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页PPT | 企业IT治理架构:整合集团管控、IT能力规划、IT服务台、年度计划与监督机制,推动集团模式创新

文摘   职场   2024-09-29 16:55   广东  
企业IT治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系列流程和结构,用以确保信息技术(IT)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并支持企业运营。它涉及对IT决策权的分配、监督和控制,以增加企业价值,管理风险,并优化资源使用。IT治理通常包括制定IT战略、确保IT投资的合理性、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合规、提升IT服务管理质量等方面。

一、集团IT治理模式、战略管控和IT治理

集团IT治理模式、战略管控模式和IT治理框架是确保企业信息技术战略与业务目标一致性的关键组成部分。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者:

  1. 集团IT治理模式:集团IT治理模式是指集团公司如何管理和指导其下属企业或部门的信息技术决策和活动。这种模式通常包括集团总部和下属企业之间的权力分配、决策流程、责任和问责机制。集团IT治理模式可以是集中式、分散式或联邦式,具体取决于集团的业务需求、组织结构和管控策略。

  2. 战略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模式是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或业务单元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通常负责制定整体战略方向,而将日常运营决策权下放给下属企业。战略管控模式强调对关键战略决策的集中控制,如资本分配、关键人事任命、重大投资决策等,同时允许下属企业在运营层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3. IT治理框架:IT治理框架是一个组织用来指导其IT管理和决策的一系列标准、政策、流程和组织结构。它为IT治理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以确保IT活动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一致。常见的IT治理框架包括COBIT、ITIL、ISO 27001等。IT治理框架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 IT战略规划

  • IT治理结构和角色定义

  • IT风险管理

  • IT绩效评估

  • IT资源管理

  • IT流程和服务质量管理

二、企业管控模式和IT能力蓝图

企业管控模式和IT治理模式是确保企业能够有效管理其业务和信息技术资源的两个关键概念。同时,IT能力蓝图的七个能力域是构建和维持有效IT治理的基础。

2.1 企业管控模式

企业管控模式是指企业如何通过其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这种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2. 目标设定:明确企业各个层级的具体目标。

  3. 资源配置:合理分配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

  4. 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

  5. 绩效监控:跟踪企业运营效果,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2.2 IT治理模式

IT治理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和指导其IT资源和活动的模式,以确保这些资源和活动支持企业的整体目标。IT治理模式通常包括:

  1. IT战略规划:确保IT战略与企业战略一致。

  2. IT治理结构:定义IT决策权和责任的组织结构。

  3. IT绩效管理:评估IT活动的效果,并与企业目标相对照。

  4. IT风险管理:识别和管理IT相关的风险。

  5. IT合规性:确保IT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3 IT能力蓝图的七个能力域

IT能力蓝图是指一个企业构建和维持有效IT治理所需的能力领域。这些能力域包括:

  1. IT战略:定义IT愿景、目标和指导原则,以及如何衡量IT价值。

  2. IT管理:涉及IT决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

  3. 架构管理:确保IT架构支持业务流程和信息交换。

  4. 建设实施:涉及系统实施和投入生产服务的过程。

  5. 服务管理与运维:计划、提供和度量日常运行服务。

  6. 信息安全:保护企业信息及相关资产免受威胁。

  7. 人力与资源管理:管理IT人力、知识及财务资源。

三、IT能力定义和IT组织优化

3.1 IT能力定义

IT能力定义是指明确组织内部IT部门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以及这些能力的具体实现方式。这些能力确保IT与业务目标一致,并支持企业战略。以下是一些关键的IT能力定义:

  1. IT战略制定:理解业务战略,定义IT愿景、目标和原则。

  2. IT治理框架规划与管理:设计和监控IT治理框架,以适应业务变化。

  3. IT创新管理:跟踪技术趋势,评估新技术对业务的影响。

  4. IT价值衡量:评估IT绩效,确保IT成本透明,理解IT对业务的影响。

  5. 沟通IT愿景与目标:向组织内外部沟通IT战略和规划。

3.2 IT组织转型和优化

IT组织转型和优化是指调整IT组织结构和流程,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变革。这包括:

  1. 调整组织结构:创建更灵活的团队结构,以支持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2. 提升技能和能力:培训和发展IT员工的技能,以适应新技术。

  3. 优化流程:改进IT服务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4. 采用新技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IT服务水平。

  5. 外包和共享服务:评估和实施外包策略,建立共享服务中心。

3.3 部门职责

部门职责是指IT组织内部不同部门的角色和责任。例如:

  1. 规划管理部:负责IT战略规划和标准制定。

  2. 需求管理部:负责管理业务需求和项目立项。

  3. 应用技术部:负责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技术支持。

  4. 管理应用部:负责管理层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维。

  5. 运营应用部:负责运营层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维。

  6. 决策支持部:负责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分析。

3.4 信息化能力分类

信息化能力分类是指将IT能力按照其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组,以便于管理和优化。常见的分类包括:

  1. 战略与规划:涉及IT战略制定和规划管理。

  2. 建设:涉及应用技术、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

  3. 运营:涉及服务管理、运维和业务支持。

  4. IT综合管理:涉及综合管理、风险管理和IT采购。

  5. 业务关系管理:涉及业务需求管理和供应商管理。

  6. 架构与标准管理:涉及架构管理和IT标准制定。

  7. 解决方案开发:涉及系统开发和质量管理。

  8. 交付、支持与运维:涉及服务交付管理和服务支持管理。

四、信息化年度计划、预算和监管

在讨论信息化年度计划、预算、监督现状与问题,以及集团服务台模式和信息化计划编制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4.1 信息化年度计划、预算、监督现状与问题

   现状与问题

  1. 年度计划与业务脱节:信息化年度计划可能没有与企业的整体业务计划紧密结合,导致执行上的随意性和缺乏方向性。

  2. 预算不足:IT预算可能未能充分反映实际需求,导致关键项目和维护工作资金不足。

  3. 监督与考核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信息化项目执行效果难以评估,责任不明确。

  4. 下属企业差异大:不同下属企业在信息化能力和意识上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改进措施

  1. 加强计划与业务的整合:确保信息化年度计划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业务需求紧密结合。

  2. 增加预算投入: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合理增加IT预算。

  3.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化监督和考核体系,确保项目按计划执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4. 统一标准和指导:为下属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指导,缩小企业间的差异。

4.2  集团服务台模式

   服务台模式

  1. 统一服务入口:建立一个统一的服务台,作为所有IT服务请求的入口,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和效率。

  2. 分级支持:服务台初步解决问题,复杂问题转给二线技术支持。

  3. 信息联络员:在各下属企业设立信息联络员,作为服务台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提高沟通效率。

   服务台支持模式

  1. 集团总部服务台:支持集团统一建设的系统。

  2. 下属企业服务台:支持下属企业自主建设的系统。

4.3 信息化计划编制

   编制步骤

  1. 需求收集:收集来自各业务部门的IT需求。

  2. 资源评估:评估现有资源和预算,确定可实施的项目。

  3. 项目规划:根据需求和资源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表、预算和资源分配。

  4. 风险评估: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5. 审批流程:通过内部审批流程,确保计划符合企业战略和预算限制。

  6. 沟通与协调:与相关部门和团队沟通,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信息化计划内容

  1. 项目列表:包括所有计划实施的IT项目。

  2. 预算明细: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预算。

  3. 时间表:明确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4. 责任分配: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人。

  5. 监控和评估机制:建立项目监控和评估机制,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  25页PPT方案,仅展示部分 

  ✦——

数智战略
提供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运营管理规划方案和咨询。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