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结束了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看到的是世界冠军们,他们将人类的某一项能力突破极限,这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世界冠军一定是在某一项能力上有极好的天赋,有天赋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够成为某项运动的世界冠军却只有一个。因此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世界冠军,大概会有以下的三个影响因素:
个人的天赋及身体条件; 个人的驱动力和动机的强弱; 科学的训练体系。
01
天赋与动机
在前一段时间,我也写过郑钦文的文章:在传统的培训体系中,一些培训项目的设计是,通过基于素质模型的测评,找出员工能力的短板进行培训;而通过奥运会冠军的训练模式,我们却发现了另外一个训练逻辑:对于优势的素质,进行科学的训练,带来的ROI可能会更高,将有助于帮助企业突破某项关键技术。
02
训练的驱动力
在职场中的大部分岗位上,我们每个人的起点及天赋是相似的,那么为什么3-5年后,在能力上有较大的差别,背后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是否有追求卓越的企图心,并为此持续地学习与刻苦的训练。
在职场中,很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将老板安排的工作做完了就好了,而没有深刻思考,如何能够比过去做得好,比昨天要做得更好,因为每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其能力自然没有本质的突破。
关于这一点,在多年前央视的《开讲啦》节目上,一位学生向马云提出挑战:“马总,您不要扯别的,我不要价值观,我只要赚钱,告诉我怎么做,我想和你一样富有”。
马云回答是:如果一名拳击手,他想成为世界冠军,可是他不想早起,不想练拳,那么这是不可能的。
这位学生的提问像极了多数企业培训现状,管理层对培训的态度,大概也是:你们别扯那么多了,你就说说你们的培训,是怎么帮我们改善绩效及拿到有效成果的。
如果一家企业在培训上只想要结果,但却不愿意付出过程,要用培训拿到结果也是不可能的。
03
科学的训练体系
自2017年起,教练兰迪·亨廷顿(Randy Huntington)就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并与世界冠军的各项指标对齐。
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进而补短板、强长板,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仅用4年的时间,就创造了田径比赛中的神话。
整体上而言,兰迪·亨廷顿5+1的冠军训练模型,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结构,也取得非常显著的训练效果,就具体的训练体系设计及运营层面,值得培训从业者学习,在实际设计中,我们遇到的挑战是:
知识型员工从业者的行为与结果是隐形的,而传统的组织模型中的素质测量也是主观的,因此培训体系设计的创新与突破,可能需要打破素质模型的原有认知,寻求更科学的测量维度。在2024年培训经理指南的秋季公开课中,会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04
重视基础素养的训练
从5+1模型来看,强健的体能与稳定的心智可以视为员工的通用素质,这两项素质是战略和战术的基础,在体育训练中,这应该是运动员日常的必修课。
反观我们企业员工的素养培训,对于基础型素养训练的重视度和投入度远远不够,甚至有些员工已经晋升为管理者,仍然存在着明显基础素养的缺乏,这直接影响了其领导力的发挥。
对于知识型员工,我们认为以下的五项基本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却被很多企业所忽略,那就是:听、说、思、写、行。我们非常建议将下图中的五星级员工训练科目,作为后备一线经理的必修科目,这比上管理的课程带来的收益要大很多。
05
关于教练辅导
一名世界冠军的背后,一定有一名默默付出的教练团队,同样在职场中:教练体系的建立一定是培训体系的重要构成。
从某种角度上看:岗位教练体系的搭建,其投资回报率是远远大于培训体系的,这一点需要引起培训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而管理者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担任下属的教练,这里主要包括以下的三点:
识别高潜员工;
持续地为高潜员工提供辅导; 为高潜员工提供挑战型工作的机会。
在实际的管理中,你会发现很多管理者并没有对员工提供持续的辅导,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管理者太忙,没有时间辅导下属,而导致管理者很忙的一个原因就是,下属的能力不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工作授权出去。
在员工辅导与发展方面的现状,就是这么魔幻,而要打破这一现状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辅导,提升员工的胜任度,可以承接更多的能力,而管理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管理。
📣好课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