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长期以来,在传播研究领域,芒福德(Lewis Mumford)都是一位知名但不重要的人物,原因是他讨论的是一般性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传播技术着墨不多。他的理论和研究风格多由麦克卢汉引入传播研究,虽然他对麦克卢汉的评价不高。然而以今天的媒介概念来看,技术也是人与世界的中介,[1]是人类存在的环境,[2]讨论技术与文明的关系就是在探讨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在芒福德写作《技术与文明》的20世纪20年代,人们更常用的词是“文明”,而非“文化”或“社会”。那是一个讨论西方文明应该何去何从的焦虑的时代(如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文明不仅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状态,还是用来概括时代精神或感觉结构的整体性概念,社会就像是一个有机体,它的不同部分彼此影响、相互映射。因此,对于芒福德而言,无论是对技术还是对城市的关怀,说到底是对人类境况和生命的关怀。
芒福德不像海德格尔那样认为技术是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宰制性力量,而是将它嵌入人类的意义与文化体系中。现在看来,这样的立场过于人类中心主义,有点过时,但是在20世纪初,《技术与文明》却打开了一个从文化视角理解技术与社会复杂关系的新领域。芒福德的技术理论开创了两个表面上对立的传统:一个是技术形塑文明,另一个是社会形塑技术。过往的研究者往往各取所需,却忽略了它们如何在芒福德的理论中有机地融为一体。重读《技术与文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如何突破技术与社会二元论的机会。
技术与文明
[美]刘易斯·芒福德
当芒福德把技术放在更大的人类文明背景下思考时,其影响就不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他认为在特定技术出现之前,文化已经为其准备好了条件。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莫过于他对机械钟表技术的分析。芒福德认为,现代工业时代的关键不是蒸汽机,而是时钟。机械钟表能自动运行,这是机器与工具的区别。另外,机械钟表具有标准化、精密的齿轮结构,可以精确控制,它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新的信仰,意味着可以用中立、客观的方式度量世界。人在时间中存在,机械时间对有机时间的替代,意味着人类不再在事件的流逝中感受时间,而是以抽象的框架感受时间,抽象时间成为显示人的存在的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芒福德敏感地抓住了技术的关键,到今天,时间控制仍然是数字技术和平台技术底层逻辑的关键,“996”、加速社会、内卷正是机器时间在社会层面的体现。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后台留言或邮件获得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