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商人是可耻的,因为他们不从事生产就凭空获得利润。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观点:
商人不从事生产吗?
不从事生产就意味着凭空获得利润吗?
如果生产出一个产品,但是没有人需要它,它还有价值吗?
那么问题来了:生产者不可能凭空知道买家需要什么,他们需要获得信息——怎么获得?
大多数人对知识的理解是「社会学理论」、「物理学公式」这类的知识,会被记录在书本上,学生会去学习,这些是狭义上的知识。
但是「小葛想吃烤肉」、「海南刮的台风真大」这些是不是知识?
经济学家哈耶克把这些称为「分散知识」。
哈耶克在 1945 年发表了影响深远的短文《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他在文中提出:
分散知识(dispersed knowledge):哈耶克强调了知识的分散性,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拥有一部分独特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获取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是关于他们自己的偏好、技能、当地环境等。 价格体系:哈耶克认为价格体系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机制,它将个体的局部知识整合到社会决策中,从而协调社会的经济活动。 中央计划的局限:哈耶克批评了中央计划经济,认为中央计划者无法获取、处理所有必要的知识来做出最有效的决定(也许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无法满足更高级、更丰富的需求)。
举个例子,假如 A 地发了洪水,公路堵塞,货车不能通行,居民开始囤蔬菜。当蔬菜供不应求时,市场上会发生什么?
卖蔬菜的商人为了利益最大化,就会给菜涨价,因为他知道供不应求,涨价也会有人买。
原本打算屯 20 斤菜的人,看到价格觉得贵,只屯了 5 斤。
同样的,因为商人涨了价,其他人囤货也没那么多了,原本一些抢不到菜的人,有机会多花一些钱,这样就可以买到蔬菜吃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要 A 地菜价够高,别的地方的商人想要获得利润,他们就会用火车、飞机把蔬菜运到 A 地,菜价就会降下来。
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有人告诉他们「A 地发洪水了,蔬菜紧缺,快把蔬菜运过来」,只要商人看到 A 地的菜价涨了,觉得有利可图,他们就会自发地运蔬菜过去,A 地蔬菜短缺就会慢慢缓解。
商人的利润是凭他掌握的「分散知识」获得的:商人通过买家的消费行为收集「知识」,用商品的价格表达这些「知识」,并传递给所有人。
根据商人传递的「知识」,生产者知道了应该生产多少产品;经销商和物流知道了应该运输、销售什么货物;而消费者也能根据价格决定自己要买什么。
整个市场通过商人传递的「分散知识」,让商品高效地到达了最需要的人手里。
现在,你是否还认为商人是可耻的呢?
极简日程表
往期课程开放目录
惊奇智库 · 24 年秋季
【报 名 通 道】
*虚拟产品,一经开通,概不退换
-END-
编辑、排版|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