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活力源泉,做好民营小微金融服务是落实党中央普惠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佳木斯市创新“网格化”金融服务模式,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划定任务“分担区”,推动银行下沉服务,让全部市场主体都能获得主动对接,彻底打通了融资服务“最后一米”。截至2024年9月末,佳木斯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4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9.2个百分点,惠及市场主体2.4万户,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
创新背景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的加速出台,以及金融部门持续改善信贷服务,民营小微融资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客观上得到了大幅改善,但小微市场主体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的问题依然突出,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尚需进一步提升。调查发现,一方面,民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仍比较艰难,部分市场主体经营承压、资金周转吃紧,亟须更加有力的信贷支持,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对于一系列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和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市场主体普遍存在金融政策掌握难、信贷产品选择难、贷款资料准备难、融资主体增信难等问题,加之部分企业存在“贷款要求人”的刻板印象,对金融助企融资信心不足,银企关系“清”而不“亲”,造成了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的困局。这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三方面制约因素。一是银行服务覆盖范围小。民营小微庞大的市场体量与银行机构有限的从业人员之间,存在天然的数量级差异。以佳木斯市为例,当地民营小微市场主体总量超过21万户,而银行信贷人员不足1000人,再叠加优质客户服务交叉重复,目标客户分散式分布等因素,银行主动服务效率陷入低水平陷阱,致使大量市场主体融资对接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二是融资培育实际效果弱。“首贷难”是困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第一道关卡,在普遍缺乏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小微企业更需要通过融资培育达到银行授信条件。然而,融资培育一般需要6〜24个月的孵化过程。现实中,小微企业主体精力有限,加之企业特点决定其更加注重短期结果,导致急需资金的企业等不起,不急的企业又不愿在提升融资能力方面投入过多成本。最终,能够持续参与融资培育活动,直至贷款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三是信贷开拓创新水平低。民营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传统服务模式下,银行了解企业状况成本高、效率低,银企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贷款投放风险难以把控。这也导致银行机构对民营小微信贷市场持审慎、保守态度,在信贷产品创新方面限制较多,多数产品仍依赖抵押担保,信用贷款条件严苛,且授信额度偏低,现有产品额度、期限、利率、申请条件往往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灵活调整,个性化融资需求难以找到适配的信贷产品。
金融热点,一号掌控,关注视频号不迷路!
👆🏻👆🏻👆🏻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市分行坚持“金融为民”理念,创新性推出“网格化”金融服务模式,依托地方政府成熟的网格化基层管理体系,通过“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方式,将金融服务嵌入网格,打造集约高效、务实管用的银企对接和融资培育机制,推动银行机构扑下身子“对接”,沉到一线“服务”,彻底重塑银企关系,促进普惠金融润泽百业万企,更好惠民利民。一年来,“网格化”金融服务帮助市场主体新增授信21.5亿元,撬动佳木斯市小微贷款增长25.1%,是全部贷款增速的5.4倍。
主要做法
构建“高覆盖”对接体系
一是划好服务“分担区”。将全市211个网格作为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分担区”,明确每个网格所属地理区域和商户数量,形成层次清晰、定位明确和覆盖城区的网格体系,经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客户数量、信贷能力等因素,合理分配给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对承担的网格区域内市场主体负有主动宣传金融政策、推介信贷产品、推广普惠平台、助企融资纾困等工作责任,但不限制银行机构在全市范围正常开展信贷业务。二是建强金融“服务队”。抽调银行信贷业务骨干作为网格信贷员,开展岗前培训,引入评价考核、强化队伍管理,每名信贷人员原则上只负责一个网格,在网格区域内嵌入集成化信贷服务,集约化运用金融资源,减少低效率的交叉重复,每天可对接市场主体50户左右,服务效率得到质的飞跃,市场上数以万计的经营主体获得了稳定的金融服务,融资支撑空白区域得到有效填充。三是推动服务“标准化”。向市场主体发布《致商户的一封信》,公开网格信贷员服务职责。同时,将服务路径细化为“走访对接、集中培训、专题纾困”3个主要环节,明确“送政策、送服务、送产品”3项主要内容,建立“银企对接清单、融资需求清单、纾难解困清单”3张主要清单,确保工作环环相扣,奠定后续工作基础,提升金融服务体验。
开展“保姆式”融资培育
一是上门入企服务。依托网格化高效对接机制,常态化实施“扫街”“敲门”行动,网格信贷员每月开展1〜2次上门走访,每月走访量不低于100户,密切银企关系,增加彼此信任,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与资金需求,汇总形成民营小微信贷需求“储备库”。二是社区集中宣讲。各金融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组建“金融宣讲团”,在社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金融政策和信贷产品巡讲活动,向市场主体普及惠企政策、融资条件、贷款流程等知识,现场交流融资共性问题,方便企业就近参加培育辅导。三是建立金融驿站。金融部门与社区网格共建“金融服务站”18个,播放金融宣传片、摆放信贷宣传品,提供社区附近的固定化服务场所,以“金融场景+企业白名单”方式,打造“线上贷款产品入户办,线下贷款合同驿站签”的服务模式,辐射周边商户超过5000户。四是实施梯度培育。对网格内初创期、成长期、稳健期等处于不同时期的企业,精准开展首贷培植、阶梯培育、无缝续贷等服务,形成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融资条件、不同贷款诉求企业的差异化辅导。五是畅通线上对接。金融网格员通过商业网格群,发布《信贷产品电子手册》《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二维码”》等信息,方便市场主体随手查阅了解,并可以实时扫描二维码,申报融资需求。
提供“精准化”金融支持
一是建立融资“会诊”机制。建立高位推动、例会推进、定期研判、联合会商、协同互动5项机制,将扫街走访、社区宣讲、金融驿站、融资培育、线上对接情况进行层层梳理,集中分析不同市场主体融资“症结”,分类形成清单,各部门定期会商研究,组织企业参加集中性纾困活动,综合运用稳企稳岗、工业企业贷款周转金、创业担保贷款、支小再贷款等政策,研究解决方案,加快推动落实。二是释放金融创新动力。基于网格信贷员与市场主体建立的密切联系,相关信息为银行机构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极大促进了金融产品由无差别化向贴合实际场景的个性化转变。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制造业供应链贷款、商贸货物质押贷款、“知识产权”科技贷款、商户流水信用贷款等众多场景的100多种融资产品,有效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轻资产、弱抵押”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三是探索多业态联合赋能。依托“网格化”金融服务信息反馈渠道和多部门联合推动机制,促进银行、担保、保险机构构建“金融服务联合体”,网格信贷员根据市场主体特点,设计个性化融资方案,提供保险增信、担保补充、信贷跟进、期货避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实现增信、降本、提速的融资目标,加快解决“融资难”问题。
取得成效
破除了市场主体“不敢贷”的困惑。“网格化”金融服务实现了高覆盖金融对接,让民营小微企业能够持续获得所需的金融政策、适合的信贷产品、上门的金融服务,消除了市场主体不掌握优惠政策、不清楚信贷条件、不了解贷款手续方面的担忧,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米”。一年来,佳木斯市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超过4000户,增长22.2%。
打消了市场主体“不愿贷”的顾虑。“网格化”金融服务在集约化运用人力资源、提高对接服务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制度优势,让银行机构从“坐商”变“行商”,主动“扫街上门”地开展企业走访,“现场办公”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这一过程中,网格信贷专员与市场主体建立长期联系,成为了他们的“熟人”,逐渐得到了市场主体的认可,不仅增强了企业金融获得感,还释放了市场潜在融资需求,增加了银行客户数量,实现了银企双赢。
补齐了市场主体“不能贷”的短板。“网格化”金融服务对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贷款需求的市场主体进行分类指导,有所侧重地进行梯度培育,提升其承贷能力。对暂时不满足贷款条件的市场主体,组织多部门融资“会诊”,着力补齐市场主体融资短板,企业对参加助企融资培育不再消极,融资梗阻得到有效畅通。
解决了市场主体“不会贷”的问题。“网格化”金融服务不仅通过网格信贷员、金融服务团、金融顾问的主动服务,构建了银企信息互通长效机制,还推出了一系列更便捷的线上信贷产品,推广使用佳木斯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码上贷款”累计惠及市场主体1.9万户。同时,银行机构在征得市场主体同意的前提下,开展提前授信和无感授信,为企业提供了“备用金”支持,方便随时用款。
经验启示
精准把握政策方向是前提。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增强支持民营小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高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解愁、政策解惑水平,对做好具体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使“网格化”金融服务工作能够提高站位,准确把握,务实推进。
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是保证。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不能靠金融部门单打独斗。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尤为重要,尤其是信息资源整合和社区网格公信力方面,获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形成工作聚合效应,才能最大限度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保证金融支持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上下统一思想目标是关键。银行机构信贷人员是实际对接走访市场主体的核心要素。信贷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因此,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总结会,实施工作量化和考核激励十分必要,让信贷人员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更好释放“金融网格”融资效能。
积极主动履职作为是基础。银企对接对接服务是帮助企业获取融资服务的重要渠道,也是各银行机构加大宣传、拓展获客的重要途径。通过“网格化”金融行动的务实举措,引导金融机构“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沉下身子”了解企业,既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也为银行创造了新的经营增长点,有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