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学刚
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迥异,一家人回到天津,安排好几个孩子转学读书,又为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工作想办法,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就业的单位。看到周围的胡同里有用炒果仁维持温饱的人家,刘姨就向他们学习制作方法,然后在家炒制,安排长子去城里串胡同吆喝叫卖五香大果仁,赚点钱,补充家用。
胡同里虽然有了落脚的住房,但是九口人挤在九平米的屋里,实在没有多少回旋余地,过了几个月,正好赶上文昌宫有一间临街的房屋出售,刘姨颇具前瞻性,一眼就看上这里地理位置好,几经讨价还价,凑钱买下了这间住房。不久之后,西关街被国家托管的住房,物归原主,一家人的住房才算宽松。
指望串胡同卖果仁,挣钱有限,要养活九口之家,如同小马拉大车,勉为其难。转眼到了一九八〇年,考虑到要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还要干点别的生意。这个时期,民生发展,回归正常,城乡的物流通畅,刘姨看到羊杂碎的货源充足,就拾起老本行,开始卖羊杂碎和烧鸡。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传承手艺的保驾护航,做出来的羊杂碎味道纯正,一经推出,便被吃主们认可,都一致夸奖他家“味道好,良心秤,销售棒。”。只是没有固定摊位,各处打游击的销售,西关街、黄河道影院、小西关,都留下他们的身影。时间被夹在改革开放之前,当时还被认定为“投机倒把”,一家人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马路天使的销售,随时随地遭受打击驱赶,常常是正在销售的黄金点,有关部门拍马赶到,三天两头的拿走过秤的杆秤。杆秤是中国祖先的发明创造,现代的市场基本上用的是电子秤,由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杆秤都变成了收藏品,或者进入了博物馆。拿走了杆秤,就没法给顾客过秤,有关部门想通过这个粗暴的方法,抓住了买卖人的“软肋”,让双方无法交易,怎奈吃主们吃羊杂碎已经上瘾,他们给刘姨出主意“我们买一斤的有,买半斤的也有,您了看着抓就行。”,遇到这样的上帝吃主们,就抓着卖,越是抓着卖,越是给的多,因为一抓就多,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也是时代发展留下的烙印。 没有了杆秤,就要去买新秤,买回来没几天,又被抄走没收,只好再去买秤。一来二去的和买秤的人都混熟了,后来买秤的也向刘姨推销过八两秤,九两秤,秤上显示的一斤,实际上顾客到手的只有八九两,刘姨说:“我家卖羊杂碎,卖的是良心,来买我家羊杂碎的,都是老顾客,我家去哪里卖,顾客跟到哪里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缺斤短两的事不干,并且我在家经常教育孩子们,只要我家一直干下去,就要对得起顾客,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虽然是蹬三轮打游击,销售额的却不低,始终保持在四罐以上,节假日还会增加几罐,四个人一起忙乎。一般是在家煮熟两罐羊杂碎,捞出切好,下午出摊的时候,在装上煮的五六分熟的两罐羊杂碎,等前面的两罐卖的差不多了,后面的两罐也煮熟了,车上的炉子煮着羊杂碎,从灌里向外冒出香气,飘向四面八方,如同是活广告,用香气聚人气。 一罐羊杂碎差不多有六十斤,加上老汤有一百多斤,老汤比羊杂碎还沉。开始用的是白瓷罐,里外是瓷,包裹着里面的铁皮。白瓷罐搬来搬去的难免掉瓷,露出里面的铁皮,时间一长就生锈,形成砂眼,撒汤漏水,修补起来特别麻烦。等市场上有了不锈钢罐之后,就改用了不锈钢罐,升级了制作工具。
经历浇灌出经验,由于有了被有关部门抄走杆秤的经历,后来出摊的时候,就随身携带两个杆秤,做好预案。市场发展,与时俱进,后来的台秤,逐渐取代了杆秤,一家人花在杆秤,台秤上的钱,不计其数。
-第三代传人刘忠敏先生讲述至美斋的百年经历-(三) 刘姨一家人的住房,与南大寺只隔着几条胡同。文化大革命时期,南大寺被侵占,变成一个半导体厂。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要回南大寺,使南大寺恢复宗教信仰的作用,摆在了周围回族人的面前。刘姨热心宗教事业,积极参与,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想到的关系,争取南大寺早日回归,刘姨找到刘振华的叔叔老革命工作者刘格平先生,曾经担任国家民委党组书记,通过刘格平先生反映要回南大寺的合理诉求,刘格平先生关心民族事务,对南大寺的回归,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等到南大寺回归以后,刘姨又积极找市民委,区民委,申请修缮款,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把南大寺修葺一新,方便了周围回族,有了一个可以做礼拜的清真寺。
一九九七年南大寺周边拆迁,货币拆迁是这个时期的主流,但是绝大多数的回族居民,不愿意离开南大寺的居住区域。于是共同推举刘姨出头,找城市建设部门协调,把周围回族的合理诉求,向有关部门反映。刘姨摆事实讲道理,把回族居民围寺而居的传统生活方式,讲明白说清楚,经过刘姨的积极运作,最终方方面面达成妥协,要求回迁的回族居民,都得到了合理安置。
天助自助者,由于刘姨的传奇经历,几十年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百折不挠,牢牢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每一个机遇,自强不息。得到了众多老街旧邻的尊重,以致于老街旧邻送给刘姨一个褒义的绰号“革命大娘”,可谓实至名归。 -第三代传人刘忠敏先生讲述至美斋的百年经历-(四) 改革开放,逐步加深,经商的环境,慢慢地得到改善。一九八三年,刘姨一家升级到亭子里销售,地址在西关街东口,从此告别了东躲西藏的销售模式,总算稳定下来。一直经营到一九八五年,西北角文昌宫民族食品街成立,才挪到西北角经营。
刘姨选择了一间与住房对着的门脸房,抬头都能看见对面的房子,兼顾起来方便,这边煮好羊杂碎,走几步就能端到对面销售,节约了运输成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姨购买这间房的前瞻性,充分发挥出来。
刘姨又为货源想办法,既然是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有了品牌效应,政府理当扶植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于是找到主管领导,反映货源的问题,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得到时任天津市长李瑞环的批准,然后层层下批,通过二商局、民委等,最后下达到食品三厂,每天给至美斋提供一套牛杂碎。
为了去拉杂碎,刘姨又练会了骑三轮车,食品三厂地处外环线的韩家墅,与西北角相距十几公里,往返一次就要骑行将近三十公里。并且刘姨的腿还有旧伤,本来大夫不让她骑车,但是为了生活只好咬牙克服。每天八点之前出发,途经西青道、中环线,光荣道(过去的津霸公路),进入中环线,路面就开始高低不平,地道里有下坡上坡,过红卫桥又是上坡下坡,以前三防院那里是个大土坡,高出地面好几米,可想而知,当年年过半百的刘姨是费了多大的体力在拼搏。当初的津霸公路,都是夯实的土泥堤路,路窄且高,遇上雨雪天,路面泥泞打滑,但是风雨无阻,刘姨都坚持下来,直到食品三厂停工停产,才划上句号。 至美斋的作息时间与食品三厂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每周休息一天。平时都是刘姨等宰完牛把杂碎拉回来,这边刘大爷烧好炉子,预备好热水凉水,杂碎到家,马上清洗,收拾杂碎费时费力,还必须清洗干净,否则煮熟了,吃起来牙糁,那就砸了自家的牌子。每天的时间都很紧张,因为到了下午卖货时间,杂碎必须煮熟,不能耽误。辛苦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销售额蒸蒸日上,煮熟的杂碎一天一净,没有隔夜货,令吃主们放心购买。-天津市食品三厂原址(地处外环线外的韩家墅)-
看到母亲年事已高,工作辛苦,刘忠敏先生在一九八六年考了驾照,一九八七年辞职,告别了单位的“铁饭碗”,全身心投入到至美斋的经营之中。购买了一辆二手雁牌双排座的货运车,开始去山东阳信拉牛肉,那个年代,没有高速、路标、加油站,需要携带回程的汽油桶。中午从天津启程,傍晚前到达阳信的牛羊集散村,边到各家各户挑选活牛,边计算牛肉的重量,重量超了汽车载不动。重量轻了增加了成本。每次刘忠敏先生都是精打细算,使拉的牛肉和载重量不多不少刚刚好。 转天早上牛户们,把宰好的牛肉送到落脚的农户家,过秤结账,把牛肉挂在纤杆上散热,回程开夜路,转天早上到家,留出自家用的牛肉,再给各个牛肉铺送,并收回上一套的牛肉钱。拉牛肉的利润不大,起早贪黑,赚的都是辛苦钱。 拉了几年的牛肉后,发现有的不良牛户开始注水。“人心不足蛇吞象”,此风一开,加上监管不力,致使拉牛肉的成本提高,良性循环无法进行下去,市场混乱,最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正规的商家不再进场交易,刘忠敏先生只好放弃了拉牛肉的生意。 “思路决定出路”,一九九二年,刘忠敏先生又和单位不景气的二哥,一起租了一间食品街门脸房,并且延用了固有的“清香斋”这个字号。开始向一位亲戚,勤行的老师傅请教,学习打烧饼,老师傅手把手倾囊相授,哥俩认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掌握了传统打烧饼的手艺,优质的烧饼,带来了优质的销量,每天的营业额都不错。 “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方针,刘姨是这个政策的践行者。根据规定上山下乡的孩子,允许一个孩子回津,马上把在农村生活的侄子上了天津户口,为了减轻小叔子一家的负担,把侄子带在身边,跟着一起经营至美斋的生意,把侄子当儿子养,视如己出。 一九九五年,城市规划,准备开辟芥园道,打破了食品街的经营,各个商户进入到歇业搬迁之中,刘忠敏先生和二哥闲了下来,这时父亲的身体不好,哥俩又伺候了父亲十个月。过日子不怕慢就怕站,这样坐吃山空下去也不行,刘忠敏先生利用空闲时间,出去考察,经过比较,衡量利弊,租下了南开区汾水道,靠近密云路的一处门脸房,尽管听周围的人说,这间房谁干谁死,几个月换了两拨人,都是铩羽而归。刘忠敏先生不为所动,了解到周边是工业区,上班的人口众多,相信至美斋这块金字招牌的影响力,对自家食品充满自信,买卖在人干,只要原封不动的移植过来,就一定能够干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开业的第一天早上,就顾客盈门,碎牛肉加牛肉高汤打卤的老豆腐,经过牛肉汤泡制的熏鸡蛋等美食,令来吃早点的人们惊艳,一下子勾住了他们的胃口。看到早餐中餐顾客满意的反应,刘忠敏先生和大哥、二哥、六弟,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又不禁心花怒放,赚钱是最好的动力,干劲更足了。 没想到开业的第二天,辛苦一生的父亲无常了(病故),等父亲过了七日,才重新开门纳客,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爆,哥四个早上四点从西北角骑车到汾水道,一直工作到下午四五点才回家,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远超过现在流行的”九九六“,并且没有休息日,都是满负荷的工作。这个至美斋店,是至美斋餐饮整合模式的雏形,对今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至美斋扩大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