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内消融术在有DVT病史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学术   2024-09-12 18:07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


前言

对于有深静脉血栓病史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腔内热消融术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尽管风险较低,但个体化的风险/获益评估以及患者咨询仍然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增加。是否在术前继续或暂停抗凝治疗(AC),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决定。


1 背景


浅静脉功能不全(SVI)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影响范围从美观问题到严重的发病率,且会影响生活质量。静脉曲张可能是30-50%成人早期SVI的标志。晚期静脉疾病可表现为下肢水肿与不适(20-50%)、皮肤营养改变(3-5%)及溃疡(约1%)。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病率的上升,浅表静脉疾病的负担可能进一步加重。深静脉反流和慢性阻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常见后遗症,且与更严重的慢性静脉疾病有关。


多学会的共识指南指出,静脉内消融已成为症状性SVI,尤其是大隐静脉返流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相比开放手术,静脉内消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围手术期舒适度,并缩短了恢复时间。然而,由于对术后VTE的关注,对于有DVT病史的患者,静脉内消融的安全性仍是一个问题。通常,术后VTE发生率较低,DVT风险为0.26-0.3%,吸热性热诱导血栓形成(EHIT)风险为2.9%,肺栓塞(PE)风险为0.03-0.1%。


在有DVT病史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增加,尤其是VTE的风险,引发了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腔内热消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材料和方法


查询了国家血管质量倡议(VQI)静脉曲张登记处(VVR)中,于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进行的浅静脉手术数据,比较了有深静脉血栓病史和无该病史的患者接受射频或激光消融治疗的肢体。主要的安全性终点是治疗肢体在随访3个月内出现的深静脉血栓事件或吸热性血栓形成(EHIT)II-IV级。次要的安全性终点包括近端血栓扩展(EHIT I-IV)、大出血、血肿、肺栓塞(PE)及因手术导致的死亡。主要疗效终点是技术故障(即随访1周内再通)。次要疗效终点包括随着时间推移的血管再通风险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此外,还比较了既往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术前是否接受抗凝治疗(AC)的结果。


3 结果


在对13至90岁之间的23,572名患者进行的33,892次静脉内热消融治疗中,发现其中1,698名患者(7.2%)有深静脉血栓(DVT)病史。与无DVT病史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年龄更大(p<0.001)、BMI更高(p<0.001),且男性和黑人/非裔美国人的比例更高(p<0.001),同时CEAP分类也更高(p<0.001)。


有DVT病史的患者新发DVT的风险显著升高(1.4% vs. 0.8%,p=0.03),近端血栓扩展的风险也更大(2.3% vs. 1.6%,p=0.045),并且出血风险增加(0.2% vs. 0.04%,p=0.03)。然而,在吸热性血栓形成(EHIT)II-IV级、肺栓塞(PE)及血肿风险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p=NS)。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的死亡事件。在既往有DVT病史的患者中,术前继续抗凝治疗(AC)并未显著影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p=NS),但会显著增加静脉内热消融和手术过程中出现血肿的风险(p=0.001)。


尽管两组间的技术失败率相似(2.0% vs. 1.2%,p=0.07),DVT病史导致的血管再通风险随时间增加(HR=1.90,95% CI [1.46,2.46],p<0.001)。术后两组患者的VCSS/HASTI评分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p=NS)。

(整合图组)


4 结论


对有深静脉血栓(DVT)病史的患者进行腔内热消融术是安全且有效的。然而,尽管整体风险较低,患者仍然面临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的情况。因此,进行充分的个体化患者咨询是十分关键的。关于术前是否继续或停止抗凝治疗(AC),这一决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史及潜在风险进行权衡后作出,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E. Chervonski, F. Muqri, G.R. Jacobowitz, C.B. Rockman, T.S. Maldonado, T.L. Berland, K. Garg, N.S. Cayne, M. Sadek,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venous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Venous and Lymphatic Disorders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16/j.jvsv.2024.101898.


声明:介入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介入资讯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介入资讯

分享前沿资讯,探索介入发展

联系方式:

intervention_news@163.com

介入资讯
分享介入医学领域的前沿资讯与进展,规范、创新中国介入诊疗水平,致力成为领先的介入医学继续教育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