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过一句话:We become what we do.
一直在想汉语应该怎么表述,最终觉得还是译为这样比较贴切:
「吾之为,乃吾之所为也。」
我自己深有感触。小时候读科普书的时候读到过一个知识点:情绪会影响表情,而表情也会影响情绪。
大概意思是,即使内心此刻毫无生机,你若是强颜欢笑,内心会有一定概率开始洒满阳光。
很多人分不清「特长」与「爱好」的区别,因为「所热爱之事」大概率会成为「所擅长之事」,反之亦然。
我始终认为,人的天赋虽有不同,但差别不大。
小孩子就像干燥的海绵,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所不爱——抓起画笔涂鸦的冲动、伴随音乐扭屁股的冲动、听到任何语言都会咿咿呀呀地模仿的冲动——根本没有选择上的纠结,也不需要进行职业性格评测、命理运数推演。
恰巧被斑斓的世界引起注意而拿起画笔的孩子,与恰巧被门德尔松的某个俏皮乐章吸引而坐在钢琴前的孩子,多年后却注定会忘记那些瞬间的「冲动」,转而归因于自己的某种「美术天分」或「音乐天赋」。
而后的故事想必你也经历过——各种各样本无尊卑贵贱的「特长」,在时代的浪潮下,被打了标签、排了座次、分了三六九等:
高大上的「特长」如数据分析、商业策划、经济分析,需要靠笔挺的定制西装与 CBD 窗明几净的高级办公室来为自己食物链顶端的王座正名; 被称为「匠人精神」的做精致手工活的特长,需要靠刻意清贫来维系,否则便会被指责「失去初心」; 教书育人、圣手医术、精耕细作的特长,则需要自我牺牲、感动中国,若要有半点逐利之心,则命途自此多舛; 艺术设计、音乐舞蹈、表演戏剧的特长,则需要在离经叛道与谨言慎行间小心地走平衡木,失去重心的「人民艺术家」距离「戏子误国」的骂名只有一条官媒微博的距离。
「热爱」可以是成就你的「天赋」,也可以让你滑入「沉迷」的深渊。
Andrew Huberman 教授有一组关于「上瘾/沉迷」与「热爱/美好生活」的精妙绝伦的定义。简而言之:
「沉迷」的本质是:使我们快乐之事物的范围,渐进式缩小; 「热爱」的本质是:使我们快乐之事物的范围,渐进式扩大。
当我刷短视频时,我的快乐来自于「对下一条趣味信息的期待被满足」,除了简单重复拇指上划这一动作,我并不想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我不愿意跟其他人讨论更深刻的问题,我不愿意去享受夏日街头的惬意,我也不愿意写下自己的思考分享于人;
当我刷一部让我感到震撼的电视剧(比如神秘博士)时,相反地,我会迫不及待地打通所有感官——从剧中嗅出认识论的问题时我会在 reddit 上找网友的神评,我愿意与同为博士迷的朋友们争论第十任博士的道德瑕疵与他临终前那充满矛盾张力的悲情自白,我愿意兴致满满地了解一切与剧情相关的文学、哲学、历史洞见。
刷短视频让我的快乐缩小到刷短视频本身——我沉迷其间,对诸事索然无味,终于无尽的空虚; 刷经典英剧让我的快乐扩张到一切关于宇宙与星空的议题——我热爱物理与诗歌,终于无限的充盈。
极简日程表
往期课程开放目录
惊奇智库 · 24 年秋季
【报 名 通 道】
*虚拟产品,一经开通,概不退换
-END-
本文整理自|船长惊奇短信
编辑 排版|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