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友权  谢日安|鼎新与精进:中国网络文学现场回望

文摘   2024-10-16 10:00   广西  


《南方文坛》

2024年第 5 



鼎新与精进:中国网络文学现场回望



文 · 欧阳友权  谢日安


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国网络文学,日渐从“文学边缘”步入“文化舞台”中央。“巨存在”的文学体量,“全民阅读”的文化声威,给予数字传媒时代“泛娱乐”和“大文创”的历史性贡献,以及“出海圈粉”、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效应,已经打造了世界网络文学的“中国时代”。理性地回望与审视网络文学现场,可以让我们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链条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更好地实现网络文学的鼎新与精进。


 网络文学业态迎来新的增


PART.01

 网络文学进入全民阅读时代

肇始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在互联网时代终于得以解决,网络文学带来的全民阅读,让文学真正迈入了大众化的历史门槛。有数据表明,截至2023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多达5.2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49%,成为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三类应用之一[1]。另有数据表明,Z世代已成为包括网络文学阅读在内的数字阅读主力军。20235月,阅文集团携手上海图书馆共同发起的数字阅读周1.8亿阅读量收官,活动期间共有215万人参与[2]2022年阅文集团新增用户中66%的读者为95后,累计评论量超3000万,累计阅读时长超过20亿小时,相当于看完2000万本《史记》。93%Z世代读者阅读了至少一本网络小说,年平均阅读作品超11.7[3]。中国最大的对外文学网站起点国际Webnovel)的读者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5后用户占比75.3%。亚洲地区网络文学受众年龄普遍在35岁以下,Z世代群体是阅读主力军,占比超过一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接触数字阅读的成年人比例从2008年的24.5%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79.6%,这一点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而言,体现得尤为明显[4]。在这些阅读数据的背后,网文作品的悦读式阅读厥功至伟,网络文学对社会文化的贡献可见一斑。


PART.02

 网文作家迭代加速 

青春风暴正席卷网络作家榜单,网文作家队伍年轻化趋势显著。新锐一代青年作家创作潜力大,创新能力强,作品风格多样,反套路、新类型、类型融合成为他们创作的新范式。阅文集团发布的2022年度网络文学榜样作家“十二天王”,80%以上都是90后,如酒剑仙人、南瞻台等95后作家占据半壁江山。2023年度的“十二天王”近八成为95后,其中不乏季越人这样的00后作家,凸显了“文学少年”的青春朝气。还有,阅文集团2023年新晋“白金大神”中,90后、95后作家占比60%。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新人榜(2022年度)上榜作家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年龄最小的我爱小豆出生于1997年。此外,言归正传、老鹰吃小鸡等一批青年作家很快跻身阅文集团著名作家行列,95后逐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据中国社科院《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统计,字节跳动旗下番茄小说签约作者中57%为95后、26%为85后,75后则只占9%;七猫原创新增签约作者数量同比增长104.18%,其中90后作者占比55%。番茄小说2023殿堂&金番作家名单中,青年作家三九音域和燕北两位作家荣升番茄小说2023年度殿堂作家,人气口碑双收的《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的作者三九音域出生于1999年,是“Z时代”作家的典型代表。


欧阳友权 主编《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北京出版社,2024


网络文学的“青春性”一直以来不断吸纳年轻力量加入,科幻类作家增长尤为显著。据统计,2022年,我国网络科幻作家的网站签约量增长第一,有超七成作者为00后[5]。在2023年的银河奖评选中,共有13部网文作品入围并最终收获4项大奖,作品的入围数量和获奖数量都创历史新高。其中,作家远瞳创作的《深海余烬》获得最佳科幻网络小说,95后知名作家天瑞说符的《泰坦无人声》被评为最佳原创图书,卖报小郎君的《灵境行者》与会说话的肘子的《夜的命名术》获最具改编潜力奖。95后、00后以青春英姿涌入科幻网文生产与传播,为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碰撞和交融注入了年轻血液。天瑞说符、远瞳、九月酱、爆发式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作者,近年相继推出的口碑和人气双高之作,已获得主流文学界关注与认可,而常年活跃在各个网络文学平台追更科幻作品的高学历年轻读者群体,进一步助力网文“科幻热”持续升温。


PART.03

 题材多样的品质化写作突破类型小说畛域 

鉴于“玄幻满屏、一家独大”的套路化类型写作弊端,许多网络作家在题材上开始走出偏狭单一的桎梏,在艺术上寻求创作质量的突破,网络文学迎来了一批令人欣喜的佳作,它们以丰富多样的题材、独特的创作风格,为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彭湃的《异兽迷城》讲述一个少年穿越到异兽伪装的神秘世界,与同伴一起守护人类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引发了异兽题材大讨论。爱潜水的乌贼“西方玄幻流”新作《宿命之环》2023年上线,24小时便以超82万的成绩刷新新书上线首日收藏纪录。三九音域的《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延续了“斩神流”风潮,连载期间横扫各大榜单,热度最高时超过200万人同时在线阅读,收获了超过120万读者打分。志鸟村的《国民法医》使用诸多医学知识与现代刑侦技术手段,以“硬核技术流”展现医疗行业文创作的新可能。持续升温的“诡异流”“无限流”也涌现爆款新作,狐尾的笔的《道诡异仙》作为“诡异流”中的代表作,在设定和写作模式上自成一体,它融合克苏鲁风格和修仙元素,以“虐主”的反爽文模式建构了独特和丰富的阅读体验,开创了克系惊悚和怪异修真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仙侠小说创作的一次突破。杀虫队队员的《十日终焉》超越原有“无限流”小说境界,讲述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在终焉之地进行十日轮回的历险故事,其中游戏闯关过程险象环生、扣人心弦。这些网文作品创造了中西文化兼容的“超现实”世界,其包容性极强的神奇故事以想象力为内核,在赛博空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网民读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打破幻想类“题材霸权”的偏狭格局,自2015年以来,政府倡导的现实题材创作得到了整个网文行业的积极响应,并已取得明显成效,许多网络作家自觉把创作现实题材与精品化追求结合起来,取得了新的突破。如丁墨的《阿禅》把现实中的悬疑故事与“时间对穿”手法结合起来,让“历史的回环”渗透进生命历练过程,把不同个性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展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魅力。何常在《三万里河东入海》、我本疯狂《铁骨铮铮》、风晓樱寒《逆行的不等式》、奕辰辰《慷慨天山》、童童《洞庭茶师》、和晓《上海凡人传》等,都在现实题材创作中以精品化寻求新突破。郭羽、刘波新推出的作为网络系列小说的《网络英雄传4:破局》,把文学目光聚焦在传奇黑客和国际刑警领域,精心设计高智商犯罪故事,细针密线布局惊险场面,塑造了敢于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善于在险恶环境下战胜强敌的“英雄黑客”形象。


中国作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网络文学新增作品300多万部,其中现实题材作品超20万部,同比增长17%[6]。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有40项现实题材入选。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吸引了36696人参赛,参赛作品达38092部,再创历史新高,评出14部获奖作品,其中,侧写我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进程的《只手摘星斗》获得特等奖。七猫、番茄等网文平台以及各省市作协纷纷举办各类现实题材征文活动,《茫茫白昼漫游》《炽热月光》《滨江警事》《猪之舞》《美味关系》等现实题材作品在各类评奖中脱颖而出。来自各行各业的创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书写火热的时代生活,不仅有效矫治了类型小说题材单一、套路因袭的缺憾,使作品题材更为丰富多样,也让网络文学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作品有了更多的人间“烟火气”,助推网络文学日渐发展成为新时代主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跨媒融合、阅评榜单与行业治理共建行业新生态


PART.01

 网文跨媒融合影响业态变化 

随着媒介融合技术对网络文学的广泛渗透,网络文学开始走出“文学”小天地,融入多媒体“泛娱乐”文化世界,与视听媒介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网络文学行业的一大趋势。网文原创作为“内容供应商”,成为影视、游戏、动漫、听书等视听产品的源头活水,不仅大大拓展了网络文学消费市场,也有效扩大了文学的传播半径,实现了网文作品的N次传播,进而改变了整个网络文学的业态结构。2023年网络文学视听转化的优秀成果尤为突出。《鬼吹灯》《天才基本法》《庆余年》《夜的命名术》《星域四万年》等热门网文IP逐步分发给跨媒介市场,建立起影视、动漫、游戏、有声书等产品链,彰显了优质作品的“长尾效应”。网剧《狂飙》掀起近10年来电视剧的现象级传播热潮,同期推出的同名网络小说也人气火爆,标志着“先剧后文”模式日趋走向成熟。《长月烬明》《长相思》《莲花楼》《玉骨遥》《田耕纪》《长风渡》《为有暗香来》《风起西州》《宁安如梦》等网络文学改编古装剧的热度持续飙高,掀起仙侠、武侠、悬疑、言情、种田、重生等类型丰富的古风潮流。《装腔启示录》《治愈系恋人》《当我飞奔向你》《偷偷藏不住》《曾少年之小时候》引领现实题材影视剧收视热。在网络文学“生态出海”领域,以《天道图书馆》《赘婿》《雪中悍刀行》《地球纪元》《超神机械师》为代表的优质作品“走出去”并“走”得很远,是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典型样本,彰显出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的持续攀升。网络文学向视听行业跨界发展,既是行业面临发展痛点的转型升级需要,也是拥抱大众文化潮流的顺势应时之举。海量网文作品为视听行业提供了“好故事”资源,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文学版权收益变现的“中长尾效应”。


PART.02

 阅评榜单活动锚定创作标杆,聚焦高质量发展

为矫治网络文学“量大质不优”的短板,网文行业致力于解决“什么才是好的网络文学”问题。为引导网文行业高质量发展,从2015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推出了“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中国作协每年举办网络小说排行榜年度榜单发布,后来更名为“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榜单包括网络小说榜、IP影响榜、海外传播榜、新人榜,目的是为行业树立标杆,引领行业发展。上海、江苏、四川、湖南、云南、广西、辽宁等省(市)的作家协会,以及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师大等高校,纷纷举办各类网络文学榜单评审或评阅征文活动。为引导青年学子阅读和评论网络文学,从2021年开始,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在《青春》杂志开辟《网络文学评论》专栏,后来由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组织开展“网络文学青春榜”阅评推介活动,以榜单推介、作者访谈、专业评论与粉丝书评相结合的方式,按月推出兼具时代性与创新力的网络文学作品。2023年,遴选出14部网络小说入选第二届“网络文学青春榜”年度榜单,其中包括狐尾的笔《道诡异仙》、喵太郎《我本以为我是女主角》、群星观测《寄生之子》、三九音域《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等小说,入选作品类型多样,题材丰富,彰显了“Z世代”独特的阅读风貌与文学表达。近年来,行业协会与学术机构网文评阅活动影响力逐步扩大。2023年11月1日,由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会同番茄、七猫网站发起的“美丽中国”网络小说征文活动揭晓获奖名单,有6部网络小说分获一、二、三等奖,在业界备受关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许多网络文学平台通过开展评阅活动挖掘优质网文,充分激发网文作者的创作热情,产出了一批高质量作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芒果TV联合举办的“新芒文学计划”,番茄启动了“乘风计划”,书旗有“筑金计划”,起点设立科幻“启明星奖”,豆瓣阅读举办长篇拉力赛,还有上海的“天马文学奖”、成都的“金熊猫”奖、江苏的“金键盘”奖、辽宁的“金桅杆”奖等。这些征文评阅大赛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征集作品主题多样、类型丰富、题材多元,其中既有对“国之大者”、时代旋律的热忱表达,也有就历史人文和现实生活的纵深呈现,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独特构建,展现出主旋律的丰富维度。现在,网络文学评阅活动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海外,吸引了热爱网文创作的“洋写手”参与,形成了海内外同频共振的网文创作生态。起点国际(Webnovel)在中国香港举办的“WSA2022颁奖典礼”,包括英语、印尼语和泰语三大赛道,参赛作品超9万部,经过激烈角逐,巴基斯坦作家“绯墨”、印度作家“灰烬”和泰国作家“尼尼平塔”分别凭借作品《无限升级系统》《夜惑》《觅爱》摘得金奖。


PART.03

 版权保护与行业治理直击行业点 

网文盗版一直是网络文学行业的顽疾,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对盗版侵权的整顿与打击。近年来,中国政府机构高度重视网络版权保护,持续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版权保护制度化,行业协会与网文平台协同出击,提升版权保护实效。2022年7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成立全国第一家网络文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年来,调委会成功调解多起网络文学知识产权纠纷,为作家追回数十万财产损失,得到了网络文学界的一致认可。仅晋江文学城,2023年度就新立民事、刑事维权案件近百起,结案1000余起。起诉民事侵权或违约等行为为作者争取赔偿近千万元,有万余名作者获得赔偿。2023年4月6日,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上成立网络文学维权委员会和内容建设委员会。据阅文集团披露,该集团反盗系统上线了200多个技术支持,迭代超过3000次,拦截盗版访问攻击1.5亿次,相当于每分钟拦截285次像“笔趣阁”这样的盗版网站的访问攻击。在反盗系统启用后,每500本书的单日泄露链接数从18万条下降至0.8万条,作品单章防护时长从48小时提升至7天,作家收入空间大幅提升[7]。2023年6月在武汉举办的“东湖论坛”上,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十大版权案例,这些案例以实践中的痛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导向,展示了网络文学行业版权保护事业发展成效,有力助推了网络文学行业版权保护水平的提升。


为完善行业治理,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内容审查管理制度,助推网文IP转化提质增效,以实现网文IP内容审查制度的优化升级。2023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规划备案和内容审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制作单位要科学规范做好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工作,加强“注水剧”治理和视频网站首播国产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的审查管理,坚决遏制“天价片酬”。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网文平台开始关注并运用人工智能服务于网文IP开发。借助这一新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优质IP,有助于提高内容生产的速度和质量。与此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衍生出版权纠纷等问题,对网络文学版权治理和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年6月,国家网信办等3部门联合发布并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部门规章。2023年7月,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性政策。办法中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定义为具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关技术,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承担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责任,划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红线”,有效落实了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产业新变彰显网络文学市场新活力


PART.01

 微短剧市场持续升温 

在大众文化和泛娱乐成为文创产业主打的时代,网络文学仍然是重要的内容供给侧。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和视频审美的合力推动下,微短剧市场需求增大,创作数量持续增长已经传承为近两年网络文学产业经营的一大热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4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38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6.8%。其中,短视频用户10.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5.2%[8]。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3年在国家广电总局备案的微短剧4500余部,其中第一、二、三季度,全国广播电视主管部门颁发发行许可的国产网络剧片分别为238部、339部、424部,其中网络微短剧分别为83部1848集、116部2686集、150部3321集[9]。2023年上半年获得发行许可的国产网络剧片共477部,超过了2022年全年上新的454部。7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结果公布,有69部作品入选,《青春正好》《种地吧》《抬头见喜》等网络视频节目获得良好市场反响,充分发挥了优秀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10]。抖音头部微短剧的影响力也在提升,2023年仅有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引起了网络热议。此外,双女主都市情感热播短剧《二十九》完结后总播放量达到8.1亿,引发网友热议。



回望网络文学产业现场我们发现,许多文学网站和视频平台都在加速布局微短剧市场。抖音旗下番茄对小说和短剧进行了品牌统一,番茄小说孵化的短剧App“红果短剧”已更名为“番茄短剧”。中广电传媒“河马剧场”自上线以来,其榜单排名一路走高。快手出品了《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长公主在上》《东栏雪》等多部爆款短剧,开启了“星芒优秀人才扶持计划”。经过2019—2021年的前期积累,2022年的国内短剧市场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23年则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并迎来了“短剧出海”的新动向。这轮“短剧出海”以网文平台为主力,短期内容以优质网文IP改编为主,在短时间内涌现出多款短剧应用。中文在线旗下短剧应用ReelShort上线后,其应用内的作品多为每集长度为1—2分钟的真人短剧,演员多为欧美演员,短剧内容则多以国内小说风格为主,2023年推出的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Never Divorce a Secret Billionaire Heiress两部作品在海外爆火。Reelshort在美国iOS畅销总榜的排名一路上升,7月,冲进前100名,下载量达到了260万次,截至11月12日,该App跃升至全美第2名,娱乐榜位列更是升至第1名[11]。2022年10月,安悦网络推出Flex TV,推出一年后,便在泰国打出了声望,排名基本保持在Google Play泰国娱乐分类Top 10。2023年1月,短剧应用We Shorts与TT TV精品短剧汇集先后发行,网文集团新阅时代旗下短剧应用“GoodShort”随之上线,畅读则推出了短剧应用“MoboReels”……中国的各大应用程序相继登上国外娱乐类App畅销榜。中国的微短剧及其App行销世界的业绩表明,网络文学与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是网文产业的一大风口,也是助推中国网络文学走向全球的有效利器。


PART.02

 IP开发长周期短平快双轮驱动

网络文学网站与下游视频、音频平台联手开展网文作品版权开发,是网络文学线下关联产业的基本经营之道。借助文学内容扩充开发新品类,延伸产业链长度,拓宽每一“链环”的市场宽度和增值厚度,是网络文创产业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的行业竞争及其市场变化让网文IP开发周期系统性缩短,使得“长周期”与“短平快”两种开发方式同时并存,形成两轮驱动态势。早年的IP开发从小说完本到改编成动漫、游戏、影视等,往往需要多年等待,如2015年播出的《花千骨》,从小说连载到剧集播出,周期长达8年,同在2015年播出的电视剧《琅琊榜》同名原著连载于2006年。2022年后,网文IP影视化周期显著缩短,热播的《开端》《星汉灿烂》《长风渡》等剧集都是2019年之后才完成的小说,2023年热播的《为有暗香来》是2020年才开始上线的小说。网文IP的开发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这与下游产业对上游内容的需求旺盛有关。尤其是最近两年,善于讲故事且粉丝量大的网文作品,已经成为下游内容变现非常稳定的刚需。另外,技术革新为IP开发提供了新机遇,2023年,阅文集团提出“AI是创作的辅助驾驶”理念,并新造“AIP”(AI和IP深入融合,“I”可以复用)概念,以前的漫画改编大概需要1年,经AI测试后,漫改效率提升了20%左右。未来有AI辅助,可以做到内容创作的高效连载,视频改编或将呈“半自动化”创作状态,特别是OpenAI新近推出新款大模型Sora后,可以根据文本提示,自动生成60秒视频,画面可以很好地展现场景中的光影关系,表现复杂场景,不仅包括多个角色,还有特定的动作类型,以及对对象和背景的准确细节描绘,这或将意味着网文IP的视频开发迎来了新的时代。


在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开发中,创造精品IP的“长尾效应”十分重要,无论是“长周期”还是“短平快”,都必须遵循“品质至上”原则。2023年,《开端》《夜的命名术》《星域四万年》等科幻网络文学陆续开发成影视、动漫、有声书、周边衍生品,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是良好的二度创作品质确保了丰厚的市场回报。5月26日,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入围名单揭晓,最佳中国电视剧中出现多部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剧目,如改编自阿耐《不得往生》的《风吹半夏》、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风起陇西》、改编自祈祷君同名小说的《开端》等。男频精品IP影视剧“长尾效应”更为显著,只要是品质上乘,周期长短都不是决定因素,许多优秀作品完结多年后依然热度不减。如2019年完结的《庆余年》第一季,现在仍处于2023Q3老剧正片有效播放TOP3,《雪中悍刀行》位于2023Q3老剧正片有效播放TOP8,《庆余年》第二季位列电视剧期待榜第一名,视频预约量突破759万。游戏方面,基于“龙族”IP的MMORPG手游《龙族幻想》运营超过4年之后在市场上依然保有一席之地,同时还据此开发了策略卡牌游戏项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龙族幻想》的累计流水超过人民币43亿元,全球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4300万人。由此可见,无论是长线开发的“长尾效应”,还是“短平快”制作的即时变现,“内容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才是最重要的。


PART.03

 知乎盐选创生网文产业新赛道 

2019年,知乎推出盐选会员,首次将创作者在知乎原有的付费作品集升级为“盐选专栏”,把创作者纳入了会员体系。同年4月,用户“梦娃”发布了十多万字的宫斗小说《宫墙柳》,用平淡却悲伤的笔触写尽了后宫女子的身不由己,成就了一部知乎现象级网文作品,这部小说广泛的影响使它与七月荔枝湾的《洗铅华》、织尔zer的《行止晚》并称为“知乎三绝”,或“虐文三巨头”,开启了知乎网文创作时代。由之“盐言故事”所主打的短篇小说,比问答更长,比传统网文更短,这类从知乎问答衍生而来的网文作品具有鲜明的品类特征。2022年7月,知乎盐选会员数超过1000万;2022年第四季度,知乎月平均订阅会员数达到1300万,同比增长112.5%,2022年的平均MAUs(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01亿。2022年,知乎启动了扶持创作者的“海盐计划4.0”,投入近1亿初始资金对垂直领域创作者提供奖励,近20万优质核心创作者加入“海盐计划”。2023年4月,知乎又持续推出了“海盐计划5.0”,继续深耕网文IP市场。同年5月,知乎将社区内的盐选故事独立分拆打造全新网文App,对知乎“盐选专栏”中的故事进行归纳整理,在网络文学领域进行深耕开发。


在主流网文平台主打长篇小说为主的背景下,知乎开拓了“精品短阅读”的产业竞争新赛道,主打短篇小说板块,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并在其中处于领先位置。“盐言故事”篇幅不长,字数大都在1万—3万字之间,读者10—20分钟即可读完一则完整故事。这样的知乎短故事与热播的微短剧在“短、平、快”等特质上是一致的,反套路、反转快、强情节的知乎文和几分钟的微短剧天然契合,因此,知乎“盐言故事”也被戏称为“网文界的短视频”。体量小的短篇故事,创作成本较低,创作者无需像一般文学网站那样日更3000字起,这也就意味着作品沉没成本不高,这篇写得不好,可以迅速另起炉灶,有利于更好更快地释放作者的产能。“盐选故事”和知识付费产品并驾齐驱,成为知乎平台变现的“双引擎”,以“轻骑兵”样态为网络文学开启了新的文本形态,也创造了网络文创产业新模式和新机遇。


 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热点深耕


PART.01

 网络文学叙事方式与网络审美文化研究 

近年来,网络文学叙事方式问题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在理论研究现场能够得到佐证。贺予飞认为,网络文学通过对古典小说空间的拓展与挪移生成架空、地图和场景叙事,吸收章回体、话本体的叙事体例并创造仿古体,实现了古典小说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12]。针对大数据叙事形成的网络文学写作变革新话题,贺予飞提出深层根源在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机制和数字交互生产机制的合力运作,存在现实映射和感性表达的限度[13]。王祥提出神奇叙事是网络文学基本形态之一,具体体现为快感体验与情绪优化[14]。李玮指出网络文学“后人类”叙事对于后人类意义上“人-自然”的表征,是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先锋性与反思性的文学表达[15],在叙事类型上,从2018年以来,网络文学已经从类型化转向“后类型化”[16]。彭民权提出,网络文学叙事的技巧化转向与“去媒介化”趋势,一定程度上预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合流[17]。肖映萱指出了女频网络小说“科幻复兴”的新趋势[18]。张慧瑜认为新出现的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一方面延续了中国式科幻文化的社会想象,另一方面又在新时代讲述新的中国故事[19]。谭天等以爱潜水的乌贼作品为例阐述了克苏鲁元素对升级流叙事的自反[20]。聂茂等以中国作家网“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为考察中心,分析了网络作家的叙事策略与价值赋能[21]。另有一些研究者聚焦网络文学作者与网文平台关系,以此探究网文叙事的深层动因与规制。王溥等认为签约作者在网文叙事过程中看似具有高度自主性,实则受到了网络文学平台和读者的双重规训[22]。蒋晓丽等指出在“可见即利益”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下,网络文学生产者任何叙事都将受到以文学网站为代表的平台资本的剥削与控制[23]。范玉仙等指出网文平台的劳动控制机制,揭示了平台劳动者面临的技术囚徒、虚假自由和主体性消解等劳动困境[24]。赵勇提出作为生产者的写手“快与量”是网络文学生产的基本法则,资本与加速是网文叙事的深层动因[25]


欧阳友权 主编“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


理论评论界有关网络文学审美文化研究的成果颇丰。2023年初,许苗苗在多家学术期刊发文提出,网络文学是世界范围内独特的媒介文化现象,是以互动为中心的新文学,呈现出想象力的多重延展,它反映的是中国网络社会崛起之际社会结构和时代心理的变革[26];她认为,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始,“网络文学”获得了具体形态,带来新语言、新文化、新生活[27];并认为网络文学中的空间经历了从现实城市空间向神话异世和跨次元、超维度空间的转变,这种变迁浓缩着时代症候,实时反映出网络社会的现实[28]。裴幸子认为,从网文到二次元体现出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的转型[29]。张晓红等认为“诗性正义”有益于助推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文学公共话语实践[30]。周志强指出网络文学的爽感体验是“处在痛苦中的享乐”(享乐沉溺的“圣状”)[31]。韩传喜等总结了网络文学在媒介化中的情感呈现[32]。禹建湘阐述了网络文艺新形态的精神价值与创新发展[33]。高翔指出网络文学形成了广泛的“反爽文”书写样态,“反爽文”美学的兴起源自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悖论,体现了网络文学商业性和审美性的分化与平衡[34]。尚源等阐述了网络文学世俗化、碎微化、平浅化、娱乐化、影视化的文学审美价值倾向[35]


PART.02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研究 

网络文学建构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是当下网络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用怎样的评价标准评价网络文学作品,对于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黄鸣奋提出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三重定位:“一是着眼于自然位置,以地域性、去地域性、再地方化等为范畴;二是着眼于心理位置,以评价者的内在需要、心理动机、价值目标等为范畴;三是着眼于社会位置,关注它和倡导者(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社会机构,甚至是一定利益集团)的社会身份,以及和社会思潮、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36]欧阳友权提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基本指标可由基于网络语境的思想性、不脱离爽感的艺术性、源于技术传媒的网生性、依托市场绩效的产业性和聚焦传播效果的影响力等五个持论维度构成,它们以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的‘树状’结构彰显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功能形态”[37]。邵燕君从文学价值观和文学批评方法论上提出,应该“反思精英标准”以理解网络文学评价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欲望”“爽”“YY”“白日梦”这些概念的内涵[38]。单小曦从媒介存在论角度提出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应该“由网络生成性尺度、技术性—艺术性—商业性融合尺度、跨媒介及跨艺类尺度、‘虚拟世界’开拓尺度、主体网络间性与合作生产尺度、‘数字此在’对存在意义领悟尺度等多尺度的系统整体构成”[39]。周志雄认为,“考评网络文学,应有相应的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审美维度、文化维度、技术维度、接受维度、市场维度,既要注重评价的有效性和通约性,又要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40]。黎杨全指出,数字时代的文学呈现游戏转向,作家创作走向数据库的重组,应遵循游戏的复数故事逻辑,有针对性地建构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41]。王玉玊回应了黎杨全对网络文学的经典化问题的质疑,认为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评价标准并不因其流动性而成为一个伪命题,它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真问题”[42]。雷成佳在评价方法上提出数字人文研究法可有效解决批评主体“入场难”的问题[43]。南帆基于网络空间总结了网络文学批评谱系,认为独创性是评价文学经典的指标[44]。江秀廷提出了网络文学原生评论的三种基本形态以及三个特征,并指出其重要意义与局限性[45]。刘小源总结了网络批评小说的批评策略与历史流变[46]。乌兰其木格提炼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概念生成与范式的转变[47]。祝晓风认为,研究和评价网络文学,应该涵盖作品本体和存在本体,包括作品/文学、媒介与传播、社会文化、人类生存(哲学)4个层面[48]


PART.03

 网络文学发展史及其源流研究 

网络文学发展历史不长,要不要修史以获得历史认证,如何勘定其源头和流变,在当下网络文学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网络文学的起于何时,源头在哪?自2021年以来就一直在展开广泛的讨论,邵燕君、欧阳友权、马季、许苗苗、黎杨全、贺予飞、吉云飞、李强、王金芝等众多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均就此陆续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争鸣。2023年3月,“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49]出版,该丛书基于史源勘定的修史逻辑,锚定网络文学“源”与“流”的历史走向,勾勒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程、全景,发掘其背后的文学观念及其理论变化,然后以“年谱”“集成”和“典藏”支撑“史论”,成为书写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学术史和理论史的一个“拳头产品”,是一套“通史”性质的资料库和史料书。《文化软实力研究》2023年第4期推出欧阳友权、马季、黎杨全、许苗苗、王小英、周敏、贺予飞、吉云飞、王金芝等人的一组笔谈,再一次集中探讨这一问题。其中,欧阳友权就网络文学起源的本义与延伸义进行了阐释,呼吁起源探讨应回归本义而不是延伸义。马季认为中国网络文学起始年与源头是两个概念,并就起始年的确定进行了深入辨析。黎杨全提出交往性是网络文学的本质属性,并以此追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许苗苗认为媒介转型是网络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的标志,谈论起点应以这一语境作为出发点。王金芝从中国当代文学与早期互联文化的“互缘共构”和“交错互动”中探索中国网络文学的缘起。吉云飞从媒介革命与翻译模式更新的角度阐释了为什么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起点是Wuxiaworld。贺予飞提出以生态系统的思维方式看待网络文学的发生与发展[50]。此外,还有多位学者也就这一话题发表看法。周敏从文学内部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文学缘何在20世纪90年代文学语境之中生根发芽[51]。王小英等认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源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外华人开辟的汉语网络空间[52]。学界对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表明网络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不断走向成熟。


PART.04

 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文学的未来研究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的技术发展与能力增强,网络文学的文本生产方式正发生重要变化,将直接带来由于生产主体不同而生发的“人类生产文本”与“非人类生成文本”[53]之间的差异与协同。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跃迁式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催化内容生产提效转型,各模态内容生态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特别是ChatGPT出现后,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时代已经开启,而网络文学领域将是AI应用的主阵地之一。2023年以来,随着ChatGPT的版本升级,国内大厂陆续发布“文心一言”(百度)、“云雀”(抖音)、“混元”(腾讯)、“盘古”(华为)、“星火”(科大讯飞)等多种语言大模型,网络文学领域也有了“阅文妙笔”及“作家助手妙笔版”(阅文集团)、“中文逍遥”(中文在线)等文学App应用程序。还有与网文IP视频改编制作技术紧密相关的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Runway Gen2、Pika,以及OpenAI公司最新发布的Sora等新兴技术,都将对网络文学行业的整个垂直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人工智能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来说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成为网络文学写作的工具和助手,同时也有可能让网络作家失去或接近失去文学主体性而沦为机器的附庸。从当下的情况看,ChatGPT可以帮助网络作家构建故事架构和人设模式,辅助写出作品的某些细节桥段,甚至可以完成读者期待的精彩创意。微软的“小冰”和清华的“九歌”,它们创作的诗歌在掩去创作者的真实身份后多次“以假乱真”,被认为是真人所写,甚至还出版了诗集,已经显示出程序写作的巨大潜能。人工智能能够提高作家创作体验,降低出现错别字的频率,提供多题材写作方向,根据模板整理行文思路,实时查看章节的阅读情况等等。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满足网文爱好者对不同文本形式的体验需求,比如文字转视频实现艺术审美的多媒介表达,文字转语音技术实现多音色AI听书,提升用户沉浸式听书体验等。时下的人工智能生产出来的文学作品还无法做到“有血有肉”,ChatGPT的自动生成与真正的“文学”尚存在生命体验的距离。作为弱人工智能阶段技术,其创作是基于已有文学类型和故事模式进行的排列组合或想象加工,是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来模拟人类的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却无法像真正的作家一样创造出具有人性丰富性和价值深邃性的文学作品,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真情实感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ChatGPT”“文心一言”等还没有达到通用人工智能层级,离自主性文艺创造的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仍存在较大距离。并且,用AI赋能网络文学创作还将面临“数据峡谷”和“情感虚置”的瓶颈[54]。伴随着网络数据库的扩充以及平台壁垒的打破,“数据峡谷”的鸿沟或许可以不断缩小,“情感虚置”鸿沟终将被“强拟人化”所超越。不过从已有的技术水平看,“碳基生命”的“肉身经验”还是创作的基础,作家仍然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第一生产力”。正如阅文集团CEO侯晓楠所说“AIGC不会取代作家,它是创作的金手指,主角永远是作家”[55]。网络文学创作最终还是要靠“人”来进行人物的塑造。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或许会倒逼一些作家转型升级回归文学本身,追求文艺精品,去努力彰显自己作品的个性化表达,这正是我们需要回归的文学创作初心。


网络文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它的研究还只是刚起步,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不过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如《ChatGPT与网络文学的未来》[56]一文,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的三个层级以及AI技术对网络文艺的赋能方式,总结了ChatGPT创作的艺术屏障,展望了AI艺术哲学与网络文艺的未来。《AI能取代人的创作快感吗?》[57]一文提出:“即使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时代,出现了更多的人工智能‘艺术品’,但这只为欣赏者增添了一些东西而已,并没有剥夺创作者的创造快感乃至对生存意义的认同。”胡疆锋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当代网络文艺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预言、质疑和反思为这场媒介革命和社会变革提出了意味深长的时代之问[58]。钟祖流指出元宇宙时代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呈现出架构移植的特点[59]。2023年8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人工智能发展与中国网络文学未来”学术研讨会在无锡召开,150余名全国科研院所及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网络文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议收到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和组织的多场分论坛发言,对这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做了深入探讨。把握AIGC这一“内容生产自动化”的新趋势,是摆在整个网文行业面前的一道新课题,无论学界和业界做出怎样的回应,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网络文学并改变网文IP生态,都将是大势所趋。



✦ 欧阳友权,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人文学院;谢日安,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玄幻转向现实:网络文学的回归与超越”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3828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20231120日查询。

[2]腾讯网:《阅文集团“全民阅读月”收官:阅读量破亿 133万年轻人共读好书》,2023年5月21日,https://new.qq.com/rain/a/20220523A091L700,2023年11月25日查询。

[3]上海图书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阅文集团:《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2023年4月22日,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763753090660613039&wfr = spider&for =pc,2023年11月22日查询。

[4]中国青年网:《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2022年4月23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938309519230627&wfr=spider&for=pc,2023年10月23日。

[5]《科幻世界》、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2023年3月25日,http://www. chinawriter. com. cn/n1/2023/0326/c404023-32651316.html,2023年11月27日查询。

[6]中国作家网:《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网文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2023年4月10日,http://www. chinawriter. com. cn/n1/2023/0410/c404023-32660665.html,2023年11月10日查询。

[7]中国版权协会:《2023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研讨会在京举行》,2023年4月27日,https://mp.weixin.qq.com/s?== &mid   =  2247491142&idx   =   1&sn   =  23e3f32b504c54247d53ca

94501755e6&chksm  =  6ab39096a801bca78d884f5a84823403

e0db2de7d5baab49ead1b4f945dfd535eb6e1b08f47f&scene =27,2023年11月20日查询。

[9]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2023年1月至3月全国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情况的通告》(2023年4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2023年4月至6月全国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情况的通告》(2023年7月1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2023年7月至9月全国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情况的通告》(2023年10月27日)。https://www.nrta.gov.cn/art/2023/11/1/art_113_65985.html,2023年11月20日查询。

[10]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评审结果的通知》,2023年7月5日,http://www.nrta.gov.cn/art/2023/7/5/art_113_64802.html,2023年11月24日查询。

[11]Bingo短剧广场:《短剧在海外有多火?爆发前夕看短剧出海——平台篇》,2023年9月21日,https://www.yfchuhai.com/article/11720.html,2023年11月21日查询。

[12]贺予飞:《网络文学对古典小说叙事的转化》,《中国文学批评》2023年第1期。

[13]贺予飞:《从符号、装置到生产机制:网络文学数据库写作的变革及限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7期。

[14]王祥:《网络文学的神奇叙事与情绪标记》,《中国文学批评》2023年第1期。

[15]李玮:《多重主体的表征:中国网文如何想象后人类意义上的“人-自然”》,《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2期。

[16]李玮:《从类型化到“后类型化”——论近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变(2018—2022)》,《文艺研究》2023年第7期。

[17]彭民权:《回归传统:网文叙事的“去媒介化”》,《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18]肖映萱:《幻想的开拓:“女性向”网络小说对科幻资源的继承与改造》,《中国图书评论》2023年第1期。

[19]张慧瑜:《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与新的中国故事》,《人民论坛》2023年第15期。

[20]谭天、项蕾:《克苏鲁元素对升级流叙事的自反——以爱潜水的乌贼作品为例》,《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5期。

[21]聂茂、张旭:《网络作家的叙事策略与价值赋能——以中国作家网“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为考察中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22]王溥、黄丽坤:《双重规训:平台可见性与读者赋权——网络文学平台签约作者的数字劳动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23]蒋晓丽、杨钊:《“可见即收益”:网络文学平台化生产的可见性研究》,《编辑之友》2023年第2期。

[24]范玉仙、王晨:《平台经济下的劳动控制与抵抗——以网络文学平台的田野调研为例》,《当代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

[25]赵勇:《作为生产者的写手——论网络文学生产的基本法则与深层动因》,《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26]许苗苗:《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27]许苗苗:《新语言、新文化、新生活: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始》,《小说评论》2023年第3期。

[28]许苗苗:《网络文学中的空间变迁与时代征候》,《中州学刊》2023年第10期。

[29]裴幸子:《从网文到二次元: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的转型》,《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30]张晓红、雷婕:《“诗性正义”理论观照下的网络文学和公共生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31]周志强:《“处在痛苦中的享乐”——网络文学中作为“圣状”的爽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32]韩传喜、郭晨:《网络文学媒介化的情感逻辑》,《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3期。

[33]禹建湘:《网络文艺新形态的精神价值与创新发展》,《人民论坛》2023年第13期。

[34]高翔:《消费主义视野中的“爽文学观”》,《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9期。

[35]尚源、刘坚:《媒介文化视域下文学审美价值倾向探析》,《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10期。

[36]黄鸣奋:《文学评价体系基点变迁:从地域性、在线性到定位性》,《南国学术》2016年第4期。

[37]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树状”结构》,《当代文坛》2021年第6期。

[38]邵燕君:《面对网络文学:学院派的态度和方法》,《南方文坛》2011年第6期。

[39]单小曦:《网络文学评价标准问题反思及新探》,《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

[40]周志雄:《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维度及构建路径》,《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1期。

[41]黎杨全:《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

[42]王玉玊:《流动性与经典性不可兼得?——并与黎杨全〈网络文学的经典化是个伪命题〉一文商榷》,《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3期。

[43]雷成佳:《数字人文与网络文学批评方法的建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44]南帆:《网络空间与文学批评谱系》,《中国文学批评》2023年第2期。

[45]江秀廷:《网络文学原生评论的形态、特征与意义》,《中国文学批评》2023年第2期。

[46]刘小源:《网络批评小说: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形态》,《东岳论丛》2023年第8期。

[47]乌兰其木格:《“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概念的生成与范式的转变》,《文艺争鸣》2023年第6期。

[48]祝晓风:《从作品本体到存在本体——论网络文学研究的四个层面》,《湖北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

[49]“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丛书”含4种5部,包括《网络文学三十年》《网络文学三十年年谱(1991—2013)》《网络文学三十年年谱(2014—2021)》《网络文学三十年研究成果目录集成》《网络文学三十年理论评论典藏》等,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出版。

[50]该组论文刊于《文化软实力研究》2023年第4期,共有7篇: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起源的本义与延伸义》、马季《中国网络文学起始年与源头辨析》、黎杨全《交往性与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许苗苗《网络文学起于媒介转型》、王金芝《中国当代文学与早期互联网文化的“互缘共构”和“交错互动”》、吉云飞《为什么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起点是Wuxiaworld》、贺予飞《“网生”起源说的生态系统观》。

[51]周敏:《网络文学与“90年代”的连续性》,《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3期。

[52]王小英、田雪君:《网络文学的界定与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中州学刊》2023年第6期。

[53]简圣宇:《GPT语言模型:作为“类人型”人工智能的技术准备》,《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54][56]欧阳友权:《ChatGPT与网络文学的未来》,《江海学刊》2023年第5期。

[55]搜狐网:《阅文集团发布网文领域大模型,CEO侯晓楠:AIGC不会取代作家,是创作的金手指》,2023年7月20日,https://www.sohu.com/a/704579493_115565,2023年11月8日查询。

[57]黄力之:《AI能取代人的创作快感吗?》,《文艺报》2024年2月4日。

[58]胡疆锋:《塑造和想象:当人工智能遇上网络文艺》,《人民论坛》2023年第15期。

[59]钟祖流:《元宇宙时代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消费》,《中国出版》2023年第11期。

▲上下滑动查看注释






精彩回顾

 新  刊 |《南方文坛》2024年第5期目录

 孙  郁 |杂文里的鲁迅

● 张全之|从“类猿人”到“愚人船”——论鲁迅思想中的启蒙与进化

 沈庆利|“中外”名目下的传统文化观之争——再谈鲁迅与“青年必读书”事件

 李国华|“末路的人的苦恼”——鲁迅《祝福》释读

 今日批评家 · 陈  涛

● 陈   涛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以柳青小说《在旷野里》为例 

 贺绍俊|文学批评的真诚探索者——读陈涛的文学批评札记

 宋   嵩|让人生充满愈发丰盈、辽阔的可能

 本刊编辑部|《南方文坛》恭祝您中秋快乐!

 谢  冕 |履险如夷 终成大业——浅论洪子诚与中国当代文学

● 陈平原|论述的“弹性”以及表达的“迂回”——关于洪子诚先生的学术品格

张清华|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洪氏话语”

吴思敬|治学的楷模,人生的导师——洪子诚先生的学术人格

毛   尖|又一次诞生:洪子诚和世界文学

孟繁华|重读文学经典 写好乡村人物——当下主题创作的人物问题

● 张学昕  李昕泽|我们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乡土”?




欢迎订阅



邮发代号:48-87

国外代号:BM6327

地     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路28号《南方文坛》

邮      编:530023

电      话:0771-5618543




扫码可进入订阅界面

定 价:18.00元
  全 年:108.00元



本刊声明



1. 本刊从未设立官网,亦未在任何网站开放投稿渠道,也没有其他采编点或分支机构,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编辑出版《南方文坛》杂志。

2. 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 nfwtzz@163.com。

3. 对冒用本刊名义进行收费和征稿的单位和个人将保留起诉权利。


敬请广大作者和读者谨防假冒网站及诈骗信息。




END




《南方文坛》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即可关注

▲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南方文坛
“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南方文坛》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期刊,双月刊单月出版。 人文理想·前沿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