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汪老》读后感
文摘
2024-10-22 20:37
江苏
据统计,2020至2024年这五年间,共出版了27部研读汪曾祺的书籍。姚维儒先生是在高邮东大街长大的,他先后出版了《琐忆汪老》和《文学家的秘境》,对汪曾祺笔下的高邮人物和工商业如数家珍,并绘制了地图。汪老嗜酒如命,他的床底下有许多空酒瓶,懒得扔。老伴施松卿说他常一边写字看书,一边拿着酒瓶喝一口,当喝到微醉状态时写字作画最为传神,佳作常出于此时。汪老认为最好的下酒菜是醉虾。乌人的《念念不忘汪曾祺》中的一篇《汪曾祺没房子》给汪迷们泼了一盆冷水。汪曾祺是文学世界里的“短篇小说大王”,可是在现实世界却没有自己的房子。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家乡。姚维儒先生在《汪曾祺的房屋梦》《也谈<皮凤三楦房子>原型》一文中,深为汪老抱不平。汪曾祺读大学时跟苏南籍的高中女同学章紫通信,章紫的妈妈警告自己的女儿说:“你爸爸不喜欢苏北人,他知道了,会不高兴的。”看来苏南对苏北的歧视,早就有了。后来章紫还到位于北京蒲黄榆的汪曾祺家做客,会做饭的美食家汪曾祺悄悄地说:“当年学校的事儿,不要多说。”可能是指他跟夏素芬的事。(《汪曾祺的江阴情愫》)高邮方言中对小孩的称呼是“伢子。”(水做的高邮——读汪曾祺《我的家乡有感》)高邮县城居民将蔬菜腌制品统称为“咸”。百里之外的临泽,将咸的概念涵盖到整个菜肴。明明一桌子菜,还谦恭地说“今天不得咸招待你们,不好意思”。(《又到初冬腌菜时》)一座城市,无论大小,从舒服过日子的角度讲,但凡早点品类丰富,味型多样,售卖吃食的摊点或者小店随处可见的城市,就是幸福指数高的城市。反之即便楼房盖得再高,马路修得再宽,绿化再好,若早点品种单一,且摊点或吃食店打着灯笼都难找寻的城市,居民们的幸福感又从何而来。(《糜饭饼子论对卖》)同样是服务行业,姚维儒先生在过去的招待所和澡堂的体验完全不同。工作之后出差都时兴住招待所,因为招待所便宜,但住这种地方有时还必须有关系,不然你没床位。在身份证尚未诞生之前,住宿要凭介绍信,一到过年过节或遇上重要会议,招待所就会清理外来旅客。一进招待所迎面就是住宿须知,一副冷漠的面孔。招待所的一景就是大清早总会闯进来一位半老的女服务员,连个门都不敲,看也不看睡在床上的那几位,换过暖水瓶后就扬长而去。工作后有一次我与一同事出差到临泽,住宿在镇招待所的一个老式楼上,一个大通间八张床也就我们两个旅客,那天寒冷的北风吼了一个下午,气温骤降,冻得我们直打哆嗦。为了御寒,我们同睡一张床,拿了五六床被盖上,夜里又来了旅客,从我们身上拿走了三床被,身上自觉轻了许多,但温暖并没有由此减弱。那个年代住宿都流行一间房间住着几个人,而且互不相识。有一年我住在一家招待所里,4个晚上,邻床共换了3位。当时出最多的就是采购员,这些采购员都很活络,也很热情,有的竟成了朋友,回去后还不时地有书信往来。(《住宿》)你可不要小看浴室跑堂的,可谓八面玲珑,毛巾朝肩上一搭,到处招呼。来了什么客,称呼什么,有什么爱好与要求,他一目了然。他们也善于察言观色,浴客之间有什么误会纠纷,他们也许打个哈、一声笑就能化解。浴客递上的香烟,有时来不及抽,就往耳廓上一夹,又忙着招呼其他人了。当浴客少些人了,他们也会抽起烟来,望着进进出出的浴客,仿佛有"收获丰收"的喜悦。(《澡堂子》)2019年,深圳卫视曾到高邮拍摄汪曾祺专题片。姚维儒先生出镜时指出大淖一带是高邮的城乡结合部。姚维儒先生向摄制组介绍《大淖记事》里面的文学地理,以及十一子与巧云“野合”的沙洲,仿佛一下子触动了他们的兴奋神经。陈导说“正式拍的时候你这么说就OK了!”(《深圳卫视拍摄汪曾祺专题片纪实》)高雪是小说《徙》中的主人公。高雪一心想读国立大学。读大学以后呢?汪曾祺幸运的考取了高雪梦想中的大学,却没拿到毕业证。大学毕业还是要教书,在昆明教书、在上海教书、在武汉教书。在60年代,高雪的丈夫汪厚基被划为“地主分子”,只发生活费,生活所迫,汪厚基的续弦妻子戚宝英竟操起弹弓弹起了棉花,担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姚维儒先生仍然清楚地记得戚宝英弹棉花的场景,似乎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别致、那么美。(《高雪——姑母的继母》)《皮凤三楦房子》的原型高天威,是黄埔军校七期一总队辎重科学员,专门与外国教官学习汽车训练。高天威曾被国民党抓进南京雨花台集中营,解放前夕以政治犯名义被释放。解放后先分配到扬州公安局戒毒所,后调入扬州师范学院从事后勤工作,后被定为右派边缘下放到六合劳动改造。高天威的妻子的是高邮人,高天威搬家到高邮。为了生计,高天威在高邮县城中市口向南约60米处,开了一个修鞋铺。高天威多才多艺,多能鄙事。他不光修鞋,还修汽车,补汽车轮贴。火补这个手艺就是他的首创——将要修补的轮胎用螺丝固定后加温,乳胶遇热融化后黏合度更高,粘贴剂也是他亲手调配。因为他的手艺高超,所以他的生意总比其他同行好。落实离休政策后的高天威,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子女都长大成人,他再也不要做修鞋匠了。他几乎每年都会去北京等地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高天威于2003年病故,享年89岁。(《也谈<皮凤三楦房子>原型》)汪曾祺在上海的那段时间与巴金、萧珊夫妇接触较密,也深受其影响,巴金也比较认可汪曾祺。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中的一种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8篇《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囚犯》《鸡鸭名家》《落魄》《邂逅》。《邂逅集》一书对汪曾祺的一生创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汪曾祺与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