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提到了「宽容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很多人将其误解为「宽容『的』原则」(Principle of Tolerance)。
可能是我的表述不够清晰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英文单词课上讲,很多英文中非常微妙的差异在翻译成汉语后会立刻烟消云散。
所以这次我想继续引入一些(但愿)很有惊奇感的概念,来进一步说清楚「宽容原则」。
(也感谢我的朋友胡钺转给我的一篇精彩的文章,启发很大,给我带来新的视角。)
简单来说,人类语言不可能没有漏洞,即交流时不可能百分百传达自己的意图。那么在交流中就一定需要双方为对方「脑补」,比如补全逻辑链、补全隐藏假设、补全内容、补全语境、补全动机、补全背景等等。
把对方的话向着「动机善意的、背景语境可共情的、逻辑完善的」方向进行补全,叫做「补强」 把对方的话向着「动机恶意的、无逻辑的、不值得共情的」方向进行补全,叫做「补弱」
「宽容原则」的涵义就是「补强」,且这种补强与「道德情操」关系不大,与「提升交流效率」、「甄别合作者」、「寻找共同利益」、「收敛共识」密切相关。
例如,在我经历过的商业合作中,「独家协议」是产品服务生产者与平台渠道方之间非常触动神经的一个敏感词。
「独家协议」的签订,意味着产品与服务只能在一个平台上售卖,支付通道单一且自主定价权消失。
如果使用宽容原则「补强」,则意味着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假想对方观点的合理性—— 他们的业务和市场有可能扩张到了临界值,规范流程后会投入更多资源和加入更多目前还没建立信任的合作者;又或是他们经历了其他合作伙伴的背叛,认为现在有必要加强书面上的约束。 而如果「补弱」,则意味着我会假定对方的说辞是冠冕堂皇—— 他们的真实目的是想通过独家协议捆绑我,然后坐地起价张口要更大的分成。
经验告诉我,无论「补强」还是「补弱」,都有一定几率「补错」。
对于「补强」与「补弱」的阐释,让我意识到了更多未曾「以言表」的意识碎片。接下来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这些碎片整合起来说与你听。
我是「石油子弟」,虽说成长在国企的氛围中,但父母一直把我保护得很好,直到我远赴他乡求学生活,都未曾体验太多「体制内」那种令人略感窒息的氛围。
后来年岁见长,慢慢补齐了曾经成长起来的环境中,真实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互动机制——那是一种天然的「补弱」大气场。
改革春风强劲了四十年,却始终吹不出山海关。衰败颓废的东北自然不乏温情脉脉,老牌工业城邦群也会零星又不断地出现创新与惊喜。
只是我们很多失望而背井离乡的东北人心中都隐约知道,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在一个陷入资源存量厮杀、吃惯了平均主义「大锅饭」于是只在乎那一分二厘、你多我就少的零和博弈的社会语境下,「宽容原则」常规失效。
人生而天真烂漫,未经世事者常会「补强」他人。而如果每次「补强」的结果都发现这不过是自己彻头彻尾的无用的「圣母心」,那么人们就会习惯性「补弱」。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也逐渐黯淡了。
我知道,东北不过是更大环境的一个典型。但我们能得出些什么结论吗?
很简单,你只需要时刻告诫自己:
结交友人的原则:只交习惯「补强」之人,远离习惯「补弱」之人。
敌人同理。
我这么多年交了不少至交好友,也结下了很多敌人。让我感到幸运的是,哪怕是我的敌人,无论彼此有怎样的过节,我也清楚地知道他们是愿意聆听的人。
是干戈还是玉帛,并不影响「宽容原则」的共识。且大多数时候,拥有心灵强大的敌人,要好过同行心灵羸弱的友人。
选择环境的原则:永远向往「补强」氛围,远离「补弱」氛围。
极简日程表
往期课程开放目录
惊奇智库 · 24 年秋季
【报 名 通 道】
*虚拟产品,一经开通,概不退换
-END-
编辑、排版|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