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注意以下诸关键点:
①传说中的河图即后来的阴阳图。它的原型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和商代青铜器的图案中。
②传说中的洛书即九宫图。它的异形符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中,商代的青铜器中罕见存有。
③天极即北极星,是上帝神,它的形象保存在苗族服饰图案中。在商、周的青铜器中,它的符形由盛而衰,与王权的长消相符合。
朱熹 《周易本义》
📜 玉版上的洛书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 彩陶上的洛书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管子》说:河出图,洛出书,其中河指黄河,洛指洛水——就是《洛神赋》的洛水。
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东西?秦一统中国之后,就处于完全不知道的状态。
朱熹想弄明白,他有个弟子叫蔡季通。蔡季通的特长是对图册很了解,于是朱熹让他将河图、洛书寻找出来。于是蔡季通顺长江三峡入蜀,后来还真的将河图、洛书找到了,千里迢迢拿回来。朱熹把它们放在了《周易本义》的篇首,就是下面这两张图。
🏺 左:四方五位图,右:八方九宫图 | 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
图中有黑白两种圈点,很像围棋的黑子白子,它们按照某些方位的规定,以奇数和偶数分别组合,朱熹的解释是:
🏺 魁本大字五经.周易 | 明.翁溥校订.日本江户时期刊本
当年蔡季通入蜀,应该是从彝族那里抄来的图。彝族早在西汉以前就有着高度发达的易学。后来才知道,蔡季通去四川搞到三张图,回来见到朱熹的时候,只给了两张图,自己秘藏了一张。这一张图是什么图?“天地自然河图”:
📜天地自然河图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如果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的课程可以就此结束了。可实际上,我们这个课,才开始。
🏺 魁本大字五经.周易 | 明.翁溥校订.日本江户时期刊本
洛 书
📜 玉龟与玉版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好家伙,真东西来了!
1985年,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的凌家滩,有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有个玉龟出土,肚里藏了块玉版,我们现在来仔细看这块玉版:
📜 玉版上的洛书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当中是一个八角形的星状图案,一个圆环,之外又有一个圆环,两个环里,分布着八个箭头标,分别指向八个方向。大环之外,又有四个箭头标,分别顺着对角线指向四个方向。它的上沿,有九个小孔,下沿,有四个小孔,左右两个边沿,各有五个小孔。
版上的八角星形,就是洛书符形,等同于我们日常熟悉的九宫图。
中国文化中有没有太阳崇拜这回事儿?(斋主在此持保留意见)我认为起码汉以前,也就是常说的先秦再上推到新石器时代,是没有的。夸父逐日,态度是不敬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你们应该知道吧,太阳算什么?射它九个下来。
好,不崇日那崇什么呢?我会在后面说明是崇星,北极星,所谓太一。
📜 洛书符形推演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清末民初,有个学者叫王国维。从他开始,关于中国的学间,进入一个重新认识的关键时期。王国维先生1925年在清华国学院讲
“古史新证”,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补“纸上之材料”。王国维经学底子很好,他自己又研究西方的哲学、美学,知识构成宽,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有惊人的建树……当时有几个学问家是被扬州盐商养在家里,成为一种荣耀,现在是不可能了,有了钱只会养二奶生孩子了。
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其实是最早的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方法。
📜 洛书河图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传说中的洛书,其实是表示方位,也就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这八个方向,同时又表示两分,也就是春分、秋分,两至,也就是夏至、冬至。
这个关键,是冯时先生捅透的,功莫大焉!
我们知道了洛书符形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在下面的服饰图形关系当中找出洛书符形:
📜 苗族背儿带上的洛书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 苗族背儿带上的洛书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河 图
📜 苍龙出银河图 | 摄影:尹攀
这里是一张在赵公山顶用超广角拍的由七宿组成的苍龙星象。这张照片显现了苍龙星象与银河的关系,它从银河中“跃”出,尾部的箕宿和尾宿还“在”银河中。苍龙出银河,角宿指向北极星,绕着它昼夜旋转。是的,这就是“河出图”!
河是银河,河汉,不是黄河。
📜 苍龙七宿图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阴阳符图真的是完美到无话可说。元、明形成的阴阳符形,误加了对称的形,成了黑白两部分,结果产生两个点,错了,应该只有一个点。
🏺 魁本大字五经.周易 | 明.翁溥校订.日本江户时期刊本
再回头看贵州的苗族刺绣图形,它们同时保留着河图与洛书,而我在已知的青铜器的纹样里,只找到河图图形,很难找到洛书符形。
这是不是说,苗族的图形承接,早于商,来自新石器时代?
自称传承中华文明的汉族,反而迷失了,异化了,尤其于今为烈?
📜 苗族服装上的河图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河图是表达围绕北极旋转的星象。
苗族的祖先是居于东南的蚩尤氏族联盟,黄帝打败蚩尤,蚩尤氏族联盟的部分最终转移到西南。所谓璧玉礼天,应该是礼北极星,将圆孔中心对准北极星,巫师朝这个方向升天。
新石器时代彩陶有两种基本型,一个是旋转纹,一个是振动纹。讲到幻象,大麻是明确的致幻物;在幻觉的影响下,旋转纹产生升、降幻视,振动纹产生节奏幻听。
📜 彩陶上的旋转纹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在云南的深山老林里,在毒蛇猛兽的环视中,唯有在幻觉里,才能脱离恐惧,一切才和善起来,靠某些思想是没用的。在幻视中,一切都动起来,诸多的像,幻化成光源体。《诗经》里的诸多诗篇就是这种情境。
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一个,火把节是一个,芦笙节,还有很多。他们的群舞,就是一个接一个连成旋转纹,类似河图。
节,其实就是祭祀。
天 极
📜 苗族服装上的天极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地球不管处于公转的任何位置,地轴,也就是自转的轴心,始终对着一个区域,轴北极对着的星,我们称为北极星,轴南极对着的,对不起,没有南极星。
也不是没有,而是在那一点上的星非常黯淡,肉眼看不到。对于古人来说,看不到就是没有。
通过简单的仪器,古人是可以确定所有的星是围着一颗不动的星在转,它就是「一」。
古人认为,北极星那里,是天极。天呢,像一个盖,盖在地上,而天极处,向上撑出去一个尖,天盖在边缘的四个地方,有柱子撑着。
这些年泛滥的星座命运说,是太阳崇拜的系统。而中国的传统是紫微斗数。紫微是什么?紫微就是北极星,天极。
中国的古人认为,太一就是神。
良渚文化的琮上的人和神兽是天极神与龟。
📜 天极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商周青铜器的造型里,没有“饕餮”这个东西。那有什么呢?我们来看。历来称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这个历来的源头起自何时呢?其实不远,宋代。首先命名饕餮纹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
青铜器上的所谓饕餮,其实是一个兽首的两个侧面的组合。瑞典的高本汉先生早已发现这个现象。移形借位的视错觉,让宋代人误会为一只兽的正面,之后成为至今的主流说法。
📜 饕餮纹应该是天极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王一级的祭祀用太牢,也就是牛、羊、猪,诸侯一级的祭祀用少牢,也就是羊、猪,再往下就只有猪了。
📜 苗族服装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 提梁卣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1974年在广西出土的这个卣,器腹上是牛头,提梁的两端也是牛头。在青铜器上常常出现牛头或羊头,它们有什么意义?
很简单,它们的身上,尤其是额前,都有毛旋儿,类似河图符形的旋转纹形,因此它们的额上有资格铸出一个菱形,也就是天极符形。
📜 牛毛上的旋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贵州苗族三四年轮到一次的大祭祀,鼓社,是用牛。鼓社牛都是大水牯,乡民选购的标准是:体大、力大、身壮、善斗、角大、嘴宽、毛旋好。所谓“毛旋”(即牯牛身上不同部位呈滋涡状的牛毛)好,是要求牛毛的游涡明显向内,峰旋突出。
古人认牛皮蒙的鼓,打起来声音才会上达天庭,这和祭天时的牺牲,牛的等级最高有关吧。
我们现在可以说,商及西周早、中期青铜器上的中心图形的究竟,是牛首天极神,而不是饕餮。
典型的秦鼎没有天象符形的纹饰,从东周青铜器上开始消失的天极神符形到这里彻底消失了,这个是本质性的宗教神学改变。
📜 青铜器兽面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天极与先秦哲学
📜 虎食人卣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其实是虎在护佑巫师以便沟通天地
古无私人著作。孔子在春秋晚期,也只是述而不作。什么时候开始有私人著作了呢?战国。诸子百家是战国才开始,也就是我们在前面课上看到的那个天极神符形彻底没有了的时候。
终于清楚秦鼎为什么那么 “朴素”了,因为秦始皇彻底不需要祭祀天极神了,他自己就是。
秦短命,接下来的是汉。汉是先秦之后第一个不是贵族而是平民做皇帝的朝代,因此一直有一种老子到底合不合法的疑虑,直到董仲舒为汉武帝讲天人合一,才解决了汉皇帝的隐忧,理直气壮地去巡视四方,采用王霸兼用的帝王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儒术,就是荀子的帝王术。这个帝王术,是董仲舒完成的,一直使用到清朝结束。董仲舒才是真正完成原始儒家异化的人,这之后孔子才被封王称圣。
对古人来说,北极星是天上唯一不转的星,其他的星,包括太阳、月亮,都在转,而且好像是在围着它转。天极这个一,生了天,天是第二;二生了地,地是第三;地产生了气息。
还记得前面的良渚文化的那个琮吗?天极神下的龟的嘴里上下吐出一缕一缕的线,那就是大地的气息,气息生出了万物,包括我们人。
📜 良渚玉漆杯上的星象图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这里的一、二、三,我讲他们是序数,而不是个数。那么,一好像应该是根本性的。青铜器上的天极符是一个菱形,或者是处于中心的圆,同时有天极神,但是《老子》却不说它是神,只称为一。
那么这个一,是由什么产生的呢?说过了,是道,道生一。
如果我们说天极是神是上帝的话,在此就意味着,道生了上帝。呵呵要小心,这有渎神的意思。如果神是唯一的话,那么《老子》的意思是,还有比这唯一更高的,就是道。
📜 周易三极图贯 | 清.冯道立撰.清咸丰八年西园刻本
原来天是阴,也就是坤在上;地是阳,也就是乾在下。这颠覆了秦汉以来的概念,也颠覆了周易的卦位(颠倒乾坤的由来)。但其实你们想,阴是下沉的,阳是上升的,只有这样,阴阳才能交汇到一起,冲气以为和。否则,阳在上,一直上升,阴在下,一直下降,那就永远和不到一起去了。所以,坤上乾下,卦位本来应该是这样才对啊。原来《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个。
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老子》一直翻来覆去地讲,阴,柔,弱,虚,雌,下,水,若水,因为阴或坤才是决定性的。而《周易》,则是阳或乾才是决定性的。
📜 周易三极图贯 | 清.冯道立撰.清咸丰八年西园刻本
📜 洛书河图 | 阿城.中华书局.2015年
我们把这个循环连起来,就会看到它可以用来表达一年中从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再到冬至的四季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到两至两分与北、东、南、西四个方位恰好相应。我以前在乡下,农民种地,有一个说法叫“墒情””,就是到了节气,去田里用锹挖一下,用手攒土,判断地温和潮湿的程度,合适了,就开犁下种了。
我认为卦象的起源应该是远古的巫测量日影或地温的变化的规律总结,之后被占卜覆盖。
🏺 日月为“易” | 魁本大字五经.明.翁溥校订.日本江户时期刊本
夏易名《连山》,殷易名《归藏》,应该是以造型命名。周易无名。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大 陆 架
数字代表智人迁徙距今年份
很显然基因是沿当时较平坦的地方现在是浅海大陆架迁徙的,它们没有去翻越云贵高原,可能试探过,生存成本太高放弃了。之后,再从南洋大陆架的南方向北迁徙,到了亚洲北部,再南下。这次南下,大概是末次冰期开始了吧。我们可以在一分钟内讲完这个路线,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是以万年为单位,随气候的变化完成的。
到了我们的课涉及的新石器时代,冰川逐渐融解,海面逐步上升,稻作文明节节退缩,一直退到现在的海岸线以内,也就是向“高地”迁徙。
说“舜耕于东海之滨”,舜那会儿济南就是海边。
退缩意味着原来的生存资源丧失,必须夺取新的资源,而新的资源必然是侵吞原来在高原,也就是现在的平原的粟作文明的领域,最后形成决战,这应该就是上古传说中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神话原型背景。蚩尤是稻作文明的部族联盟首领,北侵夺取资源失败了,之后被粟作文明妖魔化,又尊为战神。再之后,蚩尤在神话的演化中被代表南方的炎帝取代,成为炎黄之争。炎帝黄帝也就成为后来主流的祖先神。
苗族的西迁神话传说,应该是蚩尤原型的继续。上个世纪以来东南考古的数个文化期文明,也可以大致从稻作文明与粟作文明的变迁来看。
尤其良渚文化的遗存,文明程度很高,在良渚遗址发掘出晚期的城,面积有近三百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的超级都市,还不算上它的郊区。这样高的文明程度,与它们处于杭州湾沿海边缘地区的位置不符。
资源领域过于狭小。其实从东海沿海岸区域不断发现的文明遗存,尤其是环太湖文明圈,无论是河姆渡文化或良渚文化等等,都能体会到文明程度与资源范围不符合。假如将资源范围扩大到东海大陆架,这种不符合的感觉就没有了。这种推测,以末次冰期的地理气候变化为依就不是毫无依据的推测。
我常想,假如向东南浅海大陆架施行海洋考古,应该能够发现良渚文化或更早的文明的更多遗存吧,正所谓沦海桑田。
也许《山海经》也要重新确认它的指向。它所说的东南西北应该不是以现在的中原为中心的,应该南移,这样会有更多的解释。大荒的“荒”,应该是方向的方,古无轻唇音,所以大荒应该是大方,例如“大方西经”。大是太一,也就是中吗?
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我认为应该从文明的发生这样的重要性来重新认识。从艺术上来说,它们不应该被视为民间艺术,而是高度文明的遗存,是活化石,是东亚新石器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文明之源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