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汪情深》读后感

文摘   2024-12-03 22:45   江苏  


《忆汪情深》读后感

汪迷朋友们都知道,汪曾祺的第一部作品集《邂逅》。但据陈武先生考证,汪老最初拟定的文集名称叫“风色”,出自司空图的诗句“风色入牛羊”,汪老认为“风色是最缥缈,然而其实是最具实在的。”对于《邂逅》的稿费,汪老在致沈从文的信中表示要“为父亲买个皮包,一个刮胡子的电剃刀,甚至为他做一身西服!”真是父子情深啊!高邮汪曾祺纪念馆里面那张汪曾祺父亲穿西装拍的照片,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汪曾祺用稿费给老爷子置办的。1981年,汪曾祺第一次回高邮时,金实秋观察到汪曾祺用电动剃须刀。这在当时,恐怕已经走在潮流前线了。哪里知道,汪曾祺在解放前就已经接触电动剃须刀了,并且还打算给自己的父亲买一个。
陈武先生阅读《地瓜》后,想起了自己童年的呃痛苦经历。地瓜丰收后,保藏不易。大人们趁着月色将地瓜拐成片片,孩子们一担担挑到田里晾晒。天阴要下雨,再一片片拾起来,挑回家。可还没有挑完,天又晴了……陈武先生认为再没有比这种重复的无效劳动让人辛苦和痛恨了。陈武先生还据此写过一个短篇《丰收的地瓜,我的愤怒》。
陈武先生曾到长春一游,在一啤酒摊喝啤酒时忽逢暴雨,气温骤降,冷得够呛,让服务员拿来两块桌布披在身上。
汪曾祺曾被补划为“右派”,据徐强先生考断,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为时任《民间文学》的编辑路工。
汪曾祺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小康读物”。大家生活都小康了,或者接近小康,可以有闲情读书了。如果是在一个战乱年代,很少有人有闲情逸致去看他这种散淡的、平和的,在细微处见精神的文学作品。
陈武先生也曾尝试写“汪味”小说,如《食品站的老余和收购站的老庞》《民政局长和他的女儿》,虽然或多或少都收到汪曾祺的影响,却是形像神不像,甚至形神皆不像。陈武先生发现汪曾祺的小说不是那么好学的,他的那种语言,那种语感,那种“味”,要有多少古典文学的修养啊!要受到多少传统艺术的熏陶啊!
“汪味”小说的特征有哪些?愚以为第一要义是追求和谐,核心是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基本要求是贴着人物写,根本方法是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2024年12月3日


       

祺园文谈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