乏系统性的活动设计和实施推广,启蒙教育活动表面化、碎片化,难以有效触动儿童内心,激发他们对于数字化手稿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37]。鉴于此,我国可以参考NMM项目优秀的手稿课程,结合我国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兴趣偏好,将我国宝贵的数字化手稿融入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儿童在寓教于乐中接触、了解我国珍贵的数字化手稿,实现数字化手稿的传承与发展。我国可以基于数字化手稿,在学校课程与课余生活中,为儿童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字手稿活动:利用数字手稿动画,为儿童讲述精彩的手稿故事,并鼓励他们选取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进行情节演绎或故事续写;将数字手稿中有趣的插图转化为数字拼图,供儿童进行拼图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数字手稿的内涵与价值;鼓励儿童以数字手稿中的人物、场景等元素为灵感,进行绘画和手工艺创作。

(2)举办数字手稿青年比赛。NMM项目鼓励青年学习和利用数字化手稿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建设文化强国的发展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38]。推动广大青年关注、研习并传播数字化手稿,将有力促进整个社会对数字化手稿的普及与推广。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调动青年群体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他们汲取以数字化手稿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促进数字化手稿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借鉴NMM项目为青年开展主题辩论赛的成功做法,我国可以尝试举办数字手稿青年比赛,利用青年群体的竞争活力与争先心态,激发青年对于数字化手稿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推动数字化手稿在社会各界的认识与应用。我国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数字手稿青年比赛。比赛可设置辩论、绘画、写作、编程等多个类别,鼓励青年发挥自身优势,从不同角度探索与利用数字手稿。例如,为具有艺术特长的青年举办绘画与设计类别的比赛,激励他们将数字手稿中的故事和图案融入数字绘画与平面设计中,实现手稿与当代艺术的交融;为擅长编程的青年开展编程类别的比赛,推动他们利用手稿数字化资源开发创新性应用,增强数字手稿互动性。同时,比赛应强化激励,设置多样化、人性化的奖励机制,真正激发青年群体的参赛热情。

(3)召开数字手稿专家研讨会。我国应当参考NMM项目的成功经验,汇聚专家研讨数字化手稿,同时传播专家的研究成果与深刻见解。虽然我国已围绕手稿开展了许多研讨会,如“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暨中国现当代作家手稿学术研讨会”[39]和“国际手稿学会议”[40]等,但这些会议的议题多集中于传统纸质手稿的整理、解读、收藏与出版,而相对忽视了数字化手稿这一新兴领域。不仅如此,这些会议中专家的观点和发言信息往往缺乏统一的归纳和总结,增加了公众获取数字化手稿专业见解的难度。因此,为了加速数字化手稿的传播,方便公众获知数字化手稿相关的专家智慧,我国应借鉴NMM项目举办讲座研讨、传播专家智慧的做法,召开国内外数字手稿专家研讨会,同时汇总参会专家的精辟观点和智慧结晶,拓宽公众获取数字手稿专家观点的渠道。我国可以在全国各地举办数字手稿研讨会,鼓励专家探讨数字手稿目前的利用方式与未来面临的挑战。通过组织国内及国际研讨会,促进国家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手稿数字化资源的跨文化研究。此外,在研讨会结束后,我国同样可以学习NMM项目的做法,整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将这些宝贵的财富以开放访问的方式发布,帮助更多的公众了解数字手稿研究的最新进展。


3.4 开创多元宣传渠道  

在NMM项目中,项目特派团通过出版期刊杂志、建设项目官方网站、创建主流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成功开拓了众多有效的数字化手稿宣传渠道,调动了广大公众了解与利用手稿数字化资源的热情。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41]所指出的,“古籍不仅仅是古籍专家、文物专家的专场,而是所有国人乃至人类的共同财富。”为了让我国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珍贵手稿走进千家万户,使更多的公众接触、了解并传承数字化手稿,我国亟需增强其在社会大众中的宣传力度。针对当前我国数字化手稿展示形式单一、创新不足、访问量较低的问题[42],我国应当学习NMM项目丰富的宣传策略,开拓多样化的宣传渠道,推广我国的手稿数字化资源:

(1)利用传统媒介,出版期刊杂志。我国应强化期刊建设,开设手稿数字化专业期刊。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现有期刊栏目:刊登数字手稿推广论文,向公众介绍手稿数字化资源的价值和用途;报道手稿数字化项目的数字化实践、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成果,向公众展现我国手稿数字化建设的良好进展;分享手稿数字化资源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吸引公众对于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关注和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在开放获取日益流行的今天,践行开放获取的运营模式能够降低阅读成本,拉近期刊与读者间的距离,从而将优质内容推向更广阔的群体。

(2)利用数字平台,建设项目官方网站。我国可以参照NMM项目,建设手稿数字化项目官方网站。项目官方网站应集中呈现手稿数字化项目的相关重要信息,如项目进展、资源概览、资源下载链接和优秀资源利用案例等,方便公众了解、获取和使用手稿数字化资源。利用丰富的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项目官方网站能够生动地展现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和价值,吸引公众的眼球和兴趣。同时,项目官方网站还可以提供手稿数字化项目在其他社交平台上的账号链接,实现多平台联动,方便公众多渠道关注手稿数字化项目的最新动态,更好地使用与推广手稿数字化资源。 

(3)利用社交媒体,发挥社交媒体力量。在国内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我国可以创建专门的手稿数字化项目账号,如微博账号、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利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定期更新和发布最新的手稿数字化资源、手稿数字化活动与手稿数字化新闻,吸引国内公众对于手稿数字化的持续关注。同时,开展有关数字化手稿的问答、投票、讨论等活动,以此增进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鼓励更多的公众了解和使用数字化手稿。此外,同步创建并运营Facebook、X、YouTube等国外社交媒体账号,增强中文手稿数字化资源的国外曝光率,扩大其国际影响。


4

结语



作为人类知识、思想和情感的原始载体,手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利用这些珍贵的人类宝藏,需要开展优秀的手稿数字化工作。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印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NMM项目,凝练其在手稿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的两大特色与四大经验。这些经验为我国手稿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基于此,本文于4个维度深入思考我国未来手稿数字化的发展路径,以期不断提升我国手稿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利用效能,实现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The British Library. Hebrew Manuscripts Digitisation Project[EB/OL]. (2018-06-21)[2023-07-18]. https://www.bl.uk/projects/hebrew-manuscripts-digitisation- project.

[2] Bodleian Libraries and Herzog August Bibliothek. Manuscripts from German-Speaking Lands – A Polonsky Foundation Digitization Project[EB/OL]. [2023-10-10]. https://hab.bodleian.ox.ac.uk/en/.

[3] The British Library. Medieval England and France, 700-1200[EB/OL]. (2019-01-11)[2023-07-18]. https://www.bl.uk/projects/polonsky-foundation-england-and- france-digitisation-project.

[4] The Polonsky Foundation. Cambridge and Heidelberg: Digitisation of Greek Manuscripts[EB/OL]. [2023-10-10]. https://polonskyfoundation.org/cultural-heritage-and- digitisation/digitisation-of-greek-manuscripts/.

[5]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Objectives[EB/OL]. [2023-08-25]. https://www.namami.gov.in/objectives.

[6]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MEMORY OF THE WORLD[EB/OL]. [2023-08-25]. https://www.namami.gov.in/memory-world.

[7]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What Is Manuscript?[EB/OL]. [2024-01-11]. https://www.namami.gov.in/what-is-menuscript.

[8] 陈涛,苏日娜,张永娟,等.智慧数据驱动的古籍智慧性保护体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1):68-81. 

[9] Sahoo J, Mohanty B. Digitization of Indian Manuscripts Heritage: Role of the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J]. IFLA journal, 2015, 41(3): 237-250.

[10] 韩春霞.高校图书馆手稿特藏资源建设研究——以印度阿里格尔大学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22(4):13-18+7.

[11]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EB/OL]. [2023-08-27]. https://www.namami.gov.in/national-mission-manuscripts.

[12]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Our Programmes[EB/OL]. [2023-08-27].  https://www.namami.gov.in/our-programmes.

[13]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Performance Summary[EB/OL]. [2023-08-27].  https://www.namami. gov.in/performance-summary.

[14]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MRC-MCC Map[EB/OL]. [2023-12-15]. https://www.namami.gov.in/mrc-mcc-map.

[15]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Manuscript Resource Centres[EB/OL]. [2023-08-28]. https://www.namami.gov.in/manuscript-resource-centres.

[16]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Manuscript Conservation Centres[EB/OL]. [2023-08-28]. https://www.namami.gov.in/manuscript-conservation-centres.

[17] 牛文琴.文献学视域下的古籍整理与保护——柯平教授访谈录[J].图书馆学研究,2024(1):78-85.

[18] 王秋云.我国古籍数字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21(24):9-14.

[19]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Guidelines for Digitization of Archival Material[EB/OL]. [2023-08-29]. https://www.namami.gov.in/sites/default/files/digitization1.pdf.

[20] 张文亮,彭媛媛,张桐.国外古籍数字化标准实践进展及其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9(13):11-19.

[21]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School Programme[EB/OL]. [2023-08-30]. https://www.namami.gov.in/school-programme.

[22]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University Debate[EB/OL]. [2023-08-31]. https://www.namami.gov.in/university-debate.

[23] National Mission For Manuscripts. Kriti Rakshana[EB/OL]. [2023-09-01]. https://www.namami.gov.in/news-letters.

[24] 陈红彦.国家图书馆近现代名家手稿的收藏、保护与利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5):20-25.

[25] 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数字图书馆课题组.名人手稿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J].图书馆杂志,2004(4):49-56.

[26] 吴爱云,赵宇波,黄东霞.吉林省古籍资源保护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21(11):50-57.

[27] 张志清,李小文.芸香四壁陈黄卷 锦绣文章看鸿泥——谈国家图书馆近现代名家手稿文库的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1):76-80+67.

[28] 黄霞.国家图书馆藏斯特朗手稿及赠书简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1):77-79.

[29] 李小文.收藏名人的手稿[J].百科知识,2006(13):51-52.

[30] 程结晶,王璞钰,王心雨.数字文化遗产资源语义服务的发展路径——以映射手稿迁移项目为例[J].图书馆论坛,2023(9):132-141.

[31] 陈蕾.文学宝库中的奇葩——上海图书馆入藏邵祖平先生手稿小记[J].图书馆杂志,2013(1):84-89.

[32] 金晓明.张琪玉手稿和著作保存本捐赠仪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J].图书馆杂志,2003(5):81.

[33] 吴爱云.互联网+背景下典籍博物馆建设——以吉林省典籍博物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9(4):73-75+60.

[34] 张文亮,尚奋宇.我国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6):83-89.

[35] 类沐艺,丁凤,李振延,等.大英图书馆希伯来文手稿数字化项目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24(4):130-137.

[36] 薛霏,韩松涛,黄晨.“文化活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活化实践路径探索——以浙江大学图书馆馆藏拓片活化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1):100-106.

[37] 霍力岩,龙正渝,高宏钰,等.幼儿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成效、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22(5):74-79.

[38] 高岩,惠雨晨.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引[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16-122.

[39] 施晓燕.“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暨中国现当代作家手稿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鲁迅研究,2021(3):342-350.、

[40] 文学视界. 学术前沿 | 中国手稿与手稿学年度报告(2021-2022,完)[EB/OL]. (2023-05-10)[2024-07-08]. https://mp.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35551105.

[41] 文汇报. 互联网时代,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EB/OL]. (2021-12-02)[2024-07-11]. https://reader.gmw.cn/2021-12/02/content_35353936.htm.

[42] 吴玉灵,闫东芳.国内外中文馆藏古籍数字化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3(3):52-59.


作者简介


类沐艺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资源管理。

丁 凤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行为、数字图书馆。

李振延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

袁勤俭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字资源管理。通讯作者。

本文系中共中央宣传部2022年度古籍工作重点课题“古籍存藏机构数字化资源公益性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2GJK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END



往期回顾

#

邓彦彦 | 纸色墨香回味永

#

刘航宇 王涵 田晴晴 | 国际手稿学研讨会记感三篇

#

慕津锋丨浅析馆藏师陀《荒野》两章残稿

#

徐  强 | 开会的意义在于交流(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4闭幕总结)

手稿乃“祖本”,摩挲有体温。本公众号以“整理手稿遗产、推动手稿学术、弘扬手稿文明”为宗旨,秉持“文章与书艺兼顾,还原、阐释、鉴赏并重”的学术追求,立足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放眼海内外新文学研究界发布有关手稿文献及其他周边文献发掘、集藏、考释、研究等的前沿信息及学术成果。希望成为本领域有影响的咨询平台。







微信公众号:手稿研究

微信号:shougaoyanjiu

联系方式:wangzb0529@163.com

敬请关注、投稿、转发



第二百五十六期

策划:徐 强

  统筹:王增宝

轮值编辑:银婕茜

手稿研究
手稿乃“祖本”,摩挲有体温。本公众号立足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放眼海内外新文学研究界,发布有关手稿文献及其他周边文献发掘、集藏、考释、研究等的前沿信息及学术成果。希望成为本领域有影响的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