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吟诗作画,那我干什么?

教育   教育   2024-08-12 18:31   上海  
↓ 点击 预约 开启周际洞见 ↓

本文整理自系列直播课
「太阳之下无新事|蝼蚁必修的三堂历史课」
第一讲:《似曾相识的经济急湍》



原本以为,AI 会帮我做那些繁重的工作,让我有时间去写诗作画。然而现实却是,AI 在写诗作画,我还在做繁重的工作。

2022 年 11 月 30 日,ChatGPT 横空出世,昭示着 AI 时代的来临。

自那时起,几乎每个月各大 AI 取得的各种新成就都会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登上新闻头条:
「久病之人利用 AI 终于找到病因」、「AI 高分通过律师考试」、「某影视公司利用 AI 制作电影片头」等等。
在 AI 引起的各种争议中,除了新兴事物野蛮生长阶段难免的各种法律纠纷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来自各行各业的抵制。
一旦某个行业开始使用 AI,我们就会听到诸如「不道德且危险」,「破坏职业生涯」,「给辛勤工作带来阴影」的批评。
AI 的崛起似乎正在引发一场全新的危机,许多人面临着未知的挑战。
然而这种「全新感」主要是因为 AI 从科幻走入现实,类似的危机其实并不新鲜。



人类的需求在总体上可以被「马斯洛需求层次」涵盖。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创造了各种技术和职业。

如今尽管需求的大致范围并没有改变,但我们对每一种需求的理解正在不断细化,并为此不断开发新的解决方案。

新技术和新职业出现时,那些满足相同需求的旧行业就会受到冲击——这种冲击导致的失业被称为「技术性失业」(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

在古代,这种冲击虽然也有,却是渐进式的。印刷术刚开始普及时,仍然需要大量的抄书人;火器刚被发明时,弓箭手仍然是战场的主角……

然而近现代的几次大规模「技术性失业」却是伴随着历史转折点快速冲击了整个社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织业,家庭作坊迅速被大型纺织工厂取代。

原本需要专业技术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门外汉经过简单的操作培训就可以胜任。新的机器成为了工人们的竞争对手。

18 世纪末,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愤怒地砸毁了织机,他的名字成为了传奇。工人们在「卢德将军」的名号下砸毁机器、焚烧工厂。

不过「卢德运动」在 19 世纪初之后就没有大规模的活动了,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不是几个新发明就能引发的,它是城市化、资本积累、政府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势之下,破坏机器的行为仿佛「螳臂当车」。

百年后,人们不无讽刺地用「卢德主义者」称呼反对新科技的人。但是「卢德主义者」的观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每一次科技的升级都会降低一部分工作的入行门槛,这部分从业者的专业技术的落后的确会让他们面临一定的危机。

而要说这次由 AI 崛起带来的危机有什么不同,那可能是这一次受到冲击的人包含了文艺创作者——AI 正在人类最具独特性的领域替代我们。



置身事外,「技术性失业」所带来的冲击远不及技术变革带来的红利重要。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的财富和提升的生活水平有目共睹。

理想情况下,「技术性失业」并不一定会导致社会失业率的激增——尽管旧的行业受到了冲击,但新的行业也会产生新的研发、制造、维护和销售需求,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回顾 2008 年的次贷危机,美国的房地产行业在过度乐观的环境下,银行过度放贷,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的贷款无法收回。又因为恐慌,银行大幅减少借贷,而投资者则急需将资产抛售换取现金。

这种流动性需求的暴涨和供应的下降导致了危机的降临。这场流动性危机使得资金无法顺畅流动,企业和个人遭遇资金短缺。随着投资和消费的减少,经济活动进一步下滑,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经济萧条。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困境中,互联网的创新力量为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尽管像亚马逊这样的巨头在连续的 21 年里没有盈利,但他们依靠创新和技术,股票价值仍旧不断攀升,贷款也源源不断。

这些资金又流向了新兴的技术群体,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些全新的机会,都是由技术创新所驱动的。

由此可见,创新在不断地为经济注入活力。

细想日常生活,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突然之间,某种新商店或新产品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周围。当少数企业家成功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或新的产品,他们的成功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尝试复制他们的道路。

于是,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相似的商店或产品。这也揭示了一个现象:创新和创业并不是稳定、平均地出现的,而是以爆发式的方式出现;换言之,同一时段内,创业者们往往在做着相似的事情。

企业家们的「成批」出现意味着社会购买力正在快速增加,这种增长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传播,最终推动社会的普遍繁荣。

当然,一波创新带来的红利是有限的,最终会回归平衡。下一波创新诞生之前到来的,先是衰退和萧条。



有趣的是,新行业往往不是从旧行业中脱胎而来。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掉你的,不是你的同行」。削弱方便面的是外卖,打击口香糖的是短视频,冲击相机的是智能手机……

这些行业并没有被完全毁灭,甚至在新的方向上有了发展。但在事前,从业者很难料想到他们的竞争对手会是谁。

新技术和新事物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背后也隐藏着一股强大的「破坏力」,这就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

很少有新行业能全方位地优于旧行业,并立即取而代之。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在满足同一需求的赛道上竞争。

旧的企业可能会在竞争中完全衰败,或者缩小规模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又或者转换赛道「降本增效」。

而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的旧企业从业者就需要随之经历「技术性失业」的痛苦——新兴行业的繁荣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但其背面却是旧行业的萧条。



8 月 13 日(周二)20 点

「太阳之下无新事|蝼蚁必修的三堂历史课」
第二讲直播
《似曾相识的政治浩劫》


扫码加小雅

回复暗号【必修历史】邀你进旁听群

在线时间:周一二四五 14:00-22:00

*燎原、世界公民、惊奇智库船员无需加入旁听群
课程开播后助教将在课程禁言群发布腾讯会议链接




-END-

编辑|恺宸

排版雅婷



诸位孤独的阅读者们,大家好。

由于公众号推送规则的调整,很多读者可能无法及时,甚至难以再看到孤阅的推文了。对此我们非常遗憾。

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和孤阅保持联系,希望能将孤独的阅读者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时常点开推送、在看、留言、转发等等。

谢谢你来,希望我们能一直敢于知道。


点击阅读原文」加小雅,免费听更多孤阅公开课


孤独的阅读者
把顶尖大学的思维与能力训练普及给每个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