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读起汪曾祺的?
文摘
2024-10-09 21:31
江苏
一份小学语文教辅书上,有汪曾祺写的鸭蛋,下面有简介江苏高邮人。我想,鸭蛋有什么好写的?谁的家乡没有?过去农村宴席上的冷菜拼盘里面,必摆一圈切成瓣的松花蛋或咸鸭蛋。语文习题上,还遇到过汪曾祺的《戴车匠》、《侯银匠》等。我和汪曾祺还有一个特别的缘分,名字里面都带一个“祺”字。大约小学四五年级时,新学期分班报到,我便自我介绍是“汪曾祺的祺”,遗憾的是没有几个能写对的。真正让我对汪曾祺产生兴趣的,是高中语文书上的一篇《金岳霖先生》。这里面提到了逻辑,提到了小说和哲学的关系,提到了林徽因。仓央嘉措和林徽因都是那个时期比较热门的话题。我专门阅读汪曾祺的时间比较晚,直到2017年, 我二十四岁那年。那年阅读汪曾祺的直接原因,可能跟看到盐城地方历史文化学者许正和先生写的《小户人家的恩物》有关。过去一直认为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那么学生的水平应该不如老师。所以我先买了一套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沈从文全集》,沈从文的书,我只看了《湘行散记》和《从文自传》,其他的都读不进去,包括他的代表作《边城》。老师的书看不进去,那就看学生的吧!嘿!汪曾祺的书,一下子就看进去了。我一鼓作气阅读了天津民出版社的《人间滋味》、《人间草木》、《人间有戏》,和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忆昔》、《食事》、《天鹅之死》。这两家出版社的三卷本内容有重合的地方,不过基本上涵盖了汪曾祺作品的精华部分。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大淖纪事》等,我都是从这几本书里面才知道的。《大淖纪事》里面锡匠请愿,可谓是民国版的“人民的名义”。广陵书社还出版过汪曾祺地域文学卷,分高邮、昆明、张家口、北京四卷。注曾祺的确是个走到哪,吃到哪,写到哪的作家,他能随遇而安。这一年夏天阅读汪曾祺,还有个小插曲,我在潘黄镇安安静静地看书,看汪曾祺。火热的天气,几个跟我差不多天的年轻人,一男两女,上门推销健身中心。见我婉拒,男生感慨:“怎么现在的年轻入就不注重健康呢?”一个女生见我桌上的《天鹅之死》,念了书名,欲言又止……拉了一下男生,走了。我有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词汇,比如《名优逸事》里面的“自奉甚薄”,比如《合锦》里面的“刻薄成家”等。受“刻薄成家”一词的影响,我还专门哄母亲抄写了一份《朱子治家格言》,作为我们家家风建设的一项内容。而我跟父亲的关系就欠佳了,我曾专门拿着汪曾祺写的《多年父子成兄弟》给父亲看,父亲览之不悦,斥之“不讲纲常,父子怎么成兄弟?”父亲虽然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但他的思想是旧的。母亲在我的影响下,阅读过梁实秋和汪曾祺,母亲对《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的看法就很开明:“汪曾祺的父亲那个时候能够把多年的父子处成兄弟,是不可思议的一代人,而他跟他儿子之间是一种延续。儿子虽然没有父亲那样的名气,小时候做的一件事让我觉得更有担当。感觉他们这一代人的胸襟,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虽然平凡,但足够优秀,在那个时代,而且与时俱进、不改初心的那种。没有说年轻人说吃个薯条,他们反对,而且自己还尝尝的那种,就是那种感觉。”我还浏览了一些研究汪曾祺的书。其中,陆建华是一个桥梁。陆建华是高邮人。通过搜索陆建华,我发现了赵德清先生创办的“汪迷部落”微信公众号,更新活跃。这个名字很好,符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我于2023年6月首次到高邮汪曾祺纪念馆参观,加入了“汪迷部落”文学社。部落提出了“小温大爱 人间烟火”的宗旨,组织“汪迷讲坛”、专题读书会等活动,汪曾祺研究可谓走进了新时代。汪曾祺不仅是高邮的一面旗帜,还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旗帜。汪曾祺,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