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E+S”认知理论模型的内涵
The connotation of "4E+S" cognitive theoretical model
引用:张婧婧,牛晓杰,刘杨,王辞晓.学习科学中“4E+S”认知理论模型的内涵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08):23-31.
200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召开的认知科学会议上,“4E+S”认知理论模型首次被提出。
“4E”代表
具身(Embodied)认知
嵌入(Embedded)认知
生成(Enactive)认知
延展(Extended)认知
“S”代表
情境(Situated)认知
对“4E+S”认知理论模型内涵和各认知理论关系的分析,有助于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并为认知与学习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4E+S”认知理论模型
01 具身认知
EmbodiedCognition
起源: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中最先发展起来的。
具身认知的主要观点:
人的心智不仅仅取决于大脑这一中枢神经系统,主体身体的生理结构也参与认知过程。
Shapiro提出三种理论假说来解释具身认知内涵: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假说的认知框架主张认知并不依赖于符号操作和信息表征,而是由个体在环境中行动时所经历的感觉运动偶发事件所引发;
(2)构成(Constitution),构成假说认为认知系统并不只是存在于大脑,而是延伸到身体和环境中(即环境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
(3)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概念化假说认为感觉运动系统中的模拟/再激活是认知的基本组成部分,大脑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是对模拟的重新激活过程。
02 嵌入认知
EmbeddedCognition
嵌入认知的主要观点:
(1)认知过程部分地依赖于身体之外的环境,强调认知主体嵌入在环境之中,突出了认知过程对身体与环境的依赖性。
(2)主体以适当的方式依赖环境,大脑执行任务的复杂性会降低,但是进化的有机体通常会避免以较高的成本来储存或处理信息,会基于对环境结构的操作来降低信息处理的认知负荷。
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嵌入认知强调身体之外的部分环境结构是认知过程的构成性参数,仅当心理过程与大脑之外的特定环境合作时,环境才能发挥其经过设计的特定作用。
对此,也有研究者指出不应过分地关注大脑的计算过程以及该过程对于身体依赖的方式,而应关注有机体如何利用环境结构促进认知过程。
03 生成认知
EnactiveCognition
起源:
1991年由Varela等在《具身心智》一书中提出。
“生成”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1)认知是由有机体的身体与环境的结构性耦合生成的;
(2)结构性耦合的完成需要感知—刺激环路、知觉—行动环路和理论—实践环路的共同协作;
(3)个体与环境是紧密连接的,不能脱离环境来谈论认知。
生成认知的主要观点:
(1)认知并不仅仅由神经过程构成,还由有机体作用于世界的方式以及世界由此反作用于有机体的方式所构成;
(2)认知注重的是感觉运动知识和感觉运动技能;
(3)“生成认知”主张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知系统的组成部分;
(4)知觉依赖于身体技能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而行动带来的新知觉会影响未来的行动,如此形成我们认知世界的“知觉—行动循环”。
04 延展认知
ExtendedCognition
起源:
该理论由Clark等提出;
延展认知的主要观点:
认知过程能够延展到有机体所处的环境之中;强调了外在环境驱动认知进程的重要作用。
延展认知的发展阶段:
(1)延展认知的第一阶段强调体内过程和体外过程在功能上是对等的;
(2)延展认知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放弃了基于对等原则的功能主义观点,转而强调体外过程和体内过程之间的差异,并且将生成观点带入到延展认知之中,强调认知能动者的行为在整合认知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3)延展认知的第三个阶段可从认知转换和认知组装两个方面理解:前者关注认知系统相较于传统认知科学在功能架构和认知能力上的转变,后者涉及对信息加工资源的补充和调配。
05 情境认知
SituationCognition
起源:
情境认知又被称为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最早由Brown等于1989年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文化》一文中提出。
情境认知的主要观点:
(1)人的心智是在情境中发展的,依赖于人、情境、物理环境的共同互动;
(2)认知与情境密不可分,不是纯符号化的;
(3)认知的发展还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4)包括认知和学习在内的智能行为并非是能动者内部系统对世界所存规则的符号表征或心理计划,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所处的情境。
06 总结
Conclusion
“4E+S”认知理论模型为认知科学与学习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研究者能够从多学科的角度来看待人类思维与学习的过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持续挖掘的研究空间。
同时,“4E+S”认知理论模型倡导研究者以融合的视角来关注以具身认知为代表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对革新学习理论、探索人类学习规律的重要作用,进而呼吁相关研究范式的转型和相关研究方法体系的革新,有助于推动认知与学习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本文转自 | 具象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