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 寒露至,秋意浓 /
寒露,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10 月 7 日至 9 日交节。今年为10月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晨露更加寒冷,快要凝结成霜。
在古人看来,寒露是寒气渐生的标志。此时,北方已进入深秋,露重夜凉,寒意愈发浓厚;而南方在寒露之后,秋意渐浓,气爽风清,堪称人间好时节,即将迎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美景。谚语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开始,昼夜温差较大,早晚略有寒意,需要适当注意防寒。与此同时,秋燥也更加明显,中医养生仍以滋阴润燥为主。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寒露节气的中医养生之道。
一、起居:开始防寒
1. 寒露不露脚
有句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要重视保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寒邪入侵,尤其不能赤脚,以免“寒从足生”。人的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且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如果骤然降温,会使呼吸器官的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能导致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家里有小朋友的一定要注意,尽量保持袜子、鞋子干燥,否则寒气侵入肾脏,还会伤害膀胱经,轻的会变成“鼻涕包”(慢性鼻炎),重的则会经常感冒发烧。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都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能够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很好的敛阳功效,能温肾水以涵养肝木。需要注意的是,泡脚的水不能过热,时间也不宜过长,泡到微微出汗即可。
2. 适当“秋冻”
夏天人的毛孔都是张开的,到了秋天,天气渐渐转凉,毛孔也开始收缩。如果天气稍冷就急忙加衣,皮肤未经严寒的锻炼,抗寒能力就不强。这时适当冻一冻,让身体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另外,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还不稳定,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就容易感冒。
秋冻是有讲究的,比如脚、肩部、肚脐以及腰部都不能被冻着。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即使是锻炼自己的抗冻能力,也不能让脚部受凉,尤其是女性要特别注意,脚部受寒很容易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的还会引起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肩部受凉后会致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让人明显感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甚至头晕。如果肩颈长期受凉,就容易患上颈椎病,也容易引发肺部疾病。
以下人群不宜秋冻:消化道溃疡患者、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肺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关节炎患者,以及正在发作其他疾病者和素来阳虚体质者,应谨慎对待秋冻。
寒露至,秋意浓
二、饮食:甘淡润燥
暮秋时节的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以滋阴润燥(肺)为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吃一些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以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状。
因为白色与秋季相应,所以此时可以常吃一些白色的食物,比如莲藕,有养血凉血的作用;山药,能入脾肺,培土生金;莲子,善于清心火,使肺安和;白萝卜,能降肺气,使阳气归根;梨,润肺生津;百合,养神补肺;白木耳,养肺补虚;还有白芝麻、银耳、豆类等等。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类食品,如辣椒、火锅串串之类,因为过食辛辣容易损伤人体阴液,加重秋燥。对付秋燥,新鲜果蔬可以适当补充,但要少吃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避免秋季腹泻。
推荐寒露食疗方:
莲藕炒百合:
莲藕具有养阴清热、润燥止咳的功效,百合也有润肺止咳的作用,二者搭配对秋季多发的肺燥干咳有改善效果。
柚子蜂蜜茶:
中医认为柚子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等功效,现在很流行的蜂蜜柚子茶就具有良好的养肺润燥作用。
菊花枸杞茶:
菊花是秋季应季之品,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效,枸杞相对温和,具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作用。二者搭配具有疏肝养血、明目润燥的功效。
三、运动:收敛勿大汗
从秋分开始,天地之间阴盛而阳衰,所以善于养生的人,秋分后应当适当减少运动。多保持安静以养阴,身体安静,心神也应当安静,安静则阳气归根。这样可以顺应天地阴阳气机,有助于身体健康。
当然,生命在于运动。即使是冬季,仍然要有适当的运动,否则,阳气不能宣畅,阴邪内滞,反而容易生病。寒露节气后早晚的运动,不要以出汗为目的,避免张开腠理,让凉意伤肺。“呛风”这个词来自民间的智慧总结,太剧烈的运动,大口喘息,早晚的凉风进入体内,会成为深寒宿疾,后患无穷。
END
END
1.本文根据参考资料等综合编辑整理,仅作交流分享,意在传播积极健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
2.本文仅提供相关思路,切不可盲目试药,仍需辨证论治。
3.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