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而有异,异中求同”这一处世哲理出自《易经》第三十八卦睽卦,强调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在共同点中识别差异的智慧,是处理复杂多变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钙化病变因其形态多样、分布复杂等特点,给介入治疗带来了诸多难题。就如同《易经》中所揭示的“同而有异”,不同患者之间的病变情况千差万别,每一位患者、每一处病变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异”。在4C研讨会上,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经验的术者,分享各自在钙化病变治疗中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本期,严道医声网采访到4C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建龙教授,来看4C如何从各自遇到的“异”出发,在一次次思想碰撞、融会贯通中,逐渐挖掘出那些宝贵的“同”。
“4C研讨会是个闭门会议,我们讨论的病例不全是成功的‘范例’,那些失败的‘教训’同样价值连城。所以,希望大家能把那些真正值得探讨的内容带到会上来。技术的进步往往源于思想的火花碰撞,期待大家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在不同的观点中找到共鸣,把更棒的理念传播开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王建龙教授
01
带着“问题”去,取得“真经”回
“异中求同”,在于整合多元力量,唯有开放创新,方能接纳“不同”,凝聚“不同”;也只有积极权变、互信互助,方能在同的大原则下,达成“不同”间的和谐统一。
在处理不同类型钙化病变时,虽然具体的手术策略和器械选择可能大相径庭,但在追求最小化并发症、最大化血管通畅性这一治疗目标上,所有术者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在每月举办一到两期,频率高、规模小、讨论质量高的模式下,4C成员们积极开展病例讨论,掘出隐藏在不同病例背后的共性规律。这种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的过程,正是“异中求同”的一个生动例证。
瞄准难点“破题”,紧盯需求“出招”
鉴于冠脉钙化病变在介入治疗领域属于棘手难题,王建龙教授常与4C这群“介入爱好同道”探讨相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大家萌生了让更多成员聚在一起共同研讨的想法。
如今的4C研讨会,正在频繁走出去,“织”就一张学术联动的开放网络。
过去一年里,4C以京津冀地区为起点,逐步向外辐射,从北京出发,一站接一站地推进,目前研讨活动的足迹已从京津冀拓展至济南、秦皇岛等地,全力推动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4C究竟有怎样的独特魅力,得以如此高频地走出去?
“交朋友、学技术、分享经验”的办会理念,便是关键所在。对此,王建龙教授有着自己的感悟:“4C会议以病例为切入点,围绕钙化病变的理论、处理方法和手术模式展开讨论。当大家共同面对问题时,能够激发出新的想法和操作理念,并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整个过程是不断推进和递进的,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完整循环。”
在这样的研讨氛围里,4C成员们既会在细节上“较真”,又不会忽视整体的“大局”,既能碰撞出新奇的创意火花,又能稳稳地守住那些宝贵的老经验,一步步搭建起崭新的理论大厦。前来参会的介入术者,通常是带着“问题”而来,怀揣着满满的“秘籍”而归。
02
传火种,燃新薪
传承是火种,创新是薪火,两者相辅相成,方能燃起时代的熊熊烈火。
4C巧妙架起高效沟通的“学术桥”,让临床心得互鉴、学术硕果共享、专业人才共育,携手攻克治疗难点、突破技术瓶颈,共同提升国内冠脉钙化病变治疗水平。王建龙教授表示,4C成员群体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这些中坚力量在实战中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打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秘籍”。
“是什么让我们聚集在一起?”
在谈话中,王建龙教授透露,成员们怀揣着共同的初心与使命:“在攻克冠脉复杂钙化病变的漫漫征途中,4C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不仅要传承既有的方法、理论与操作技巧,还需逐步构建并发展出适合当下术者的操作规范与理论体系,进而将这些成果传递给新一代术者,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代际传承与创新。”
“伸手!接棒!跑!”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
在介入治疗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王建龙教授,深有感触地指出:那些勇闯无人区、敢于向未开垦的荒野发起挑战的先行者们,总能邂逅别样的奇景,拓出一片新天地。
回首自己一路走来的职业生涯时,王建龙教授分享了他的“经验三部曲”:“首先,在实战中不断累积自己亲手处理的病例,这是‘第一手资料库’。其次,要积极与前辈和同行们交流,像海绵一样吸收他们的宝贵经验,掌握标准化的处理技巧。最后,将这些经验进行深度的理论加工,构建起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雕琢这些理论,使其日益丰满和完善,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坚实的指导。”
4C为青年介入术者铺设了一条职业成长的“快速跑道”。在这里,他们能与各式各样的复杂病例“短兵相接”,观摩专家们如何巧妙“过弯”,领悟其处理思路与技巧,从而在专业成长的赛道上风驰电掣,迅速完成从新手“起跑”到熟练术者“领跑”的完美接力。
03
画好“同心圆”,打好“组合拳”
在冠脉复杂钙化病变的前沿阵地,可供选择的介入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新技术、新理念的探索正不断深化。那么,临床上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新式“武器”来攻克复杂钙化病变呢?
画好学术“同心圆”,打好技术“组合拳”。王建龙教授坦言,巧妙运用现有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与优化组合,能大幅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将并发症降至最低。这种技术的“混搭”优势在于,它能根据不同病变的“个性”,发挥各技术的“特长”,让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些前沿技术如轨道旋磨、超声导丝等虽在国内尚未广泛‘露脸’,但其在冠脉钙化病变治疗中的潜在价值让人‘摩拳擦掌’。此外,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手术,以及病变评估的智能化,这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将使得未来冠脉钙化病变治疗更加高效和安全。”
一直以来,4C也鼓励术者们在临床一线大胆尝试新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方法。这种积极推广和创新机制,不仅加速了新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华丽转身”,更为冠脉复杂钙化病变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着整个行业向着更高效、更精准的未来疾驰。
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跋山涉水仍行而不辍。
前路多坎坷,远航风浪高。放眼未来,攻克冠脉复杂钙化病变的征程上,挑战如影随形,难关接踵而至。采访最后,王建龙教授发出愿景:在4C的旗帜下,我们将继续乘风破浪,把该做的事做扎实,用自身的笃定抵御外界的变幻莫测,便能在“同而有异”的病变迷局中,挖掘出“异中求同”的治疗之道,真正做到“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笑看潮起潮落”。
专家简介
王建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4C创始人
翟光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扫码进入4C专栏,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4C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