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 清.曹霑撰.高鹗补.天津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七年程氏翠文书屋木活字本.程乙本
从前有人丢斧,怎么看邻居都像小偷,后来斧找到了,邻居就不像小偷了。
两百多年来,都说八十回以后是高鹗伙同程伟元续写的,于是,就怎么看都像续的。
🏮 红楼梦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话说回来,如果从七十几回一口气往下读到八十一回,那就像车过减速带,明显的“咯噔”了一下——连不上了,名词、行文走势、人物的性格、说话的语气,都变得迷离起来,和之前的八十回比较的不同。
疑点总结如下:
1. “茗烟”和“焙茗”
宝玉的那个贴身小厮不是一直都叫“茗烟”嘛,怎么到八十一回里就改叫“焙茗”了呢?
🏮 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 贴身小厮叫:焙茗
二、“合”、“和”的同音通假字,前边很少用。
三、贾政说话开始长篇大论
以前说话都是简短,言简意赅,跟宝玉说话就是咆哮体的重话、脏话。政老不仅说话变得唠叨,而且竟然会亲自送宝玉上学,也让我始料未及。
比如第九回里,宝玉来向贾政请安说要去上学,贾政说:「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仔细站脏了我的地,靠脏了我的门。」——何等尖刻,听的人读的人无不如芒在背。
第三十三回,更加的严厉了:「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等宝玉到案,没有什么闲言碎语问你为什么这个那个啊,上来直接三下五除二:「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那到了八十一回贾政说话变啥样了呢,列位请看:
在和王夫人聊迎春出嫁后的情况,他说:「迎儿已经回去了?他在孙家怎么样?」——政老啥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小儿女的事儿也记在心头。之前何尝管过一丝一毫!
接下来,『贾政也忍不住的笑,因又说道:「你提宝玉,我正想起一件事来了。这孩子天天放在园里,也不是事」』
不仅循循善诱,而且说起来就长篇大论。
往后看第八十二回里的政老更加的和蔼可亲了:『贾政听了,点点头,因道:「去吧,还到老太太那边陪着坐坐去。你也该学些人功道理,别一味的贪玩。晚上早些睡,天天上学,早些起来,你听见了?』
四、凤姐语言风格改变
阿凤之前说话个人色彩强烈,这次却是规规矩矩的回答贾母的提问。
五、混账行子
之前出现过若干次,都写作“黄子”,冀鲁官话常用词。我还在小红书发帖讨论过。
六、宝玉儿
我认为在曹雪芹口中应该读这个名字时不加儿化音,就像爱加儿化音的北京人读“前门”、“西直门”之类绝对是不加儿化音的,之前也没见有人喊宝玉加“儿”,或者喊“宝玉”,或者喊“玉儿”,或者喊“我的儿”。
七、宝黛对话
八十一回里宝玉和黛玉的对话也比较干瘪。
八、黛玉利欲熏心
黛玉开始劝宝玉去功名,这也是历来红学界分析不是曹雪芹原旨的论点。
另外还有几个疑问,宝玉和四美钓鱼,探春钓了一条“杨叶窜儿”,怎么会有河鱼长得像杨树叶那般宽的,柳叶状的鱼倒是常见,北京玉渊潭里和杭州西湖里都是柳叶鱼。
🏮 杨树叶子 | 河里有长这样的鱼?
以上种种,都是“偷斧”的迹象,虽然我也比较赞成高阳说曹雪芹原已写好一百二十回底本,只是前八十回十年批阅过了,后四十回没来及仔细批阅,高鹗命笔给润色了一下而已。
关于“罢咧”
第六十七回“馈土物颦卿念故里,讯家童凤姐蓄阴谋”里,人物的画风陡变,语气词、常用语也都变了,非常突兀。如薛蟠说:谁知道,果能如此,倒好罢咧,世上少了一个妖言惑众的人了。这个“罢咧”之前从未出现,所以显得突兀,我就想:这是苏州土话?
接下来宝钗劝黛玉又说:你难道不知伤心难免不伤气血精神,把要紧的伤了,反倒要受病的罢咧。看到这里我想:嗯,宝钗和薛呆子一母同胞,都说一样的土话也是可以理解的。谁知接下来王夫人又说:好,给环哥儿玩去罢咧。这……不过王夫人既是宝钗的姨妈,说一样的家乡话,说起来也合理。
谁知道接下来大家都说起了我以为的“苏州土话”,莺儿碰见一个婆子,婆子说:闲着也是白闲着,借此出来逛逛也好罢咧。这婆子何方人士?
袭人又说了:也就是奶奶,才能够怄的老祖宗喜欢罢咧。
凤姐说:也总因咱那位下作不堪的爷他眼馋,人家引诱他罢咧。
凤姐还说:替大老爷死了倒罢咧。最后说:好罢咧,等爷回来,可就迟了。
看回后注释,揭秘了:此回庚辰本缺,其他各本存在两种类型文字,且出入较大。列、戚、甲辰本此回情节安排完整合理,但较为啰嗦拖沓,当非出于曹雪芹手笔,或系脂砚等人据曹雪芹残稿补写而成。
于是,紧接着又附上了程甲本的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念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薛蟠的话变成了:果然如此倒也罢了。
王夫人的话变成了:你自管收了去给环哥顽罢。
🏮 红楼梦回目里的两个“六十七回” | 上海古籍出版社脂评会校本,2024版
而这个突兀的“罢咧”在时隔很久的八十三回里重新出现了,周瑞家的给凤姐汇报工作说:在庙里还愿,花了几万银子,只算是牛身上拔了一根毛罢咧。然后一个丫头跟薛姨妈说:那是姨太太多心罢咧。
有这两个“罢咧”,算是把六十七回和八十三回联系起来了。这能不能算是程高续补的一个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