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夏志清论宝黛钗

健康   2024-10-19 06:24   北京  

🏮 潇湘馆听琴赋  | 红楼梦赋图册.清.萧山青士沈谦.赋.盛昱录.清同治十二年绘本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把《红楼梦视为一个爱情故事,他们认为这个故事应该有个大团圆的结果,抱着这种心情阅读时,天生一对的黛玉和宝玉的爱情竟然是一场空,实在叫人不敢想象。

光说三角恋可能会给读者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红楼梦》只不过是寻常的浪漫爱情悲剧,事实上《红楼梦》卓然而立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理由即在于其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别有兴趣,即使是配角也赋予活灵活现的个性。


黛玉



🏮 金陵十二钗正册.黛玉 | 卡内基梅隆大学波斯纳中心藏



最接近宝玉的四个女主角中,宝钗和袭人是明达的人,而黛玉和晴雯是感性的、神经质的和不切实际的,她们都死得早,而她们的仇家却伴着她们的男人颐享天年。

宝玉心胸广阔,能自我超越,黛玉却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神经病患者,所作所为皆可招致自我毁灭。她吸引宝玉的不仅是那纤弱的美人胚子和诗人的气质,还有她那不与人苟同的性格——一种永远都想不开的自我迷恋。毫无疑问,林黛玉具体表现的一定是作者非常欣赏的一种美。

黛玉之外,至少还有四个女孩具有可与之比拟的相貌和感性:秦可卿、香菱、晴雯和妙玉

一个自恋的人,即使在观赏天然美景时,也不会忘掉她自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宝钗的金锁相当神秘,锁和玉构成一个幸福的组合,虽然黛玉知道宝玉偏爱她,但仍觉得少了一种明确的证物,像宝钗的金锁那种,于是她变得很爱攻击敌对者。另一方面对宝玉则更加的苛求,所以到最后她认为属于自己的证物,即宝玉送的两条旧手帕,她在上面题诗,然后在死之前烧掉,事实证明此证物完全无效。

如果林黛玉是个悲剧人物的话,那么她的悲剧及在于她那种固执的不切实际,在于莫名其妙的老爱捣自己的蛋,以消极夹带攻击性的行动来发泄情感。日子久了,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变成一个被冷落的肺病患者,沉溺于自恋中的可怜虫。

中国读者一向把黛玉看作下凡的仙女,是一位才华出众多愁善感的美诗人,她的纤弱似乎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她的善良似乎连宝玉也配不上她。然而如此这般的意象把一个复杂的人物过于简单化了。

在小说的设计中,黛玉以泪还债,但这些“泪”实际上只有自怜自叹而无感激之情

黛玉缺乏的是仁慈或慷慨的品性,从智力上讲,她是有能力获得这种自知能力的。


🏮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黛玉对她未来的婚姻日夜焦虑,而宝玉的希望则是使所有女孩从婚姻的枷锁中释放出来。

死的时候,她的吐血、焚稿、断气也完全适用非宗教的写实笔调写出的,但这场没有寓言调剂的悲惨情景,可能是有意把女主角从哲学角度看成只是苦恋爱情的牺牲者。

她最后半句话是:宝玉,你好……





宝钗

🏮 金陵十二钗正册.宝钗 | 金陵十二钗正册.卡内基梅隆大学波斯纳中心藏


有些评论家总觉得宝钗比不上黛玉,多半是由于本能的重感性而轻识见,宝钗是个贤惠而温顺的女孩,特别是自从她名分上得到他的男人之后。

我们可以理解会有读者把她的优点也加以蔑视。宝钗接受一个女子在理教社会中的角色,相信一个学者有责任通过考试做官来证明自己有用。而黛玉轻视八股和做官只是加深了她孤芳自赏的倾向。

钗黛两人在天份上不分伯仲,都是没爹的孩子,寄食于亲戚家。宝钗还有一个不和谐的家庭,她必须像圣人一样发挥忍耐和谦逊的能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大家可以接受的道德形态。当然宝钗还是一个完美的妻子,最后不得不顺从贾母的意志,去侍奉一个垂死的白痴而牺牲了自己


🏮 滴翠亭扑蝶赋  | 红楼梦赋图册.清.萧山青士沈谦.赋.盛昱录.清同治十二年绘本



钗黛由最初的情敌最终成为好友,在长辈的控制下,对未来的婚姻都一样身不由己。如果长辈选择宝钗做新娘,也绝非出于为她的幸福考虑。冲喜是这些长辈们的残忍和极端的自私自利,要付全责。

宝钗得到他的情人,而情人却已经变成一块石头。




宝玉

🏮 贾宝玉神游太虚观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贾宝玉这位年轻的贵族,之前的确是块宝玉,之后却变成了石头。

在一个邪恶的世界里,怀着怜悯之心去爱人会被认为是白痴的。

宝玉获得解脱后,决心要放弃的不是他的感官自我,而且是他悲天悯人的性格,这样才可以从他长期为人间痛苦而悲伤中解脱出来,他怀着孤绝的决心在追求神圣的超脱之路。

虽然宝玉曾一度安慰自己,幻想在贪与恨的沙漠中保留一小片绿洲,到最后却不得不面对那无法避免的悲剧,因为他无法疏解爱与个人解脱这两个相反要求之冲突,他的严酷考验具有如此压倒性的悲剧感,在决定放弃这个世界时,我们可以说宝玉穿上了一领皇帝新衣式的袈裟,它比起以爱和怜悯织成的人服来。

一个醒悟的人,对其过去的经历是不会感兴趣的:怀旧情绪,对佛家隐士也该同基督圣徒一样,是个完全陌生的心灵习惯。


🏮 宝黛读西厢 | 《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谈虎斋
余生也晚,余脑子也不够使,四书五经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见了有字的石头走不动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