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同学(八)

文摘   2024-08-10 12:35   天津  

              文 | 学刚

       找同学,不能搂草打兔子一一捎带手,也不能守株待兔一一坐等,唯有寻寻觅觅找同学,百折不挠。

      八日,空闲下来,翻看家中藏书,温故而知新,翻到五角丛书《美国总统轶事》的一段故事,大有启发,抄录如下: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情。

      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谈起了自己在海军学院毕业时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

      他满以为,将军听后会夸奖他一番,孰料,里•科费将军,不但没有夸奖他,反而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 

      这句话,使吉米•卡特惊愕不已,很长时间答不上话来。他牢牢记住了将军这句话,并将它作为座右铭,时时激励和告诫自己,要不断进取,永不自满和松懈,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最终他以坚韧不拔的信念和永远进取的精神成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39届总统!卸任后吉米在谱写自己的回忆录时曾将“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这句话作为标题。 

      天不负人,你付出的越多则收获的越多。生活就是这样,你尽了最大的努力,相应报答给你的就与付出的同样。

      心有灵犀一点通,我回到老宅翻看通讯录,记忆里有李学恭的宅电,果然在通讯录里查到,是否还保留着这个宅电?打个电话先试试。

      电话接通了,电话里传来了李婶熟悉的沧州口音,我自报家门,李婶知道我是二子(李学恭的乳名)的发小儿和同学。告诉我二子还在公交公司上班,一直没离开3路公交车,过去当售票员,现在开车。又和李婶说了一些老胡同的人和事,李婶很高兴,嘱咐我和二子多亲多近。

      16:08和李学恭加上微信,还闹了一个笑话,本来想打字二子你好,结果打成“儿子,你好。

      李学恭用语音回复“我是二子,不是儿子。”

      我仔细一看,还真打成儿子,你好。(搜狗拼音erzi,会出现儿子、二子)忙和他解释打错了,抱歉。

      我又仔细看了他的头像,禁不住又笑了,头像是一只黑天鹅,自然而然会联想起他的绰号“二母鸭”,头像和绰号倒是很匹配。心想一会儿拉他入群,肯定会有爱开玩笑的同学,借题发挥。不出所料,曹少军和尹志强双双发难,说李学恭升级了,鸭子化蛹成蝶变成黑天鹅了。

      建群以后,同学们多次谈起臧培智,记忆深刻的是他家物质丰盛,零食多,他也大方,和同学们分享美食,多位同学都在他家打过牙祭。 

      我属于去他家打牙祭较多的同学之一,特别李玉林老师教数学之后,上午一般最后一节都是数学课,李老师是前半节讲课,后半节课出一道应用题,谁做对了,可以提前放学回家,偶尔还有铅笔、橡皮等物质奖励,绝大多数的奖品,都是李老师自掏腰包。

      数学是我的强项,我说自己是第二名,没人敢说第一名。一般情况下,李老师在黑板上写完应用题,我的构思算式就想出来了,我用最简便的算式做,还能节省时间。

      考虑到臧培智家美食的诱惑,充分发挥我的优势,创造价值,我都是在交卷之前,把算式抄在小字条里,团成一个团,扔给培智。有时候不敢把最简便的算式抄给他,怕李老师不相信,所以故意在想一个复杂笨一点的算式给他,有了算式,就变成四则运算,算起来就简单了。

      我交完卷子,下楼走出学校大门等他出来,一起去他家打牙祭。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他家里吃着美食,看黑白电视,那天播放的是电影《宝葫芦的秘密》。

      小升初,臧培智和我同时考上五十一中学,我们两个人都分在一班,互相是唯一的既是小学同班同学,又是中学同班同学。只是后来我转学走了,失去联系。同时考入五十一中学的还有刘美丽,金辉,他们分在五班,六班,后来也转学走了。

      即便转学了,和臧培智的渊源还在继续着,恰好转学之后,他的表弟张军和我变成了同学,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在培智家里见过张军几次。九十年代中期,在服装街见过张军一次,他那天是和我认识的一个嫂子的闺蜜一起来的服装街,我和张军聊了一会儿,知道了他在城里的新华食品厂上班。

      想通过张军这个渠道找到培智,就首先要联系上嫂子,步步推进,接力棒,嫂子→闺蜜→张军→臧培智。

      通过别人要来电话,随后打通了嫂子的电话,自报家门,客气了几句,转换话题,步入主题说起找同学的事,只是我想不起来嫂子闺蜜的名字了,只好通过在一起的几个事,描述这个闺蜜的外貌特征,引导嫂子慢慢回忆,她终于说出来了闺蜜的名字。

      我说:“对,就是她,她认识的张军,是我的小学同学的表弟,他们曾经一起来服装街找过您,当时张军在新华食品厂上班,现在想通过张军找到我的那个同学。”

      嫂子说:“以前和她还有联系,自从城里拆迁,就失去联系,他们两口子过去住在户部街,开过小饭馆,新华食品厂也在户部街上,她和张军可能就是这样熟悉的。”

      我在群里和同学们汇报说,找培智的第二关卡住了,不过食品厂是一个线索,谁有认识的人,可以打听一下。

      二十日午后,群里照旧是东拉西扯,我与毛吉祥互动,彼此之间,互相挖苦、讽刺、开玩笑,突然毛吉祥说:“你还能想起来崔健吗?” 

      我说:“当然想的起来了,崔健和我是中学同学,工作以后还见过他几次,他和我提起过你,说你们一起上的中专,你在东方商业大厦上班的时候,咱们见过,你和我说过上中专的事。”

      我若有所思,忽然恍然大悟,崔健,培智和我都是中学同班同学,通过崔健有可能找到培智,不妨让毛吉祥问问崔健,就是不知道培智是否在五十一中学完成了学业。

      马上对毛吉祥说:“你问问崔健,和培智还有联系吗?”

      毛吉祥说:“回来我联系一下崔健,问问他吧。”

      金辉怕毛吉祥拖延,马上说:“别等,最好现在就问。”

      大约过了十分钟的时间,毛吉祥把通讯名片上传到群里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同学们催促我马上联系,电话接通了。

      “喂”

      “你好,是崔健吗?”

      “我不是崔健,崔健是我的同学。

      “你是谁?”

      “我是臧培智。”

      “找的就是你老同学,我是吴万生”

      “是你啊!老同学,我现在送孩子上课外班,马上进教室了,我要跟着一起听课,一会儿,加微信打字再聊。”

      挂了电话,翻看聊天记录,不禁哑然失笑,刚才没仔细看名片,其实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臧培智,下面是电话号码。太激动了,根本没看姓名,以为就是崔健的电话,记下电话马上就打过去,闹了一个笑话,制造一个花絮。

      随后培智把崔健的电话发给我,立即给崔健打电话,我们两个人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多小时。崔健拉我入中学群,臧培智在中学群里欢迎我,问我从哪里得到的电话,我说是小学同学毛吉祥找崔健要你的电话,我现在拉你入二道街小学群。

      同学们欢迎臧培智的入群,他兴奋无比,激动地说:“我已经有了中学群、技校群、就缺小学群,搬离西北角许多年,我以为找不到小学同学了。”

      我说:“九十年代中期,穆晨东曾经和我说过,他在国际商场周围遇到过你,你在附近开着一家规模不小的音像店。”

      王建富说:“不知道崔健和你们的关系,其实崔健经常来饺子馆找宏利(他的大舅哥),他们是技校同学。” 

      臧培智说:“还真是,其实我表弟张军和宏利也是技校同学,关系还不错,这一了解,聊透了,感觉天下真小。”

      这次能找到臧培智,是毛吉祥的偶然提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城外往事
回顾历史,口述历史,记载社会的变迁和人情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