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教育最好的方法论
文摘
2024-11-22 17:05
甘肃
热爱是很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最为复杂的人性,在不甚枚举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言说中,热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教育最好的方法论。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无疑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然而,这背后的深刻内涵远不止于此,因为校长的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自身的卓越领导能力,更在于其拥有一颗能够包容、尊重、珍惜的大爱之心。爱惜教师。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掌舵人,校长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校园文化的塑造,一个具有前瞻性眼光、善于创新且秉持正确教育价值观的校长,往往能够为学校注入积极向上的活力,引领学校走向成功。但是,校长不能独自完成这个宏伟的使命,而教师就是这不能独自完成中的完成关键。如果说校长是规划蓝图的设计师,那么教师就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工匠,没有优秀的教师,再完美的办学理念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然而,在当下的部分学校管理中,存在着校长将教师视为对立面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可能源于传统的层级管理思想,或者是对权力的错误解读。但事实上,管理就是服务,教师和校长不是对立面,而是同行者,因为校长和教师有着共同的目标——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爱护学生。长久以来,在一些功利化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人会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学校的“产品”,学校被看作是一个生产车间,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被加工塑造,以达到某种既定的升学指标或者社会对人才的量化要求,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每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孩子、掌中宝、心头肉,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梦想和困惑走进校园,学生不是教育流水线上毫无差别的物件,而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个体,就像花园里的花朵,每一朵都有自己的花期、颜色和芬芳;又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各自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照亮了人间不同的眼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校长应该引领教师团队践行这样的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因为学生才是校长的价值和尊严。兼爱长短。校长对教育的爱,不能是选择性的,不能区分校内校外,长短优劣, 一个有大格局的校长,其爱不会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他的热爱不是此时此地,而是无时无刻,这份爱不是狭隘的偏爱,而是广博无垠的博爱,能够包容人世间的美与丑,并凭借爱的力量化丑为美。所谓博爱,并非只是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欣赏,美好如同盛开的花朵,芬芳艳丽,令人赏心悦目,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喜爱之情,然而,世间万物是复杂多元的,有光明就必然有阴影,有美就必然存在丑。丑可能是学生行为上的偏差,如叛逆、撒谎;可能是教师队伍中的矛盾与不和谐因素;也可能是校园文化中隐藏的不良风气,但一个有着大爱的校长,能正视这些丑的存在,因为他深知,这些都是完整的校园生态的一部分。这种博爱是一种超越功利的情感,校长不是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表现乖才去爱他们,也不会因为某些教师善于迎合或者业绩突出就格外眷顾。相反,他平等地看待每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品学兼优的佼佼者,还是调皮捣蛋、成绩落后的孩子;无论是备受尊敬的骨干教师,还是在教学能力或者品德修养上存在不足的教职工,他理解每个人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改进和完善的可能,所以校长都会给他们机会和帮助。教师的深爱,是教育的底色,也是教育的温度,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简单表达,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教育品质。爱戴校长。如果一个教师不爱戴校长,是校长的失败,也是教师的痛苦,从校长的角度来看,一位优秀的校长应该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广阔的教育视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校长要为教师们勾勒出清晰而富有吸引力的学校发展愿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看到自己在这个蓝图中的价值和意义。当校长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尊重他们的教学成果和个人发展需求时,就在校园里种下了爱戴的种子。比如,校长积极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鼓励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关心教师的生活困难,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时保持公平公正,这些举措都会让教师感受到来自校长的重视与支持。如此,老师们在校长的价值文化引领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自觉成为追随者,就会爱戴校长。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导致教师不爱戴校长的情况,有的校长独断专行,决策过程缺乏民主参与,使得教师们感觉自己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而非学校发展的参与者,还有的校长只注重成绩和表面的政绩,忽视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幸福感,这也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当校长不能有效地凝聚教师团队时,学校就像一艘缺乏向心力的船,难以在教育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对于教师而言,爱戴校长并非盲目顺从,而是基于对校长领导能力和学校发展理念的认同。爱戴校长意味着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建设,当教师爱戴校长时,他们会怀着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在支持和引领,相反,如果教师内心抵触校长,那么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变得沉重而压抑,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还会在无形之中传递给学生,影响整个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爱戴校长,是因为感受到了尊重与价值,当校长以真诚与关爱对待教师时,教师会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尊严与价值所在。他们愿意在这样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工作,不仅追求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更乐于分享与合作,共同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慈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慈爱,是教育最本真的情感表达。慈爱的教师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不会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无论是活泼好动还是文静内向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会给予更高的期望并引导他们追求卓越;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会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学习的信心。因为从时间维度上看,学生陪伴了教师的职业生涯,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在情感层面,教师也要像家长一样给予学生足够的爱与支持,所以“有教无类”,所以学生就是教师的存在和意义。关爱同仁。术业有专攻,学科有不同,但大家都是知识分子,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具体来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风格,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每个教师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比如,年轻教师可能充满创新活力,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得心应手;而年长教师则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把握和重难点的处理更为精准。年轻教师要尊重年长教师多年积累的宝贵财富,年长教师也要欣赏年轻教师带来的新鲜气息。当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和欣赏时,学校的教研氛围就会更加浓厚,工作环境就会更加和谐,因为教师群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就像一张桌子的四条腿,共同撑起了学生这张桌面,缺了任何一条都无法稳定站立。敬爱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敬畏,其二才是热爱,这里的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志向,更是一种能力。珍爱生命。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社会在表面的祥和之下隐藏了尖锐的暴戾,最近接二连三发生的非常理报复事件就是有力的佐证,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而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笼罩在校园的一片阴霾,校园安全问题也屡屡敲响警钟,刺痛着社会各界的神经,这些问题看似局限于校园这一方小天地,但实则是时代痛点在校园中的深刻折射,但我们习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能直击问题的本源。而如果要以教育的力量解决这些时代问题,根本之道或许就在于让每一位学生都怀有一颗敬爱之心,而首要的便是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实际上,当一个学生懂得珍爱自己时,他是在承担一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对于自己而言,生命是独一无二且无比珍贵的礼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生命尊严的维护。从家庭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爱,一个家庭因为孩子的存在而完整、幸福,孩子珍爱自己的生命就是对家庭的最好维护。从社会层面来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公民,珍爱生命是一种社会负责,也是一种深植于时代发展进程中的担当。敬爱师长。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本质上来说,很少有老师会心怀恶意。教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每一位老师都怀揣着将知识传递、将智慧播种、将人格塑造的美好愿望。无论是学问高深的大学教授,还是启蒙幼童的小学教师,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在古代,宋濂求学时,“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正是由于他对老师的敬重,使得他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获取更多的知识,最终成为一代大儒。在学生最美的年华中,教师是最长久深刻的陪伴。当一个孩子踏入学校的大门,他便开启了与教师之间一段漫长的缘分,从小学时懵懂无知,到中学时青涩莽撞,再到大学时逐渐走向成熟,教师始终在身边默默守护、耐心引导。在古代的学府中,弟子们对师长恭敬有加,以礼相待,从孔子与他的三千弟子周游列国开始,尊师的传统便深深地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文化土壤之中,颜回的谦逊好学、子路的勇敢忠诚,无不建立在他们对孔子这位伟大导师的敬重之上,这种敬爱并非盲目崇拜,而是源于对老师学识、品德和智慧的深深折服。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体系日益复杂多元,但尊师的本质不应被改变,敬爱师长依然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的尊重与认可,也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弘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比喻,更是对师生关系深度与广度的一种界定。尽爱人间。生命在关系中孕育,在影响中成长,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超乎想象。生命影响生命,让爱在传承中的充满力量,一个学生看到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的奶奶,他会懂得什么是家庭责任,什么是敬爱长辈;看到母亲省吃俭用却对贫困者慷慨相助,他会明白同情与爱的价值。这种来自身边的生命的影响,就像种子埋入心田,慢慢地生根发芽,孕育出孩子敬爱他人的品质。热爱点燃热爱,让爱成为成长的动力,热爱是一种能量,一种天然的情感驱动力,当我们热爱一门学科时,这份热爱会驱使我们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敬爱这门学科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结晶。比如那些热爱文学的学生,他们沉浸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从唐诗宋词的优美韵律中,体会古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敬爱之情;从外国经典小说中,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人性、对理想的敬爱与追求,这种热爱就像是一把火,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文学更深层次的敬爱。学科如此,世态亦然,一点爱会催生出一团火,一团火会散发出更大的光和热。所谓尽爱,是一种包容和欣赏,是一种饱受冷暖后的从容和淡定。不仅仅是对师长的尊敬、对父母的孝顺,更应该尽爱人间冷暖,敬爱山川河流,敬爱和我们共生的人间万物。山川河流,大地苍穹,它们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间万物,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人类和它们一样,只是一种存在的体验,一场时间的旅行,所以我们要热爱午后阳光洒在古老建筑上的斑驳光影,敬爱街头巷尾普通百姓脸上那质朴的笑容,对于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信仰,秉持敬重与包容的态度,尊重多元性,积极促进和谐共生。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心灵启迪心灵的艺术,而这一切,都是一种关系,而热爱,是教育最好的关系,也是教育最好的方法论。
梅花镇
梅花镇,一个人的江湖,不种梅花,只养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