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学刚
一九二九年,坐落在长春道一〇〇号的三合益牛羊肉庄开业,店铺宽敞明亮,拦杆上的黄铜勾子挂着肥瘦相间的鲜牛羊肉,很抢眼球,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很多顾客前来排队够买,此时的长春道还隶属于法租界管辖,因此许多人错以为是洋人开的店铺。
法租界位于今天津市和平区,租出时间一八六一年,收回时间一九四五年。一九〇〇年之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挖出的泥沙填平了各国租界中的大片沼泽,使得天津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津法租界的商务活动也趋于繁盛,民国初年,法租界内兴建了众多精美的欧式建筑。 一九一二年,壬子兵变,华界的北门外大街、宫南大街、宫北大街遭到士兵抢劫、毁坏,大批华人商业被迫迁徙到法、日租界,在法租界内主要集中在杜总领事路(梨栈大街,今和平路),致使商业中心由华界转移到法、日租界。在中国传教的首善堂、崇德堂、普爱堂,以及法国立兴洋行、英国先农公司、比利时仪品公司等各国企业纷纷在这一带进行房地产投资,买地盖房出租。
-海河疏浚的链斗挖泥船-
二十年代,在法租界内的杜总领事路与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的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十字路口陆续建成天津劝业场、天祥商场、泰康商场等商业设施,以及国民、惠中、交通三大旅馆,渤海大楼、浙江兴业银行等众多整齐美观的西式建筑,形成天津最繁盛的商业中心。当时,天津的中外上流社会人士主要聚居在天津英租界,即现在的五大道区域,而劝业场一带则成为他们进行消费、娱乐的区域。 由于海拔低,天津人也把这一带称作“下边”。
三合益牛羊肉庄的东家是居住在城西北角,张家大门东胡同四号的回族王恩翰,王恩桐,王恩俊三兄弟。他们的大哥王恩席,民国时期担任牛羊肉协会的理事,负责牛羊进出口的核算工作,兄弟四人在牛羊行里有很大的影响力。老兄弟王恩俊从十六岁就跟随两个哥哥在“小西关”老屠宰场学徒剔羊,而后添加炼牛油羊油出售,再增加送货到各个牛羊肉铺子的业务,然后进入法国菜市,租案子卖牛羊肉,一步一个脚印。经过几年的打拼,结识了许多方方面面的朋友,看好法租界繁华路段的发展前景,决定买商铺经营,不租房做生意,以防生意做好,房东坐地起价造成的后顾之忧。哥仨用积攒的十五根金条买下长春道两处门面房,坐北朝南门面房约八十五平米,坐南朝北门面房,楼上楼下约五十平米。大长柜王恩翰找好友著名眼科大夫从鸿藻先生,请天津青帮大佬书写了三合益牛羊肉庄的牌匾,三合益的字号,暗含了三兄弟合力创造效益的寓意,同年开张纳客,住在竹园里(竹远里)胡同的艺人常连安携长子常宝堃等人前来祝贺。
-王恩俊先生年轻的照片-
三合益牛羊肉庄,东邻和平路劝业场,西邻兴安路与长春道交口的法国菜市,夹在劝业场与法国菜市之间的这段长春道,不过百米。店内主营牛羊肉,手切羊肉片,绞馅和酱牛肉,前期卖出的牛羊肉用荷叶当包装,后期用不沾肉的牛皮蜡纸做包装,对于大客户老客户还有送货到家的业务。办店宗旨有四个坚持:坚持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坚持售卖当日屠宰的牛羊肉,坚持干净整洁卫生环境,坚持每天用碱水冲刷案板和地面,做到日清日洁。随着三合益经营的蒸蒸日上,现代化的宣传也是与时俱进,出资请相声名家常宝堃“小蘑菇”在电台说相声里插播广告,宣传三合益是天津最新鲜的牛羊肉庄,吃北口大羊,手切羊肉片,薄如粉莲纸,入口即化,堪称极品。
三十年代,三合益买卖兴隆,一天能卖掉四、五十只的羊肉。大长柜二爷王恩翰,亲自站案子卖货,人送绰号人来风,一刀准。二长柜三爷王恩桐,绰号大西洋,常住张家口和山东收羊自采,严把进货关,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五年源源不断的北口大羊整货位发往天津西站,赶进御河边羊圈(既后来的酒精厂位置),山东兖州整船羊群也要发给天津御河边羊圈,水陆并进。三长柜四爷王恩俊,负责内部管理。
王跃海先生听父亲王恩俊说:“运气来了挡不住,一次六月从兖州运羊,行至途中,一夜风起,河上结冰,无法行船。两船羊被困在河中,耽误一天,羊就瘦一天,看看结冰有手指厚度,就试着放几只羊立于冰面上,走几步能立住,马上分批从左中右冰面放羊上岸,回到天津,没有受损失。”感叹运气来了挡不住,想破坏都破坏不了。
三合益在屠宰场进牛肉,牛的下线不要,因为牛撂倒下线压迫有出血,牛肉不漂亮,只要上线的牛肉,太肥的牛不要,太瘦的牛也不要,只要肥瘦相间的牛,太重太轻的牛不要,太老太小的牛也不要。三合益是牛行里有名的难伺候,但是结钱痛快不拖欠,三天准结钱。制作出来的酱牛肉,天天排队,不远处的月盛斋卖不过三合益。下锅的时候,牛龄大的牛肉放在最下面,以此类推,牛龄小在最上面,做到拿起牛肉,就能判断出牛肉的牛龄,保证酱牛肉熟在一锅里。
当时东亚毛纺厂,仁立毛纺织厂来店约定员工食堂每日供应量,甲、乙、丙,三班的纺织工人吃顿羊肉炒白菜就需要九百斤羊肉,可见两厂用量极大。居住在黄家花园汇丰银行的经理经常光顾三合益,愿意无条件提供黄家花园的门脸房帮助三合益开分号,但是考虑到当时人手不足,顾此失彼,影响三合益的声誉,黄家花园又是英租界管辖等种种原因,就没有开分号。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三合益东家变为“吃股拿息”,由于当时店领导不懂牛羊行,致使每个月都在亏损,不得已请王恩俊先生回店经营,马上止亏为盈。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三合益曾经更名为三合义,后又更名为长春道牛羊肉店。七十年代,王恩俊先生就在店里建起了小冷库,是和平区的第一家冷库,又从北京引进了机切羊肉片机器,一直工作到六十九岁,公司领导才让他退休。八十年代初,天津市工商联主席王光英提出恢复民族老字号,三合益得以重生。
老和平区居民回忆说:“三合益牛羊肉店,总是有一股特殊的味道,我奶奶爱吃羊肉氽丸子,经常派自我去买羊肉,路远,也要去三合益,奶奶说,那的肉馅好,每次都叮嘱我,跟人家好好说,做氽丸子,少给点肥的。包饺子剁馅时粘粘糊糊的,拌馅时要放挺多的水,才能把绞馅搅开,三合益售卖的牛羊肉绝不注水!”
-太平街四十二号的六合益-
王恩俊先生膝下有六个儿子,退休之后,看到市场放开,商机来临,就和孩子们商量重操旧业,自己老骥伏枥,孩子们年富力强。还是决定买商铺经营,不租房做生意。经过选点摸查,看中了大伙巷农贸市场的欣欣向荣和发展前景,回归西北角,买下太平街四十二号的门脸房,专卖精品羊肉片,又重新起了一个字号六合益,以示与三合益老字号的一脉相承,寓意兄弟六人合力创造效益。售货窗口上贴着不干胶贴纸“纯羊肉片,不纯退款”的承诺。仍然继承过去开店的四个坚持,把诚信从三合益延续到了六合益。
一九九八年,太平街六合益拆除,又在西马路买下一处门脸房,继续经营六合益,始终保持羊肉片的质量,鲜嫩可口,得到了西北角居民和广大客户的交口称赞。
二〇〇六年,长春道三合益旧址被拆除,但是此字号仍为天津市和平区老字号。从三合益到六合益百年老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历史变迁,创立与合营,坚持与传承。
-一九九七年王恩俊先生与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