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万生
十九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科学无国界”,由此联想起美食无国界,天津是近代开埠最早的城市之一,海河两岸,九国租界,荟萃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延续至今的起士林西餐厅,就是美食无国界的典范。
八十年代,给我切身感受的首先是美食无地界,伴着烟火的新疆羊肉串,兰州拉面陆续进津,全国各地的美食纷至沓来,入驻津门。一九八五年,南市食品街开业,其中有一家神户餐厅,是当时天津最早的日本料理店。
-南市食品街二区28号-
神户与天津,源远流长,一九七三年六月,天津市与神户市结为友好城市,这不仅是中日两国间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也是中国同外国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伴随着神户餐厅开业,一九八九年为纪念两市结为友好城市十五周年,在水上公园修建了象征友好的神户园。一九九〇年,天津第一条国际客货班轮——燕京轮首航日本成功,在中日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海上桥梁。
九十年代,我三姐东渡扶桑,就是乘坐燕京轮到达神户,开启了留学生涯。多年之后,在神户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成为一名海归,选择在首都北京工作。但是,与神户大学的师生,一直保持联系。
-水上公园神户园-
三姐在日苦读数载,千禧年之后,拿到博士学位(日本比较特殊之处在于,樱花季贯穿毕业季和新学年的开始,三月毕业,四月开学)。三姐的硕、博教导教官、曾任日本和平学会会长、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秘书长的初濑龙平教授携夫人MALI子随三姐来京津游玩。说起来,初濑教授与夫人对中国颇有感情,他俩正是由于参加课外中文班学习相识、相爱并结合的,MALI子幼年还曾在中国东北生活过。这次由于有三姐的相伴,他们此次的目的主要是深入中国民间,体验普通人的生活。三姐特意安排他们到家做客,和父母商量接待事宜,主张搞好卫生,保持原生态的居家情况即好。看到家中的餐具没有成套的,就去超市挑选了一套细瓷餐具。
五月,初濑龙平先生携夫人,如期而至,父母欢迎他们的到来。落座品茗,三姐给初濑龙平先生介绍父亲是单位里的七级工,手艺人,先生对父亲肃然起敬,日本人素来就有尊重能工巧匠的传统。白领教书匠与蓝领匠人,在三姐中日文的翻译下交流,跨行互动。
厨房里,嫂子和二姐准备晚饭。日本人喜食生鲜的食品,这点和天津人讲究吃“鲜鱼水菜”的传统,十分契合。由于我家居住在回民区,故而买了西北角名吃小李烧鸡,做了炖牛肉,还有其它鱼虾等,荤素搭配,绝大多数的菜品,都是清真菜。嫂子做的家熬鱼,是我家做鱼最好的人,无出其右。二姐和馅包饺子,之前三姐说过日本人吃饺子,是把饺子当作一盘菜,因此没有多包,也仿照日本传统把饺子当作一盘菜。
晚饭,在友好祥和的气氛里举行,初濑龙平MALI子夫妻通过吃天津地域的饮食,进一步了解了天津人对河海两鲜的烹调,和特色的牛羊肉,宾主尽欢。桌上的仿古酒杯,是朋友送给我的一瓶年份很长的古井贡酒,还带着两个仿古的酒杯,我孝敬给了父母,父亲一直珍藏,这次拿出来款待日本友人,后来听父亲说初濑龙平先生夸奖这款酒好喝。同时,初濑龙平先生送给父亲一瓶日本清酒,日本人送酒礼仪,是送一瓶酒。
-左起嫂子,母亲父亲,初濑龙平夫妻,二姐(三姐拍摄)-
二〇一二年九月中旬,是一个“非常时期”,三姐的日本好友,北九州大学两位女教师,要来北京旅游。恰逢我有事在京,三姐和我商量怎样宴请日本好友,是去外面吃饭,还是在家款待?我说上次在天津款待日本友人没参加,这次我做饭,展现一下厨艺,正好有从天津带来的鲽鱼,虾仁、面筋、酱牛肉(只选用前腱子制作酱牛肉),再准备点别的菜就行了。
鲽鱼和虾仁, 是王顶堤批发海鲜的眼眯大哥推荐的,我多次购买,那个年代的鲽鱼刚登陆天津,鲽鱼肉,鲜的就像渤海湾的螃蟹肉,还没有在市场中流行,估计吃过这种好鱼的人并不多。现在的饭馆里市场上,鲽鱼早已寻常见,但是比起往日的鲽鱼,味道差的太远了。虾仁是原生态的,没打药,随便炒炒就好吃,现在这种原生态的好虾仁,也见不到了。面筋是坯子,拿到北京现吃现炸,炸一次面筋,可以吃两三顿。
到了约定好的日子,下午,三姐从路边等候,引领她们走进小区,进入家门。她们刚从四川旅游回京,送给三姐一瓶水井坊,三姐回赠给她们的是北京糕点。(昨天买回糕点,三姐就点评说中国的包装不精美,与日本的包装存在差距。)又给我做了介绍,她们一起在客厅饮茶畅谈,我回到厨房准备饭菜,准备的凉菜有酱牛肉,直隶卤煮鸡,卤豆腐,素什锦,热菜有清蒸鲽鱼,清炒虾仁,笃面筋,葱爆羊肉,还有两个时令蔬菜和汤,主食米饭。
-卤豆腐-
到了饭点,在饭厅里摆好凉菜,请她们入座,喝的绍兴黄酒,她们边拍照边提问,三姐回答:“素什锦,是天津的做法,有黑木耳,银耳,黄瓜,辣子,芹菜,藕,红萝卜,果仁,腐竹等食材。天津人做素什锦,因人而异,食材上会略有不同。卤豆腐是我弟弟的拿手好菜,酱牛肉也是他自己酱制的。”她们品尝之后,不住点头,表示满意。
一会儿,热菜陆续上桌,她们又继续拍照,指着笃面筋问是什么菜?三姐回答:“笃面筋,是天津的经典菜,天津人对面筋有多种吃法,还有糖醋面筋丝、虾仁笃面筋、虾籽笃面筋、辣豆、黄焖两样、锅塌两样、包子、饺子做素馅、打卤面里加面筋等,面筋在天津的清真餐饮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把带面筋的菜汇总起来,可以单独成席。”,她们听了大开眼界,表示有口福吃到,谢谢。
饭后,换上新茶,她们继续在客厅畅谈了一个多小时,告辞,三姐送她们下楼,很久才回来。回来跟我说,不久之前,西安发生了U型锁事件,这种情况下,还热情接待,她们很感激。三姐又说她们都是对华友好人士,哪怕中日关系不好,也一定要善待她们。
-笃面筋-
后记
夹在津京两次在家待客当中的二〇〇八年,我还参加过三姐在北京的沪江香满楼的宴请,日本友人的女儿在北京留学,请三姐帮助照应,于是约在这里吃饭,见面认识一下。在沪江香满楼吃饭,可以见到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国际友人。江南菜的特点是量小精致有内涵,都带点甜口,与日料味道接近。过了几个月,我带着父母到北京看三姐的新居,转天在雍和宫烧香祈福后,陪父母到沪江香满楼品尝江南菜,我家祖上就是从江苏迁徙北上,血脉里自带江南基因,所以,江南菜很对我家人的胃口,只是母亲吃不惯江南菜,可能吃北京烤鸭更合老人家的胃口,正所谓美食无国界,南北有差别。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人民网——《人民日报》刊发了“中美友好故事”作品征集活动启动的报道,受此启发,于是我想起了我们家与日本友人交流往来的旧事,边回忆边记录下来,也算是自己给自己的征文吧。科学无国界,美食无国界,友情亦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