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今年7月23日开始采纳速释IR固体口服剂型药物生物等效性BE试验的 M13A 指南,随后CDE在9月12日发布了ICH协调指导原则《M13A: 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征求意见稿),由于与2016年国内颁布的化学药物仿制药的技术指导原则存在巨大差异,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ICH M13A的发布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给BE研究带了哪些变化?都正生物董事长/总裁欧阳冬生在「都正1小时」直播间进行了要点分享。根据M13A,FDA已简化非高风险制剂BE研究PSG 826项,EMA也已公布实施计划,本次CDE发布的中文版及问答文件是对ICH M13A的翻译稿,就何时实施与执行M13A的标准来征求各方意见,而不是对实施的内容征求修订意见。实施建议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开始时间以备案时间为准),均适用M13A指导原则(含问答文件)。同时设置12个月过渡期,过渡期内仍可适用原技术要求。▲后台回复“清单”,领取【FDA计划修改简化临床试验类型的药品清单】
要点二:M13A将促进全球仿制药的发展,并推动仿制药CRO的洗牌
M13A是ICH第一个仿制药指南,将推动全球仿制药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望给仿制药的生产企业带来研发与生产更多便利,但是对CRO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将改变CRO业态,推动行业洗牌。
受试者:M13A放宽了受试者的体重指数(18.5~30 kg/㎡),可选择的受试者的量将大大增加,有望降低受试者招募的负担与难度。现行原则中若受试者脱落后达不到最低例数的要求时,该项研究被视为失败,M13A因脱落导致的受试者不够,可添加额外的区组。此外,出于安全性或PK原因,可进行表型和/或基因型检测。对于某些药物而言,特定的基因型突变的人群和普通人群相比暴露甚至可高出数百倍,给受试者安全带来了风险,通过基因检测降低组间差别,将有效保障BE研究的效率与质量。
药物:根据申报情况和剂量线性情况确定研究规格,通常情况下,如果在申报规格范围内,经剂量校正的Cmax和AUC平均值差异不大于25%,则认为PK与剂量成比例。口服混悬液给药剂量根据同API产品和剂量线性情况确定。对于两周期交叉的项目,餐后和空腹可以在一个研究中完成。
▲规格的选择路径方案:M13A对离群值可接受度更高,如果受试者在某周期的AUC低于相应制剂AUC几何均值的 5%,则被认为浓度极低,计算AUC时可剔除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