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家长一直认为,只有进入公务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央企国企,才算是稳定,才算是好的工作。其实不然,世间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市场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下,所谓的“金饭碗”也早已不在。所谓物极必反,当下有些人开始过分相信体制内,相信稳定,甚至一毕业就往体制内钻,更厉害的则是,我们有多个读者和群友走出了极端的职业转型之路。有位山东群友,她在北京的上市公司,月薪2万有余,但她积极争取回老家的事业单位,明知道回去后该岗位月薪4000上下,她还是义无反顾。哪知道即使这么低的工资,这么强的进入意愿,这么费尽心机的找人谋划,她还是未能达成回老家事业单位的计划。因为她的政审没能通过,几乎可以说是吹毛求疵的原因。还有一位群友,小伙子河北人,本科毕业5年,在北京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还是个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这家伙在里面差不多月薪有3万5,他居然同时备考大学所在地、老家省会、北京的国考和省考,也就是6个进入体制内的渠道他一个不放过。其中大多数明知道工资也就三四千月薪,他却仍旧毅然决然、一往无前。他实际上有意上班不干活、消极怠工、跟领导抬杠,就为了被辞退,获得了3个月的补偿金。辞职后他备考大半年,居然3个笔试通过了,最终选了一个去入职。入职前要去他上家公司政审,傻逼了,不知道如何应对。被我一顿骂,教了2招,终于通过了政审。后来顺利入职了体制内单位,但前俩月的上班是去这家单位实习,没工资。他也有抱怨,但依然执着,稳定的工作已经占据了他的大脑,万一考不上,我估计他会持续考十年。以上愿意降低甚至90%的工资而往里面钻的情况,我相信绝不是看了我的文章所致,而是这个社会当下的通例。你可能会问,是不是到了事物发展得要有转机的时候呢?我相信还没到这个极端,因为亚太文化中还有很多比我们此时更极端的情况。在印度,一个公职岗位,比如印度某小镇上的级别最低的1个警察岗位对外招聘,据说平均2000个人来竞争,已经超过了“白热化”可以形容的程度。相比较而言,我们还早得很。但极端情况的出现,总会有往另一个方向发展的恢复期,类似价格不会过分长久地背离其价值一样。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来帮大家梳理下这样一个过程,意思到即可,大家别计较于具体的数字。比如过去几十年,大概国内平均的成年劳动者接近10亿人。在1955-1977年,我们是接近100%全民所有制,这“10亿人”大家都在体制内,都国有的单位和集体。1978-1988年,开始有了些许变化,私营企业中的人开始有了2-3亿了,体制内剩下7-8亿。1989-1993年,遇到了发展方面的制度瓶颈,但继续这个趋势,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人开始占了4-5亿了,体制内剩下5亿出头。1994-1999年,这期间经过开头那年的改革,思想进一步放开,体制外从业人员增加到了接近9亿,所谓体制内剩下1亿人了。此时体制外的工资相对于后者来说,性价比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体制内”甚至是低薪的代名词,而下海、下岗、弄潮儿确实受到了格外的鼓励。2000-2008年,这八九年期间是国企的恢复期,体制内增加到了1.5亿人,体制外因为低端产业的淘汰而缩小到了8.5亿人的规模,体制内的工资开始走高并平均赶上了体制外的均值。2009-2019年,再来个十来年,这期间体制内人员增加到了2亿上下,且工资逆势上扬,甚至达到了体制外的2倍。很明显,我那么多在天津、武汉、南京、成都的读者,他们的同龄人在体制内的,差不多就是体制外同学平均工资的双倍。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更是统计规律,尽管没有人去公布数据。2020-至今,这时候碰到了新冠疫情,也碰到了大家所说的“内卷”,导致体制内人数不再进一步增加,所以这才有了“公考”和“上车”的过高需求,导致体制内非常难进去,哪怕就是个地方小国企的子公司,也很挑剔人。其实“内卷”除了指体制内难进之外,也是讲创业成功率极低、体制外求职艰难、企业不但容易倒闭还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裁员和辞退越演愈烈、房价相对最高、工资购买力相对最低、新行业新公司甚至知名高科技公司流行996甚至007工作制、让你用时间甚至生命来换工资。那么,欧美国家也会经历这个过程吗?比如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也会经历996这段岁月吧?我们看成立于1975年的微软(Microsoft)公司,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共同创办,是一家位于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我们可以看到微软也有过一段鲁莽的野蛮生长阶段,996甚至007工作制,但最终还是回归了正常,他是在2005年前后恢复了欧美上市公司正常的每周40小时以内的工作制,至今又过去了16年。那么,我们从国内找个与之对标的对象,比方说找做PC的联想公司。联想公司是1984年创立的,柳传志是当初的带头人。发展至今,年销售额大概4000亿元人民币,员工十来万人。你如果完全按照微软来对标,联想更侧重硬件的开发,但就发展和正规化来说,联想比微软晚了9年的样子。如此推算,那么联想也是有过996的疯狂日子的,但大致在创办了30年也就是2014年前后,基本恢复了正规公众公司的管理制度,不怎么加班了。所以,当下你再进入联想,算进了一家正常的公司,显然不至于是拼多多、美团等作风。我们再看另一家知名美国企业,由史蒂夫·乔布斯等人于1976年创立的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这位一开始也是疯狂工作模式,30年后的2004年工作制走向正规。我们之前将小米公司比作“中国的苹果”,现在她都造车了,小米是2010年成立的,不说雷总不好,但根据规律,小米当下肯定是很多996甚至有007工作制岗位的。这才十四年,也就是推算下来,小米得到2040年才不怎么需要加班,且不怎么裁员而让员工感觉到了稳定性。
电商行业我们看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成立于1995年,搞了半天,亚马逊自己目前还有严重的加班和剥削员工现象,让他们用时间换取金钱和晋升空间,到了大概2025年才会好转,恢复正常工作制水平。阿里巴巴,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创业者,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立,算来阿里及其阿里系公司,大致要在2029年才会正式落实五天八小时的工作制,但可以想见届时它的工资水平不会下降太多。实际上也快了,阿里从2021年开始,已经是所有国内互联网公司中,管理体系相对最稳定的企业之一,他们现在大多是一周5天工作制,只不过每天大致10-12小时,你就再给人家几年的见证和“改善”期吧。我相信,如下这位刚毕业3年的本科女,到了2029年如果还一直待在阿里巴巴,她届时也才33岁,但年薪应该在150万上下,不需要996工作制了。届时的她,不会像今天的她这么艳羡跟她同城的某个体制内同学了。如此一类推,创立于2004年的中国目前的第二大电商京东,大概什么时候不加班呢?显然是2034年。当下你进入京东,想不加班貌似不大可能,你给人家一点耐心,当然大致还需要10年。但即使如此,京东目前全体员工10万人中,也是有大概4万人为入职工龄超过5年甚至10年的老员工,占比40%了。在阿里这个比例应该更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入这些互联网大厂,并不比进入事业单位容易,仅985/211和海外硕优先的学历要求,就已经筛掉一大批人。但是,普通人就注定无法进入互联网大厂吗?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此刻你进去还是比进体制内的稳定单位要容易多了,无非你就是海投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学历、学校、专业、笔试、面试、户籍等也会卡得越来越严格。事物是双面性的,你考察别人,别人也在要求你啊。实际上,能在体制外找到一家互联网大厂干上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成了当代“打工人”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一种稳定,只是大多数人看不到。因为他们只看眼前,并愚蠢地去用2011到2023年的历史,倒逼出来2024-2035年的未来,他们以为下个十年会完全复制上个十年。当然,进入当下的互联网公司,除了校招之外,社招是个更容易进入的方法,社招的学历一般可以放宽,而且更看经验和你所掌握的技能以及接下来的可塑性,流程还简单,只要通过面试即可。像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字节、滴滴、拼多多等等,这些知名和规模化的大厂,都是主要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来招才纳新的,完全可以通过投递简历社招进去。但是进入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你所说的上车或者躺平,你要肯干、刻苦并持之以恒,则必有回报。相反,如果想一劳永逸,则你待不下来,淘汰只是早晚的问题。如果你能进入躺平都可以生存的环境,你要担心的恐怕就是你哪天不能躺平时,你怎么办?给你提供坐吃等死的平台和环境不在了,你怎么办?回顾我身边若干在这些大厂中良好待下来的亲友,他们有三大特点,一,毫无疑问都是会利用公司平台提升能力的人;二,进去后更加刻苦钻研,尤其在新岗位上敢于尝试;三,跟公司的发展同步,亦步亦趋,融入公司。把这三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找一个好平台,去一家好公司,这样才能长久。在好的企业中,从普通务工者到技术人才,从基层员工到管理者,接受智能科技的洗礼,通过技能提升成长为管理者,这才有可能成为公司乃至社会的中流砥柱。那些所谓的中年危机,倒像是懒人自感害怕的理由。当然,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同样,每一个努力的员工也少不了企业温暖的托举,一个好的平台可以为员工提供足够多的新机会、新场景、新挑战、新路径、新平台,来帮助他们学到新东西,收获新成长。自然,一家好的企业,也会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和温情时间......比如京东和携程,就给员工的子女提供早教和托管班。很多人说外企人性化,央企如何稳定,其实一家足够有能力的大厂,无论是否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都更能提供先进的技术发展纵深、职业发挥空间以及中西合璧的人性化管理平台。普通大学生进去后才会有更加美好且稳定的发展未来,也才有日韩曾经有过的“以企业为家”这样的员工和企业融为一体的文化。也就是说,只要公司平台足够大,员工能够待下来,让私企工作达到国企的稳定甚至更稳定,都是很有可能的。正是这些魅力,才容易吸引众多人才义无反顾地投身企业,心无旁骛,一干就是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我认为他们的选择和努力是会有回报的,这也是新经济巨头中的老员工能待下来的理由。在大厂,无论是校招进来的新人,还是社招进来的员工,也无论你学历多高还是“没有学历”,只要你踏实肯干,公司就可以提供平台,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能成长,这里勾心斗角会少很多。本篇不是为互联网公司背书,他们也不需要我这么来歌颂,只是从势商的角度来判断,我告诉你,加入阿里、百度、京东、华为、美团、字节等这样的知名新经济互联网公司,也能有稳定的前途和事业,早晚而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加入她们,就是加入科技,加入未来,也是加入稳定。不过,好平台不代表一定有好出路,进去只是第一步,与平台共同成长,五年砺银,十年锻金,这才是重点。2024-2029年,体制内和类体制内增长到了大概3亿人,体制外7亿人。此间体制内工资达到最高水平。房价相对工资增长来说,开始回落,也就是房价/收入比开始从当下的20年、30年甚至50年,下降到10-30年。2030-2039年,体制内规模开始缩小到1.5亿人,其他8.5亿都在体制外,央企98家剩下50家不到,地方国企从3万家减少到了3千家,当下的事业单位大量企业化,国企的那些子公司孙公司,已经基本全部市场化,成了上市公司、合资公司或者关停并转、被私企民企外资收购等。2040-2050年,已经不叫体制内体制外了,换一种说法叫做为公共事业服务(吃公家饭)的人,大概占全体劳动者10亿人的10%折合1亿人。从事商业的私营部门从业者有9亿,他们中的部门经理以上级别的收入,远远超过公职人员,恢复了市场经济本该有的常态。届时的大学毕业生大致5-8年的工资,可以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这跟当下动辄20-50年的工资“不吃不喝”买一套房的情形,完全不可类比。其实,这才是应该的常态,也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我可以大致告诉你,大概在2030年后不需要996。联想公司,2014年不需要996(成立于1984年);
腾讯,2028年不需要996(成立于1998年);
阿里巴巴,2029年不需要996(成立于1999年);
携程,2029年不需要996(成立于1999年);
百度,2030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00年);
京东,2034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04年);
苏宁易购,2035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05年);
哔哩哔哩(bilibili),2039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09年);
美团,2040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10年);
小米,2040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10年);
字节跳动,2042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12年);
滴滴出行,2042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12年);
拼多多,2045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15年);
......
你刚刚加入的朋友介绍的亲戚创业的公司,最快速度可以在2053年不需要996(成立于2023年)。
END
【聚会】明天2024年11月16日11:30-14:00,幽哥上海美兰湖地铁站附近午饭聚会,有群友想参加的可报名,主题主要有两个:
1,海归回国如何职业规划?
2,2025上海购房买哪些区域和楼盘,群友主要买在了哪里?
报名费:微信发个200块红包给我。
备注:报名后如果没空线下来参加,则可以进聚会群,看直播和回放。也就是线下线上“票价”相同。
【幽哥职业咨询】星球,主要解答所有百度搜不到答案的职场问题,进球后可提问,也可旁听星球里18000多个问答。双十一优惠券如下领取,仅剩3个名额。
现在购买【幽哥职业咨询】星球,还可以享受如下双十一优惠2)幽哥课程--《面试后,如何谈工资,什么是倒逼法?》
(购买星球后,可找涂灵子 shuaixuejie2028 免费领取如上任一个课程或社群,价值199元!)如下点击“阅读原文”可领取幽哥跳槽干货⬇️ 已有4100+学员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