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 关于这篇文章
本文内容来源于安全五点半的《个个会应急,如何应急?》交流研讨会,七个章节,一篇搞定。
A 关于应急的理念
B 应急处置经历分享
C 应急过程典型问题
D 应急团队建设
E 几个应急优秀实践
F 生活中必备应急技能
G 彩蛋
文章只是研讨会的总结提炼,还有更多内容无法在文章中呈现,你也可以选择付费购买研讨会视频回放权限,回复“会应急”即可获得链接。也可通过公众号首页下方的“看个痛快”找到链接。
文末还有好几个大彩蛋,蛋很彩,也很大,记得去获取。
2 关于安全五点半
安全五点半是怎样的团队?来给你看一个安全五点半诞生的故事,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应急处置的原则是什么呢?老林提到:“大事化小,风险逐步降低”原则。意思是,事故发生后要尽可能控制住事态。并且在每个阶段找到最关键的应急任务,把事态降级。例如,他现在管换电站,如果出现电池热失控,首要任务是先把电池从充电架上挪到“交换位”,一旦成功,至少这个电池不会影响其他电池了。之后,再设法把它挪到室外,一旦成功,对换电站也不会有威胁了,顶多损失这一块电池。之后再进行灭火或者处理。这个过程就是在让风险逐步降低的过程。应急处置的时候,人容易被显而易见的、感官冲击最大的因素所吸引,例如着火的时候,人经常只盯着火而忘记其他事项,例如忘记疏散人群,忘记转移关键物料,忘记控制烟气等。人的自然本能就是这样,容易被最具有感官冲击的事儿吸引注意力。现在,事故还没发生,咱们大脑很清醒,可以查文献,可以问专家,可以研究案例,可以做做试验,也可以争辩,把可能遇到的事故场景应该怎么处理弄清楚,写成预案,总比出了事儿以后脑子一片空白、凭自然本能的处置要好得多。经常有人说,应急预案写了也没用,因为事故通常都不按照预案描述的场景发生,通常都会有些特殊性。这句话听起来很似乎有道理,但是实际情况呢?各位网友,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观点。老唐认为,这是在抬杠。学医的同学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抱怨过,说病人总不按书上写的生病。但是这并不影响医学生去学习这些典型疾病的治疗知识和技术。同样,应急预案虽然不能跟现实事故发生的场景保持一致,但是有了应急预案,咱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相应的应急准备和训练。真出事儿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毕竟,应急预案的用户不是机器人,而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脑子的。应急预案的存在并非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准备未来。地铁施工中盾构始发的时候,是风险比较高的时候,因为尚未形成非常可靠的密封,容易发生地下水渗漏。这不,老唐刚毕业第二年,在天津大学旁边的地铁工地做安全员。盾构始发的时候,就突然发生漏水。当时很凶险,水哗啦啦的向外流,搞不好城区道路要发生大面积塌陷。当时老唐对这样的事儿应该如何应急处置,完全不懂。甚至现在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下边一些具体操作都是凭借一点残存的记忆描述的。这个过程在老盾构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但在当年的安全员小唐眼里,实在是太NB了。就在这个手忙脚乱的时候,神奇的事儿来了:老唐的师傅老金同志(时任项目经理),安排工程部从活动板房仓库中搬出来几十桶聚氨酯。这个仓库,老唐进都没进去过,更没见过这个聚氨酯,铁桶的,大概30升一桶。聚氨酯,通过管片注浆孔注入管片和土体之间,遇水可以快速发泡(老林画外音:我们平时用的很多减震、降噪材料就是聚氨酯软泡),从而把水堵住。加注这玩意难度并不大,但有一个事儿要解决:通过原来的注浆泵加注聚氨酯,聚氨酯在泵里边遇到残存的水也会变成泡沫,容易堵住。所以需要保证泵里边没有水。神奇的事儿又来了:老金同志居然还准备了2桶丙酮,专门用来清洗泵内部水分。这样,先用泵抽一会儿丙酮,就把泵和管道里边的水冲掉了......这波操作让老唐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师傅,就是师傅啊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更神奇的,还在后头:项目部总共就备了三四十桶聚氨酯,明显的感觉不够用。老金同志居然事先跟天津大学里边的某机构签订了协议,对方常年储备聚氨酯,如果用到了,去拉,按桶结算,如果用不到,项目依然会支付一定的费用。你就说,老唐的师傅牛不牛吧?老林问,老唐你应急预案写这个了吗?老唐表示不记得了,至少当时,作为安全员,老唐是不懂这些东西的。应急预案是老唐自己编纂出来的,里边大概率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通过老唐这个案例,非常形象的说明了应急准备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应急预案不应该安全员自己一个人搞定。工程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设备人员,甚至财务、周边相关社区人员,有必要的话都应当参与进来。第一个火灾案例,发生大学期间,午饭后,突然听到楼下有同学在叫楼上着火了。我在三楼,我抬头一看,五楼着火了。我主动招呼所有舍友一起到楼上去,灭火。到楼上后,我首先就安排一个同学把这一层楼的所有电断掉。这个同学就像弹钢琴一样,噼里啪啦一阵子,就把所有电源开关都关闭了。关电是因为我担心火灾可能造成漏电事故。就在这同时,我跟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打开了消防栓,开始接水管,拉到了着火宿舍门口。宿舍门有个玻璃小窗口,能看到里边的情况,我看到是床铺着火了。我用消火栓的枪头把玻璃砸碎了,砸开就开始向里头喷水。因为火刚开始,所以很容易就扑灭了。现在回想起来,猜测是热得快造成的火,用完了放床头没有拔掉电源造成的。他们可能误认为到时间宿舍就会自动断电,结果......这不禁让人想起很16年前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火灾,造成四个年轻的大学生身亡,也是“热得快"造成的。这样的产品安全性低,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淘汰,也算是社会的进步。除了产品安全,多学一些应急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上海商学院这个案例,如果发现这会应急,也许悲剧就可以不发生了。我的第二个案例,发生在十年前,发生在单位。那是一个腊月二十六,大家都沉浸在即将要过年的氛围中。14点多,突然有人喊着火了,我发现二楼窗户浓烟滚滚,我冲到二楼没有发现着火点,想要返回一楼已经被黑烟挡住了视线,自己连自己的脚都看不到了,楼梯的踏步台阶根本看不见。我深吸一口气,猫着腰,靠着对台阶的日常判断,弯腰后距离近也能找到台阶了,跑到一楼楼梯间门口。判断是楼梯间着火了。此时有人把楼梯间的门一脚踢开,高温的烟气把他的脸燎了,事后来就看他的眉毛,头发都被燎了。我就用灭火器,拔开保险销,一顿喷,一共了用了4个灭火器,明火基本就扑灭了。可是没过两分钟又复燃了,因为着火的是棉纱,不好灭。我又跑到隔壁二十米远的宿舍,挨个门一顿敲,把宿舍的人喊醒,告诉他们着火了,让他们拿上宿舍楼所有的灭火器,叫上所有的人过来,我随手拎了2个灭火器跑回去继续灭火。因为着火的小二楼是没有消防栓的,灭火器只能暂缓火灾速度。于是就从卫生间拿了洗脸盆,用一盆一盆的水来扑灭。很快见效了。后来大家都过来了,人多了,就用铁钩把着火的棉纱钩出来放到门口用水浇灭,分而灭之。很快,这场火灾就被扑灭了。这个过程很凶险,烟很大,在火场真的看不见。幸好是棉纱,如果是塑料、化纤,烟气毒性可能就很强了。当时我的一阵呼喊是非常有帮助的,来的人多了,与火对抗的力量变大了。打水的时候,我们用的“飞盆打水法”,脸盆中的水用完后,把脸盆扔回去接水,这样人就跑动起来,速度会快很多。中间有一个人不配合我指挥,我让他因为我没有法定职责来指挥。他可能也考虑到个人安全。少凡经历过三次案例,限于时间只分享了两个。他总结了一些经验:发现报警信息,你就要大声的呼喊,暴露出来哪地方着火了,同时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大家知道这要发生火灾了。能够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对抗火灾。初期火灾,如果好灭,咱们就把它灭掉了;如果没法扑灭,咱们就分头去叫受到威胁的人群赶紧疏散。这个过程必须得有一个人特别敏感而且能够对现场进行观察和判断,同时他要带领大家一起灭火,要起到带头和组织的作用。那一天是10月7日,公司国庆节放假,我们提前一天回到公司宿舍。宿舍跟食堂是连在一起的,食堂在宿舍楼的右下角。那天晚上12点左右,Joy突然来电话,跟我说她听到窗户外边什么东西在响,噼里啪啦的。其实这就是食堂着火了,火窜到了油烟管道里边,估计已经烧到五楼的油烟管道了。我们的宿舍楼有两个疏散楼梯,除了餐厅那边有一个,在楼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楼梯。我当时马上跟宿舍另一个同事分工,在楼道按下消防警铃响之后,马上分头去疏散各个宿舍里的人,人员疏散还挺快的。这时候心里是比较有底了,因为至少人都出去了。这次火灾,有两点处理得特别好:第一,我们有一波工程部的同事,他们平时训练比较OK的,刚好晚上11点多下班吃夜宵的时候,他们看到外边油烟管道红彤彤的,他们一直在用室外消火栓控火,所以火蔓延的比较慢。第二,当时我们食堂里有煤气罐的,搞不好会爆炸,这是一个大风险。我们工程部有个老师傅很早就把那个用来除毛煤气罐给拎出来了。这时候,我心里比较有底了,这就挺符合“大事化小”原则的:人,疏散了;煤气罐,拎出来了。至少至少不会发生严重的爆炸或者亡人后果了。 问题1:只盯着最吸引眼球的事情,例如发生火灾后只盯着火,忽视了其他事项。现在咱们化身事后诸葛亮,能发现很多火灾事故,之所以造成严重后果,都是因为只盯着火造成的。例如吉林宝源丰的火灾,山西吕梁山西吕梁某煤业公司的火灾等。现场明明有那么多人,咋所有人都盯着火,不同步启动疏散动作呢?问题2:总是单线程行动,出事儿了,一堆人看,一个人看,没有多头行动起来。这一点老林表示要看具体情况,他们换电行业在处置电池热失控的时候,就是单线程行动的。老唐表示,这个事儿并不矛盾,因为换电行业,现场工作人员通常只有一两个,当然无法“分头行动”,正确做法就是要对各类应急任务排序,优先做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前边说的“大事化小,风险逐步降低”原则。人多的时候分工,人少的时候排序。问题3:应急预案本身就是错误的,总以为发生某些情景就要按照传说中的那样去做。咱们再次化身事后诸葛亮来看一看,北京某医院病房楼地下室发生火灾,一定要疏散病房里的病人吗?一定要灭火吗?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是错误的。控制好烟气,不让烟气跟人接触似乎更明智。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似乎轻飘飘的说“我们要控制烟气”似乎并不能真的搞定,要花一些心思,搞定患者,搞定陪护人员,搞定指挥,搞定不防烟的门,搞定每天都在变换的医护人员队伍。这两天韩国Aricell电池火灾,火情发展特别快,非常凶险。有网友说:啊呀,这要用大量的水来灭火!也有人说,有锂金属,不能用水!哪种说法对呢?还是要看实际情况。正常咱们常说的“锂电池”实际上是锂离子电池,里边是没有锂金属的,用水灭火完全没问题,用水非常对症,只不过水量要大一点,把温度给降下来才好。
这个工厂的“锂电池”,从官网看是锂-亚硫酰氯电池,是一种锂原电池,是不可充电的电池,它是用锂金属作负极的。这种情况,的确会出现锂金属遇水发生反应的情况。
不过,锂亚电池个头都比较小,老林认为,只要水量够大,也是可以的。你的观点如何呢?欢迎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此外,之前的《锂电池安全通识》的推文等待你打开,下图长按扫码即可。
D 应急团队建设
老林以前在新能源电池厂,现在换电行业,锂电池火灾应急是重点,所以应急团队的人员配置和能力训练都围绕着消防开展。领导更是说过,搞定消防,就搞定了80%的绩效。所以非常重视消防安全方面的工作。其中,火灾应急就是关键的一环。团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老林以前在新能源电池厂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应急团队的。后来慢慢的开始筹建这样一个队伍。公司定义了消防应急能力评级模型,从高到低分别是S级、A级、B级、C级,公司无论是谁,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每个月领到对应的补贴,数百元。这个评级模型,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知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应急队伍应当具备哪些能力?不太清楚,先摸索着照现役消防队员先做了一版,之后再不断优化。这个很不错,很像安全五点半的口号:说干咱就干。说干就干,对于做好一件事情来说非常重要:先干起来,至少已经有了一个版本,后面再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迭代,就能越来越好。相反,如果总是准备准备再准备,那可能很久都干不起来。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很莽撞的去做事情。要谨慎决策,快速行动。意思是做一个事情之前仔细考虑要不要做,衡量清楚了,不做就拉倒,做就快速上手先干起来。老唐自己就是受益者,当年要出去做咨询,做培训,没干过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干一次不就干过了?于是,七八年前,老唐接下了第一个商业课程,给首富李JC的企业讲的,一秒钟一块钱,连续七场。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至少有这一次经历就有经验了,心里有底了。不过,事前也是做了大量准备,并且在每一场结束后都做复盘总结,做了很多优化改进。老林说自己当时跟同事们都暗暗较劲,一方面有奖励,另一方面,毕竟是管安全的,自己能力不行还要求别人行,有点苍白无力。而且,各部门经理、公司副总、总经理都要亲自上阵进行训练。这就是领导力的体现。专职的应急队员是老林一个一个招回来的。他在面试的时候,除了要看着顺眼,还会增加一个考核项目:体能测试。要求拎着水带跑个来回,这样可以看出体能是否OK。如何才能心里有底呢?老林说,当时他们的应急人员要重点练几个项目:1)全副武装,要快;抛接水带,要快。2)全副武装跑楼梯,长距离拉练,体能要跟上。3)百米进攻操,三卷水带接起来,充满水,扛着喷头跑一百米,这是非常考验体能和战术的。这个环节,总经理、安全经理、生产经理都要参与训练。这样大家技术具备了,心里就有一半的底气了。这些能力训练再多,也只能有一半的底气。要经历过真实场景验证才算真正心里踏实。毕竟真实场景有很多意想不到。当时工厂没发生过大问题,工厂外小摊贩出现火情,消防到的时候早被他们灭了。这些训练过的队伍经过几次实战,心里稍微是有底的:能搞得定。老林提到,现在已经在换电行业,依然保留着“事故应急处置”后的复盘动作。但凡有事故发生,他都会安排大家把当时的各处监控视频保留下来,组织大家一帧一帧地复盘分析整个事故发展过程和应对过程,找到优点予以强化,找到缺点予以改善。花姐在电脑公司,整体生产比较简单,公司ERT更重First Aid。团队是怎么建立的呢?有两个考虑维度:第一,在各场所得有一个兼职的ERT人员,第二,如果一个场所人员数量多,至少每50人要配一个兼职ERT人员。这里说的场所,可能是一层楼,也可能是一个建筑物,也可能是分布在某个城市的Office。这些ERT人员的能力都是通过委外培训,取得急救员证书的。除了这些专门人员要经过培训考核拿到急救员证书,公司还会组织全员的急救培训,也就是说不仅仅是ERT的人会急救技术,非ERT人员也会,只是没取证而已。除了ERT人员,公司还设置有职业健康中心,职能类似于医务室,但是不仅仅做传统医务室的工作,还会负责整体上公司职工的健康相关工作。研讨会期间,有小伙伴提到,卫生系统有一个认证可以拿,叫做“健康促进企业”,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网上搜一搜关注一下。花姐也特别提到,应急预案不能写的太复杂,要简洁可实用。写的太复杂无法应用的话,没有意义。在这里向你分享一个彩蛋,航空公司做的飞机驾驶员的应急预案,你看看有多简洁。文末有获取方式。001
(D电脑)公司有一个SOS系统,ERT成员有应急手表,各区域有定位报警按钮。事故发生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按动报警按钮,各ERT成员就能够收到紧急呼叫。
002
(D电脑)在紧急疏散的时候,员工会集体接到紧急呼叫,如果没接到电话,那么这个员工就会被认为状态未知。
003
(Y光电)事故发生的时候,每个小组都可以用手机快速建立起一个现场直播,总指挥就可以看到各个区域的现场情况,并且能够跟现场建立联系。这对指挥调度非常有利。
004
(Y光电)事故发生以后,员工疏散点名比较难搞定。他们有一个自动点名系统,原理就是现场有相应的无线网络,可以自动判断人员是否疏散到位并且给出未到位人员名单。这是网友在研讨会期间连线分享的实践作法。
不过老唐心里暗想:疏散出来的人没带手机,或者带了别人的手机,就不准了似乎也不太现实。不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说不定可以搞定这个问题。老唐在聊城某化工企业大楼中看到过通过人脸识别自动统计出勤情况的系统,员工不用做任何操作,只要正常来上下班,摄像头都会自动抓到人脸并且记录下到大楼的时间。这个如果用来做疏散点名系统,在特定场景下似乎是可用的。
005
(Y光电)有的部门是倒班的,应急小组很可能因为倒班而人员配置混乱,有可能出现关键应急人员因倒班问题而不在刚的情况。解决方案是,给员工卡赋予特定的应急相关的身份,员工上班打卡之后,系统自动判断当班的应急人员到位情况,并且有个显示屏可视化现实出来。一旦有缺失就会有提示,这时候就方便管理了。
006
(Y锂能 )在经历了事故应急以后,通常会做复盘。有视频监控的,就会拿出来像拉片子一样一帧一帧地去研究、分析,事故是怎么发生的,应急的时候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有哪些是运气好,有哪些要改进,有哪些要保持。这个过程就像桌面演练一样,非常有帮助。
007
(V公司)各生产线各团队都有对讲机,生产沟通用的。不同团队有不同频道,需要呼叫谁,就调到哪个频道。但是工厂定了个规则:紧急情况,一旦全区域广播发出紧急信号,所有对讲机都要自己手动调节到指定频道,方便紧急情况下进行调度指挥和反馈。除了单位应急,咱们也要学一些生活中的应急技能,这对咱们自己都是有帮助的。
老唐分享过,小外甥大概两三岁的时候遭遇一次大危险。据说是去姥姥姥爷家,闲着没事儿吃硬币玩儿,结果卡在了呼吸道。送医院的途中,放在腿上拍后背拍出来了,这才幸免。对于呼吸道梗阻的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非常管用的。据说海姆立克发明的这个方法是救人最多的技术。这个急救法适用于呼吸道梗阻的急救。呼吸道梗阻,通俗点就是被“食物噎到”。特别是在小孩、老人和体质比较弱的人当中,尤其容易在进食果冻、糖果、花生、瓜子等小巧的食物时出现。当这样的意外事件发生时常常是等不及“120”的到来,比如发生气道异物完全梗阻时往往4~6分钟后,心跳就会停止,大脑会出现严重损伤甚至死亡。有人总结了一个“剪刀-石头-布”的口诀,很形象。左手比个剪刀放在肚脐上方;右手握拳,紧挨着剪刀上方;拿起左手做布包住右手,如下图所示。通过冲击腹部,迫使肺部气流向上冲击,将异物冲出去。这个感觉有点像挤牙膏,但又不是挤牙膏那种缓慢均匀用力,要“冲击”才行,这个“剪刀-石头-布”的口诀就非常方便冲击操作。02 CPR和AED
001
CPR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的缩写,这是一种紧急医疗程序,用于在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时尝试恢复某人的血液循环和呼吸。我们之所以需要这个技术,是因为发生心脏停止或者呼吸停止的情况的时候,专业的医疗救护120来不及,因为通畅只有三五分钟的抢救时间。
002
这个技术太缺乏了,薄世宁书中说:根据文献,2015年上海市某区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中,入院存活率为1.87%,出院存活率为0.37%。换句话说,1000个在院外发生了心跳停止的患者中,能够活着送到医院的不足20人,绝大多数患者在送来的时候已经死亡;能够救治成功从医院出院回家的不到4人。2021年,北京地区院外发生心跳停止的患者出院存活率为1.6%,其中仅1%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这组数字的意思是说,每1000个在医院外发生了心脏骤停的患者中,能够被送到医院并活着出院的只有16人,其中只有10人恢复了认知、运动等神经功能。
003
下面是美国心脏协会的权威材料,在文末你可以看到彩蛋,错过可惜。
004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缩写,它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设计用于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通过电击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AED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AED的最大特点是无需使用者具有很高的判断心电图的能力,只要根据AED自动的录音提示接通电源,按动电钮就可以完成心电图的自动分析,然后除颤。它易于操作,允许非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安全地尝试除颤。AED通常放置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使用,配合心肺复苏(CPR)可以提高急救的成功率,直到医务人员到达给予专业的抢救措施。
005
这东西据说也很贵,而且通常是备在那里大部分时候用不上,于是显得更贵了。老唐搜了一下,网上价格大概两三万一台。而且买回来以后还要经常换电池,还要经常检修维护。网上说电极贴片用过就要更换,也要上千元。所以,再来到配了AED的地方,要对这地方肃然起敬,人家是花了大本钱做好这个应急工作的。
006
不差钱儿的话,何处应该放置AED?你可以参考此文:2020 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_吕传柱
03 中风急救FAST原则
001
FAST原则是啥呢?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拼写,分别是:Face 面部表情不自然,Arm 胳膊抬不起来,Speak 讲话讲不清楚,Telephone 打120。
002
老唐跟老林对这个总结表示非常推崇,咱们安全人要多学习学习人家这种总结提炼的“奇技淫巧”,这样把原来难记忆的东西转变成容易记忆的,才能让很多知识、技能能传播开。
003
这个事儿,其实人工智能可以帮上忙。不信你复制下面这段文字,发送给Kimi 智能助手试试看:在进行火灾应急的时候,要做几个事情:扑救初期火灾, 拨打119,组织人员疏散,抢救危险货物,保护重要部位。帮我总结一下,可以用几个英文单词首字母来组成一个单词的方式,这个单词要跟火灾应急相关联。请给我五个方案。下面是老唐得到的答案,你觉得怎么样,欢迎留言区发表看法。G 生活中必备应急技能
001 彩蛋1
回复“应急手册”可以获得《DK急救手册》的第九版的英文原版文档。现在已经是第十一版,有中文版,DK出版的,非常精美,图文结合,推荐买来常备。除了这个手册,你还会收到老林为你准备的飞机应急预案。
好好学一学,将来开飞机✈️
002 彩蛋2
回复“应急提示词”,获取AI赋能应急管理的提示词和对应的资料包,你可以复制了这些提示词和相关的文档发给人工智能系统,看看效果。
你可以直接在本公众号的“智囊团”中实用Kimi智能助手,也可到网页端,用量不大的情况,免费版本就够用了。https://kimi.moonshot.cn,
003 彩蛋3
老唐和老林曾经讲过一次AI赋能应急管理的公益直播课,免费的,本公众号首页菜单中“看个痛快-单点回放”就能找到,实在懒的话,扫下边二维码也能看。
004 彩蛋4
美国心脏协会CPR小册子,中文版,权威的,回复“CPR”可获取。
005 来个广告
如果你想学一学如何做安全培训,你也可以到群里咨询安全培训课程设计和呈现的相关课程信息。
安全五点半的《AI赋能安全管理训练营》持续开班,已经十几期,价格便宜效果好,回复“加群”,到群里吆喝“我要参加AI训练营”就可以。
↑点这里,关注,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