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韩连庆丨“技术即文明”:芒福德的技术哲学及其影响
体娱
2025-02-02 05:48
浙江
文 _ 韩连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曼哈顿之子
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往东北方向,有一个狭长的岛屿延伸到北大西洋,此岛名曰“长岛”(Long Island)。长岛三面环海,有绵延的沙滩,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有很多曼哈顿的上班族住在长岛,每天坐火车通勤。
很多名人在长岛也有住所,例如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宋美龄晚年在美国时也住在长岛。
长岛蒙塔克角灯塔。图片来自网络
长岛还诞生过很多文化名人。美国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出生在长岛的亨廷顿镇西山村,四岁时随全家搬到纽约的布鲁克林。惠特曼写了大量歌咏长岛的诗篇,收入代表作《草叶集》中。美国作家、学者芒福德(Lewis Mumford)出生在长岛皇后区的法拉盛镇。芒福德青年时期喜欢读惠特曼的诗歌,《草叶集》正是他的人生启蒙读物之一。他在《黄金时代》(The Golden Day)中提到,最能体现美国“黄金时代”文化繁荣复兴的五位才俊是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惠特曼、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和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因为他们代表了美国的一种新型人格——“融合知性远见与情感外放”。
草叶集
[美]
沃尔特·惠特曼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
青年时期的惠特曼喜欢徒步考察纽约,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现在把这叫作City Walk。在他的诗歌中,曼哈顿还叫“曼纳哈塔”(Mannahatta),意思是“群丘之岛”,长岛还叫“巴门诺克”(Paumanok),意思是“鱼形”。惠特曼诗中的纽约,是19世纪60年代“低沉、舒缓、乐感般的”纽约。芒福德小时候经常随外祖父漫步曼哈顿,成年后也效仿惠特曼,“纽约徒步,每日必行”,像阅读文本一样阅读这座城市和她的建筑。正是对纽约的徒步考察,让他立志成为城市学者,写出了后来那些为人所称道的关于城市和建筑研究的著作。
芒福德在纽约城市学院读书时,读到了苏格兰区域规划和研究的创始人格迪斯(Patrick Geddes)的著作,“惊为天人”,将他奉为自己的“精神之父”。
格迪斯的兴趣和研究广泛,他最初师从赫胥黎(Thomas Huxley)学习生物学,后来又涉足城市规划、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宗教研究等领域。
他早年出版的城市研究著作提出的区域规划和更新城市的新见解,对芒福德产生了巨大影响。
格迪斯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倡“整体论”(holism),认为脱离了生命体生存和活动的总体环境,就无法透彻了解和准确把握生命。
受其影响,无论在分析城市和建筑,还是在分析技术时,芒福德都秉持整体论和有机论的视角。
芒福德
芒福德生活的纽约,已不再是惠特曼诗歌中的“优美曼妙之地”。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纽约的摩天大楼开始丛生,“大城市病”逐渐显露。芒福德并不反对所有的高楼大厦的建造,他承认高楼是现代城市生活无法避免的现象。但是,从小的方面说,建筑的首要责任是社会责任,要服务于大众,帮助人们提高日常生活的品质;而从大的方面说,建筑就是文明本身,二者密不可分。他提倡的是结合功能与情感这两种人类需要的“有机建筑”。芒福德不仅写了大量城市和建筑评论方面的著作和文章,而且身体力行,积极投身美国的区域规划和新城镇运动。他将纽约视为自己的“瓦尔登湖”,通过这些工作,他希望像惠特曼在诗中所写的那样,成为这座“世界之城”的“最骄傲的儿子”。
技术的更新
芒福德有很多头衔,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建筑评论家、城市规划家、文化批评家等等。他像他的“精神之父”格迪斯一样,并不想成为某个领域的学院派专家,而是要成为“博学家”(generalist)。早年他热衷无线电,也曾经立志要成为哲学家。他写过小说和戏剧,也写过电影剧本。但他既不是纯粹的作家,也不是纯粹的学者。他有一种高超的综合能力,能够按照一个主题把各种零散的材料整合成一个整体。有朋友建议他,可以把自己的特长结合起来,将他的文学的想象力应用到非文学领域中,在著作中既描述现实的生活世界,又探讨理想世界,将“实然”与“应然”结合起来。
芒福德成长的年代,正是美国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是他所推崇的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理性与情感、精神追求与物质关注的均衡却被打破了,因此他立志要厘清欧洲思想文化的变迁及其对美国的影响,这就是他后来完成的文明史系列“生活的更新”(Renewal of Life)。
这一系列包括《技术与文明》《城市文化》《人类的状况》《生活的准则》四卷。在芒福德写作这些著作的年代,世界经历了经济大萧条、极权主义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因此这些著作在描述现实时有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在展望未来时又带有明显的道德理想主义,甚至不乏一些道德说教。
芒福德治史的原则并不遵从学术界通行的所谓“客观历史”的标准,他书写的历史也不是实证史,而是像他评论城市和建筑时一样,带有一种艺术家的视角。受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西方的没落》的影响,他在取舍史料时,是从自己所认可的“理想生活”(good life)的标准来重新审视,比起对史料的罗列铺陈,更注重发掘史料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因此,他的史学著作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也曾被讥讽为“野史诠释”。
芒福德的著作不属于学院派的学术著作,他也不想自己的作品跻身这类著作之列。晚年时他曾说,自己年轻时善于浓缩史实,有时不免瞎猜乱想,虽然遭到业内人士的讥讽,但作品还不至于乏味。他写历史著作不是为了罗列历史,而是让历史为今日所用,提醒现代人注意,与古代文明相比,现代文明缺少和丢失了哪些元素。
《技术与文明》是“生活的更新”系列的首卷,论述了机械和机械论思想在西方世界兴起的历程,首版于1934年。
为了写作此书,芒福德不仅准备了大量材料,还参观了欧洲很多大城市的博物馆,观摩了各种当时最新的实验和设备。
技术与文明
[美]刘易斯·芒福德
中信出版集团 2024
通常,人被定义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但芒福德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这种看法只是事后回溯的产物,并非真实的历史。由于现代人重视技术,陷入了对科技的“迷思”(myth),导致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初民,从而得出这样的观点。在芒福德看来,人与动物的区别并非能否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而是是否有对语言、符号表达和意义等精神方面的追求,主要是后者而非前者塑造了人类。他的这一观点也越来越被最新的生物学和考古学证据所证实。
芒福德认为,在古代,尤其是中世纪,大量的技术发明——例如玻璃、铁犁、钟表、印刷机等——不仅改变了人的观念和社会习俗,也为后来现代科学的诞生、工业革命的爆发和现代性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对这些技术发明的文化分析构成了《技术与文明》最精彩的篇章。
随着自动机械和机器的引入,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后,技术被降低为单纯对时间、空间、能量的征服。在这种条件下,生产效率虽然空前提升,技术却失去了美感,人被贬黜为依附于机器的生产部件,那些为所有人享用的民主的技术,也逐渐变成了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的极权的技术。这也是芒福德所反对的,正如他反对只追求效益而牺牲功能的建筑和城市一样。
在《技术与文明》等著作中,芒福德从整体论和有机论的视角出发,将技术纳入思想史,把技术视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时不把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看作人类生存的唯一目的,而是把生命本身视为首要现象,将创造性而非对自然的征服作为评价人类文明的最高标准。
知性远见与情感外放
我对芒福德的著作有着特殊的感情。我读博士时的研究方向是技术哲学,读的第一本技术哲学著作就是芒福德的《技术与文明》,学着写的第一篇正经论文也是关于芒福德的。我还曾一度想以“芒福德的技术哲学”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只不过考虑到芒福德的技术哲学不太哲学,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但是我对这个人和他的思想一直很感兴趣。
美国技术哲学家伊德(Don Ihde)曾说,很多美国哲学家之所以对技术问题感兴趣,主要因为读了芒福德的著作。另一位美国技术哲学家温纳(Langdon Winner)在2010年再版的英文版《技术与文明》的前言中说,要研究技术变化中的人的维度,芒福德的著作是避不开的,他那些富于远见的开拓性著作,依然能帮助我们思考构成现代物质文明核心的基本义务和伦理难题。《技术与文明》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其开创性的方法和丰富翔实的史料,还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理论:借助技术,人将外部世界内化,也将内心世界外化。
目前以“技术哲学”为题的著作,都会提到芒福德及其著作。例如,戈菲(Jean-Yves Goffi)在《技术哲学》中说,芒福德从一种生命哲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评价,提出了一个迄今为止非常著名的关于技术历史的分期,即始技术、古技术和新技术阶段。杜谢克(Val Dusek)在《技术哲学导论》的导言中说,芒福德的文字流畅易读,但有时不免冗长啰唆。在“人的本质:制造工具还是语言”一章中,杜谢克也专门分析了芒福德的观点。
技术哲学导论
[美]瓦尔·杜谢克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与那些学院派考证式的技术史著作相比,《技术与文明》这种“融合知性远见与情感外放”的著作就显得非常有趣,尤其是芒福德对一些古代技术的分析,直接启发过后人。
例如,《技术与文明》中提到,古希腊文明在各个知识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文史哲就不用说了,数学、物理、生物、天文等今日大学的主干学科也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是古希腊的化学却不发达。对此,芒福德提供了一种解释:古希腊时期化学发展落后,主要因为当时的玻璃制作水平不佳。
玻璃是透明的,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不容易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玻璃器皿容易清洗和保存,是理想的化学容器,烧瓶、量瓶、蒸馏器、试管、长颈瓶等都是用玻璃制成的。
玻璃的世界
[英]艾伦·麦克法兰 [英]格里·马丁
商务印书馆 2021
英国人类学家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和马丁(Gerry Martin)受此启发,在合著的《玻璃的世界》中进一步扩展了芒福德的论述。
他们还引用了牛津大学科学史家哈勒(Rom Harré)在《伟大的科学实验:
改变人们世界观的20项实验》中的说法,认为如果没有玻璃制品(如玻璃棱镜、显微镜、放大镜、U形管等),这20个实验中有16个是无法进行的。
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Carl Mitcham)在追溯技术哲学的历史时曾说,美国的技术哲学源于对技术的社会学和历史方面的探讨,在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芒福德的《技术与文明》。
米切姆认为,芒福德的思想基础是美国的“世俗唯心主义”,他的技术哲学是一种关于人性的哲学,试图使技术在人的生活中占据合适的位置。
尽管芒福德在城市规划、建筑评论和文学等领域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在哲学领域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他的理论不仅反映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思想立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尖锐的哲学问题,例如如何将技术批判建立在“人是一种自我创造的存在”这样一种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
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曾预言,工业时代的技术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他希望未来的新技术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后来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判断太过于乐观。有人也讽刺说,芒福德在挑战别人的神话的同时,也在“编造”自己的神话。他所热衷的“有机”、“均衡”或者“平衡”之类的术语过于含混,没有具体所指,人们也很难从他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的解决办法。
芒福德信奉的是“艺术家英雄主义”,希望像塑造美国“黄金时代”文化品格的五位才俊一样,先知先觉者能够首先带来新的价值观和塑造新的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对于芒福德的这些贡献,米勒(Donald L. Miller)在《刘易斯·芒福德传》中写道:“芒福德对人类起源和发展做出了大胆而独特的解释,有力地挑战了各种已有的假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形象的解读。”
参考文献
芒福德. 技术与文明[M]. 林华, 译.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24.
米勒. 刘易斯·芒福德传[M]. 宋俊岭, 宋一然,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吴国盛. 技术哲学经典文本[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原载于《信睿周报》第137期)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后台留言或邮件获得内容授权
再建巴别塔
青灯夜读,湖畔沉思。精读人文社科经典文献,探讨新闻传播学术问题。
最新文章
韩连庆丨“技术即文明”:芒福德的技术哲学及其影响
刘海龙丨从时钟到巨机器:芒福德的人文主义技术观
侯深丨两个世界之间:芒福德与新大陆乌托邦
《纽约时报》:左派误入歧途 —— 两位世界顶级思想家的对谈
张骋 | 麦克卢汉从现象学那里继承了什么——一种基于“媒介哲学”的思考与展望
克莱默尔丨实践的媒介哲学:信使模式——为什么连接和传输很重要
西比尔·克莱默尔的媒介哲学
2025智能体元年!斯坦福科学家8000字讲清所有要点
贝克夫妇 | 在失控的世界中为自己而活:个体化、全球化与政治
周海宁 | 《人类传播论:弗卢塞尔的媒介哲学》
2024 年值得阅读的 50 篇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论文
孙静 | 游戏是多元的,是我们理解甚至改变现实世界的方法
媒体考古实验室:让人们与过去互动
汪民安 | 福柯、本雅明与阿甘本:什么是当代?
阿甘本 | 物自体
想了解“演员王星事件”背后的现代奴隶制?一定要读麻省理工推荐的100本书单
传播学期刊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诚邀投稿!
吴晔 等 | 计算传播学的社交机器人田野实验:概念、方法与应用
孙蕾蕾、彭新宇 | 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革命:人机交互、技术赋权与主体迁移
教授收到博士生的调查问卷,回复:又一份令人无从下手的失败问卷
2025智能体元年!斯坦福科学家8000字讲清所有要点
吴飞、刘珈如|2024年国际传播领域理论热点与实践创新:多元交融、数字共鸣
杨洸 | 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时代价值、理论基础与规范治理
何谓个人主义 | 勾勒五种不同含义的“个人主义”
陈龙 |《数字疾驰:外卖骑手与平台经济的劳动秩序》
范海潮、顾理平 | 制造独处:媒介实践中私密感的形成及其文化阐释
张婧婧等 | 学习科学中“4E+S”认知理论模型的内涵与应用
吴冠军 | 爱的算法化与计算理性的限度——从婚姻经济学到平台资本主义
刚刚,OpenAI正式放出智能体Operator!能推理、联网自主执行任务
汤景泰 | 从 TikTok 到小红书:网络新生态下的全球互联与认知变革
吴飞 | 浙江省如何做好国际传播?
“上帝病”:知识分子左倾的十大病征
布莱恩•克里斯汀:《人机对齐:如何让人工智能学习人类价值观》
《2024全球人工智能简史》
刘海龙 | 媒介与媒介性:姿态理论与传播研究
新京报2024年度新闻奖揭晓
陈安繁、张幸、金兼斌|意见气候比科学知识更能影响个体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度吗?一项基于公众和科学家群体的大规模调查对比研究
秦晖:特朗普与希特勒
刚刚,特朗普与奥特曼惊天启动星际之门!4年狂砸5000亿美金,孙正义任董事长
中科院北大等揭示「蒸馏真相」:除Claude豆包Gemini,其他很多模型都「蒸」过头
徐岱:《抒情作品与审美伦理》(上)
徐岱:《抒情作品与审美伦理》(下)
小红书为何让歪果仁上头?推荐算法超牛,2篇核心论文揭秘
哈贝马斯—伽达默尔论辩
陈力丹 | 马克思的非生产劳动观和社会科学研究
缺失的环节:社会网络对阶级的影响——政治态度的分歧
曹玮 | 美国及其盟国如何达成政策一致性?
师文、李锦辉 | 算法影响下的新闻多样性:基于预选与自选个性化的ABT研究
束秀芳 | 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意识构序与社会意识筑模
一文看懂:项飙教授究竟研究了些什么?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