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从寻源到付款(S2P:Sourcing to Payable)
需求管理:识别和定义企业内部的物资或服务需求。
供应商管理:寻找、评估、选择和管理供应商,包括供应商的准入、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
采购寻源:通过询价、招标、竞价等方式确定最优供应商和价格。
合同管理: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交货、质量、价格和付款条款。
采购订单管理:下达采购订单,跟踪订单状态,确保按时交货。
收货与检验:收货时进行数量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订单要求。
库存管理:对收货的物品进行库存管理,包括入库、存储和盘点。
发票和付款处理:收到供应商发票后,进行核对、审批和付款处理。
1.2 从计划到产出(P2P:Plan to Produce)
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排程。
物料需求计划(MRP):根据生产计划计算所需的物料和资源,确保物料供应与生产需求相匹配。
采购与库存管理:根据MRP结果,进行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确保生产所需物料的及时供应。
生产执行:按照生产计划执行生产活动,包括机器设置、作业调度和生产监控。
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成品产出:完成生产后,对成品进行最终检验和包装,准备出货。
生产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用于改进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率。
2.1 从订单到收款(Order to Cash, O2C)
订单管理:接收客户订单,进行订单审核和确认。
信用检查与审批: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批准订单。
订单履行:安排生产或采购,准备发货。
发货管理:组织物流,确保产品按时送达客户。
发票开具:根据发货情况开具发票,并发送给客户。
收款处理:跟踪客户付款,进行收款确认和银行入账。
账款管理:管理应收账款,包括催收和坏账准备。
财务报告:更新财务报表,反映收入和应收账款变动。
2.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质量规划:确定质量目标和标准,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控制: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质量保证:通过预防和评估,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质量改进:持续改进产品和流程,提高质量。
客户反馈:收集和分析客户反馈,用于质量改进。
质量培训: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升质量意识。
质量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工具分析质量数据,指导决策。
2.3 管理财务、资金与预算(Finance, Treasury, and Budget Management)
财务核算:记录和报告企业的所有财务交易。
资金管理:管理和优化企业的资金流动,包括现金流和流动性管理。
预算管理:编制和监控预算,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财务报告:准备和分析财务报表,为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监控和控制企业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控制财务风险。
投资决策:对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和管理。
合规和审计: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配合内部和外部审计。
三、基础数据管理、应用系统管理
3.1 基础数据管理
主数据管理(MDM):主数据是指在企业多个业务部门和系统中共享的关键数据,如客户、供应商、产品、员工等。MDM的目标是确保这些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定义,以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部门间的一致性。
数据质量控制:监控和提升数据质量,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集成: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数据不受未授权访问和泄露,符合数据保护法规。
数据治理:制定政策和流程,以管理和监督数据的使用和维护。
3.2 应用系统规划
业务需求分析: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支持点。
技术评估:评估现有技术平台和新兴技术,以确定最适合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
系统架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技术架构,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库。
项目规划:规划系统实施项目,包括时间表、预算和资源分配。
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缓解措施。
系统整合:确保新系统能够与现有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和流程的无缝对接。
3.3 IT治理规划
IT战略规划:确保IT战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一致,支持企业的长期目标。
IT治理框架:建立IT治理框架,如COBIT、ITIL等,以提供IT管理和服务的指导。
IT政策制定:制定IT政策,包括数据管理、信息安全、IT投资和IT项目管理等。
IT风险管理:识别和管理与IT相关的风险,确保业务连续性和合规性。
IT绩效评估:定期评估IT部门的绩效,确保IT服务的质量符合业务需求。
IT投资决策:制定IT投资决策流程,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和回报。
IT人员管理:管理IT团队,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
✦ 236页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