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渤银理财刘卓明:深化金融科技赋能,打造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财富   2024-10-25 08:30   北京  

刘卓明   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应对策略,并以渤银理财为例,阐述银行理财行业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实践与发展。并以渤银理财为样本,提出借力金融科技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实践,强调生态场景、移动互联、客户驱动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通过加强战略引领、加大投入和完善生态构建等措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资管新规以来,银行理财业务在产品结构、风险管理、投资策略和服务模式等多个层面,都在经历深刻的转型发展。面对监管政策趋严、客户需求多样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文从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应用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借助金融科技赋能,实现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新模式, 并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应对思考与银行理财行业实践。


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国内现状


从发展趋势看,金融科技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方面是各种新型支付工具的兴起,以互联网平台和通信公司为代表的技术类企业涌入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积极使用自动化和去中心化等技术,提高内部经营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


小编“拍了拍”你,关注不迷路!

👆🏻👆🏻👆🏻


从技术维度看,金融科技在支付结算、存贷款、投资咨询和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方面,日益先进的算法能在几十亿条交易数据的基础上解析和挖掘交易特征和行为模式,预测后续行为,自动化决策。二是分布式记账技术方面,快速发展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具有削减成本、实现去中介化的“企业对企业”贷款交易等潜在优势,但在系统性能、可扩展性、存储能力、隐私保护和安全性问题等方面尚存在短板,将来或将改变支付、证券结算及后台业务等领域业务格局。三是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方面,消费者通过移动便携设备全面享受金融服务,或是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进入金融服务界面,能促进网络借贷及企业直接融资发展,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四是加密技术方面,将为拓展其他各类技术应用前景提供技术支撑。


从国内发展现状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国金融创新迅猛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智能投顾等新业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传统机构创新发展。一是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调整优化经营战略和组织架构,摒弃依靠传统网点提高市场份额的“人海战术”,在巩固传统渠道的同时,探索手机应用、微信公众号、网络直销等多元化渠道,拓展线上金融服务。二是提升服务效率,通过互联网渠道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开展供应链金融,刷脸存取款,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等业务。三是提高经营效率,开发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智能投顾业务,在支付清算、信用管理、资产托管等方面引入区块链技术,借助智能合约,简化风险管理,增加透明度。


第二个特点是新兴金融企业加速布局。一是金融业务牌照方面,互联网企业获得的金融牌照数量和涉及领域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8月31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美团及字节跳动共计突破107张牌照,涵盖银行、征信、第三方支付、保险、证券、基金、消费金融等领域,金融业务、“服务场所”线上化,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二是优化金融服务方面,互联网企业依托互联网生态圈建立互联网金融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覆盖到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地区和人群,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三是业务合作方面,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从技术领域深入金融业务领域,形成金融科技产业链。阿里巴巴、华为、京东和微软等企业提供了金融科技领域基础环境建设所需要的硬件及软件产品;传统金融企业如银行、保险、证券等及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金融科技业务服务;传统的金融主体在融合了金融科技技术后对主要的金融业务应用场景做出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使得行业运行更加高效。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良莠不齐。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准入门槛缺失造成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最高峰时期网络借贷平台数量超过5000家,平台泛滥、良莠不齐,在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的同时,积累了许多问题和风险,部分实行债权转让模式的P2P 网贷平台以及实行股权制的众筹平台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有些甚至已经触碰了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的法律底线。以P2P网贷为例,2014年,成交额达到3291亿元,而倒闭、跑路、提现困难等各种问题平台高达287家。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000多家网络借贷平台集中爆雷,尤其是一些风险事件的爆发,普通投资人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对行业声誉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危及社会和金融稳定,对系统性金融稳定造成威胁,规范此类业务发展、加强监管成为广泛共识。


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普惠金融,在便利金融交易、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对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带来挑战。


一是对央行发行货币的主权专属地位构成了潜在挑战。随着金融科技水平的不断深入,发行数字化货币的技术条件日臻成熟,对央行而言,一方面尽管比特币等多种加密货币,虽然不是主权货币,但实际上正在侵蚀主权货币的地盘;另一方面类似Libra等加密货币的发行,导致主权货币信用被削弱,实质上构成了对央行主权货币的潜在挑战。


二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动摇了传统金融业存在的根基。传统金融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解决的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随着金融科技中的量化投资、智能数据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动摇了传统金融业存在的根基。


三是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包括:各类金融科技创新增加了货币金融的统计复杂性,尤其是一些金融产品和业务事实上具有期限转化功能,从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缺乏监管的网络借贷容易将资金引向落后产能和限制领域,不利于信贷政策发挥作用;缺乏监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容易将沉淀资金挪用或用于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产生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部分科技公司拥有支付清算、征信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对相关领域的规则制定、准入退出等产生影响。


四是金融行业专属地位需要重新定位。随着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崛起,能够提供金融服务的,不仅仅局限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并且多数金融科技的创新者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并不一定在金融监管主体范围内,金融行业的专属地位受到了挑战。


五是金融科技重构了传统金融业的盈利模式。传统金融机构最基本和最常见的盈利模式包括四种:一是信息优势;二是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对冲风险;三是利用高杠杆进行扩张;四是高期限错配。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互联网金融更多是利用沉淀的海量用户数据,利用产业上下游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特点,控制风险,实现盈利,颠覆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


六是增加金融体系关联性和顺周期性,加剧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传递。金融科技使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三者之间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被迅速放大并形成系统性风险。此外,金融机构在通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成本的同时,底层算法和操作的趋同可能导致金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造成风险叠加共振,加剧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


七是存在信息安全隐患。金融科技在帮助金融机构进一步了解客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信息过度收集、滥用和泄露等社会问题。此外,部分机构掌握了海量消费者数据,垄断整个信息链条,一旦发生数据泄露或遭受网络攻击,甚至可能对整个国家的数据安全造成威胁。


八是对现行金融监管形成挑战。一方面传统金融监管体系是以监管金融机构资本是否充足为重点,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将监管重点转移到对展业主体是否适当履行受托职责上来,更加注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信息公开和信息披露;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监管环境相对宽松,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或利用现有分业监管的空白进行套利。例如,部分大型互联网企业通过新设机构、控股或参股金融企业等方式,已演化为事实上的金融控股集团,但其本身并不直接受到监管。其中,一些互联网企业以单纯获取金融牌照为目的,将所控金融机构作为资本运作平台,追逐高额金融投资回报,偏离服务实体经济。


渤银理财借力金融科技的发展思路及具体实践


毕马威的预测指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有望在2025年膨胀至25万亿美元的庞大规模,这一前景预示着科技与财富管理的深度融合将引领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生态的根本性变革。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公司纷纷将金融科技视为提升服务品质与效率的关键工具,视为推动自身转型的核心路径之一。理财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愿景的实现将深度依赖于科技的力量、产品的创新以及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具体而言,即是通过将科技元素无缝融入各类业务场景,秉持客户至上的理念,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便捷性与人工智能的智能决策能力,充分发挥理财公司在制度设计、资金运作、产业联动及组织架构上的独特优势。最终构建一个集金融服务、科技支持、数据洞察于一体的数字化、开放式展业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协同。


渤银理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坚持促进金融科技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明确提出“使科技成为基因,让创新成为习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补齐信息科技短板,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打造智慧型、科技型的金融机构,提升信息科技对于价值创造的支撑作用。渤银理财明确了转型的基本思路:首先,将生态场景作为核心竞争领域,精准对接理财业务中的特定生态或外部平台环境,实现理财产品与客户服务的无缝融合,并贯穿整个业务链条。其次,将客户导向作为核心思维模式,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的深刻转变,引领端到端数字化流程的彻底革新。再次,将移动互联技术作为服务枢纽,移动互联不仅是实体与物联网连接的桥梁,也是提升理财服务全时覆盖与客户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力。最后,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石,从最前线的营销服务,到中台的产品设计与风险控制环节,再到后台支撑的决策制定与运营管理,均依赖于严谨且可量化的数据分析与智能应用的全面渗透。


在具体实践中,渤银理财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拥抱金融科技,通过持续增强智能化和平台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信息科技对于价值创造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强战略引领。依托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向数字赋能转身,制定科技战略整体规划,以“科技领先、安全可控”为发展理念,以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数字化能力、加速数智化转型为总要求,以信息化、数字化融入业务与管理链条各个环节为目标,从信息科技治理体系、技术架构、应用架构、IT基础设施架构、信息安全体系以及系统建设规划等方面为未来3〜5年信息科技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提升信息科技工作的计划性和稳健性。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公司持续增加资金和人员投入,支持信息科技建设,结合多种方式引入科技专业人才,目前已构建40余人的信息科技队伍,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从科技管理、技术研发、数据应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科技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优化再造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决策管理和客户服务的质效,逐步打造覆盖理财业务前中后台一体化的“数据+业务”平台,为有效实现用心、安心、暖心、省心、放心的“五心”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着力完善生态构建。公司与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另类资管等合作机构深度互通与融合,构建覆盖客户服务、产品销售、信息获取、研究决策、投资交易、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渤银生态体系,聚焦投研一体化、流程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决策一体化平台建设。整合产品链条,实现多样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通过跨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产品竞争力;整合信息链条,通过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分析,挖掘数据价值,为产品决策、市场拓展等提供决策支持;整合客户链条,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策略和产品推荐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全面和专业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对理财公司的依附度和信任度。


结语

未来,渤银理财还将持续深入探索“服务谁,用什么服务,怎么服务”的行业终极课题,寻求相适应的创新转型之路。在继续聚焦资产管理业务主线的同时,强化“理财+”发展理念,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当代金融家·封面人物|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力推进一流银行系投资银行建设

当代金融家|五矿信托董事长刘国威:2024,谋定而动,积极探索信托高质量发展

当代金融家·专题 | 陈一江:革故鼎新  书写科技金融的保险大文章

当代金融家•专题|人行李彤:财政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的融合探索

当代金融家•专题|人行何玥 :双向奔赴走好芜湖科创和金融“共同成长”之路

当代金融家•专题|浦发银行魏强:聚力融通科技  打造伙伴银行

当代金融家|陕国投信托董事长姚卫东:找准高质量转型发力点,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当代金融家》杂志
如有字体或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加V: 172420282
原创声明:本号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别说明,皆为原创或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转自微信公众号 “当代金融家(bankershr)”,不允许更改内容





当金
汇聚中外金融界精英,权威判断宏观经济走势,深度解读重要金融政策,实时分享一线操作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