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反面案例:不作死就不会死

文摘   健康   2022-12-16 21:01   四川  
我还是太嚣张了。

昨天晚上的时候我喉咙发痒,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好多朋友嘱托我“吃药的同时千万别喝酒”,完全同意,因此我选择不吃药先喝酒。

恰好昨晚朋友约我吃饭,在一家味道不错的豆花火锅,都是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我们边吃边聊“职业选择和城市选择”。吃完后,转战到一家精酿酒吧,进了酒吧,秉持着知情原则,我跟老板说我可能阳性了,结果老板见怪不怪地说:“没事,在坐各位基本都是阳的。”

听完我大为放心,瞬间失去了道德压力,和朋友上到二楼,要酒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此刻我的嗓子还是又痒又痛,喝刺激性比较强的啤酒对咽喉和呼吸道都压力颇大,老板看出了我的担忧:“那来两杯烈酒吧。”

我们三人在小小的酒吧二楼,就着烈酒畅谈人生,从八点多聊到凌晨一点多,兴致未尽,但另外两人都有些脸红了,我意外地感觉喉部的不适感在减轻。纠结是否离开,虽然不舍,但在非常时期,年轻人还是要保持略微健康的作息,当走时就该走,我们相约下次相聚,然后分道扬镳。

半夜一点多,酒吧外的空气凛冽清新,我只穿了一个薄绒外套和一件迪卡侬的速干短袖,但我丝毫感受不到冷意,酒精的麻痹作用让我感觉整个世界都非常友善。今晚过后,我总该有症状了吧?

第二天醒来,睡了八个多小时,精神抖擞,除了喉咙仍发痒外,没有其他的症状。那一刻我有些失望,一个群聊里大家讨论自己的症状,有个群友一天后症状就好了,我不甘示弱,也述说我自己的经历:

“照顾了阳性朋友三四天,昨天终于开始嗓子痒,但不难受,晚上喝了两杯烈酒后痒的感觉消退不少,今天早上起来还是微微痒,没发烧没鼻塞身体也没酸痛,有一点痰。”


大家纷纷表示羡慕,接下来,感染症状不明显的群友一一站出来现身说法:自己的症状有多轻、自己的毒株有多无力。仿佛要选出一个最优越的奥式毒株,这病毒,不过是我们用来比较的一个小东西。


我乐在其中,但仅仅过了一个多小时,事情就开始起了变化,先是我的手脚逐渐变冷,忍不住开始哆嗦,只要不开暖气,身上就会起鸡皮疙瘩,头部开始逐渐变得沉重,在脑袋后半部分,像加入了一个小小的铅块,呼吸有些急促,臀部、四肢关节都出现了轻微钝痛感。


这时,我还在外面赶路,没有到家,路上的寒风一分一秒都在变得更凌冽,我不断哆嗦着,戴上了口罩,摸摸自己的额头,依靠我敏锐的人体触感,我预判我是37.4度左右的低烧,回家,我信心满满一量:38.6度。


失策了!身体变得越来越难受,包括呼吸不畅、头部作痛、四肢冰凉。一个念头忽然升了起来:要是我昨晚不是去大大咧咧地喝酒,而是好好休息、喝水、睡觉,会不会今天好一些?


我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但按照常识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喝酒会让人免疫力降低,病毒更容易入侵。我们可以不惧怕病毒甚至蔑视它,但我们不能不尊重常识本身。


这就是作死,不尊重常识。


在一些关心我的朋友群聊中,他们说:“不怕病也不主动染病”、“说得再好我都不想感染新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体质不要误带入他人”。这些都是很朴素的常识,但我之前忽略掉了。


我清楚我们这些等不及想早点阳的人群心理:在面对一件避无可避的事件时,还不如痛痛快快地给我一刀。等待是令人焦虑的,在这个时候,也许更需要体察自己的焦虑,保持耐性,让这个传染的周期拉长,这也许会让社会、医院在处理这个传染病的时候更加从容。


此刻,我的体温仍在缓慢爬升,也许到了39度了,四肢冰凉,但我泡了脚,喝了热水,身体的暖意开始回复,比38度的时候身体反而更加舒服。冷的时候想办法让自己热一点,这就是常识。


我没打疫苗,但平时经常锻炼,因此我打算再挺一挺,先不吃药,靠自身的免疫力和病毒抗衡。吃药也需按照用药常识,该吃时就吃。


以我为鉴,祝大家不作死,不焦虑,尊重常识,早日蹦跶。

老四和老十五
刻意想要去探讨严肃和沉重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