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 蓝字,关注 外企观CHA
大家好,我是麦客!
我们从网上的这些汽车外企人的言语里,能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
完全可以理解,任何在一个外企业干了20,30年的人,已经完全习惯了企业的工作风格与流程制度,整个人的想法和行为都会强烈的标记上企业的范式。
在长年相对固定的工作环境里,可能会形成一种管道效应,站在环境里的人往外看,很难看到自身在外部市场里的价值与作用。
但其实,很多时候,这些大外企的平台效应是非常强的,会赋予人员预期之外的能力。
我们常说在外企就是个螺丝钉,但是,这颗螺丝钉很可能是钛合金的,有着极强的可靠性与稀缺性,一个顶十个。
若干年前,合资车企的工作机会,几乎是一职难求。
尽管那时候招聘网站上汽车行业的职位很多,但是职位的要求都不低,比如JD里常常要求需要同时具备技术能力,项目经验,精益生产,六西格玛,英语能力等综合能力。
即便这样,坑也会很快被填走,因此能进入合资车企的人,大多有着一身过硬的本事。
记得当时的我在电子行业里苦修。
因为汽车行业的兴盛,从汽车行业流出来的订单非常多,一些上规模的电子制造企业,都有机会接到汽车行业的订单。
那么符合汽车行业的质量体系要求,就成了接单的前提条件之一,什么IATF16949,质量五大手册等都陆续开始在那时候导入电子行业。
电子行业一直玩的是ISO那套,根本没啥汽车行业的系统基础,很多时候学个皮毛,能把纸面功夫做足都算不错的厂子了.
这些东西平时应付个审核啥的还行,一旦有客诉了,是很难轻易蒙混过关车厂的质量人员的,他们能把你的那点家底查个底朝天。
一般这时候,来的都是车厂的SQE,这些SQE对于质量工具的应用,比如MSA,SPC,DOE啥的,几乎都是专家级的,我们这些电子行业的工程师在他们面前妥妥的小菜鸟。
那时候,才能感觉到工程师几个字的份量。
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工业制造技术的集大成者,几乎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的整体水平。
世界上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日本,都是工业能力最强的国家。
实际上汽车行业内部沉淀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比如:
最先进的制造加工技术,最早配置各种自动化机器人的流水生产线。
最成熟的质量管控技术,很多目前在其他行业使用的质量工具,比如FMEA,SPC,APQP等,以及质量体系等都是从汽车行业推广来的。
精益生产管理,也是应用最成熟的行业,同样也是很多行业学习的对象。
以及这几年方兴未艾的工业4.0,智能制造,黑灯车间,灯塔工厂等,无一不是在汽车行业优先做出成绩来的。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汽车业几乎是高端制造的排头兵,后面很多行业也在借鉴和学习这些技术和管理,有很多国内企业其实已经学得非常不错了。
但是,中国制造业太大,地区与行业间的发展参差不齐,仍然有非常多的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处在蛮荒时代,农垦时代。
汽车行业外企的人才对于非外企,特别是非汽车行业的企业来说,有着明显的优势的,有时候用降维打击形容也不为过。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们公司属于消费品行业,产品极度依赖注塑制造,所以注塑车间也是整个工厂最大的生产单元,而注塑生产这块不夸张的说,已经是行业顶级水平了。
注塑车间原来由一位高级总监负责,但是,公司最近引进了一位更高一级的VP来统管注塑,而这位VP的背景就是汽车行业外企,并非传统注塑行业,年龄也不大,当然肯定是超过35岁的了。
其实原来的总监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公司出于继续提升注塑的整体表现,保持行业领先性的目的,依然引进了这位来自汽车外企的高管。
说明了什么,说明大外企的人才并非温水青蛙,是具有极强的综合能力的,在当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依然能打!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抱怨自己所在的行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不断地有新的知识和方法要迭代升级.
但是职场和打仗是一样的,只有身经百战才能统领千军万马,才能御敌千里。
当我们处在一个很成熟的行业或企业中时,除了行业或企业本身带来的一些表面福利,其对个体能力的进化升级,才是平台最宝贵的潜在价值和隐形福利。
当然,具备对平台优势和个人能力的清醒认识,并能够积极地在行业变化前主动求变,找到新的可复制扩展的领域,更是一种魄力和胆识。
共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你也许感兴趣: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888,领取价值2999元大礼包:
知名企业面试问题库
23最新高薪岗位指南
名企精选百套PPT模板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置身事外,观外企聊职场。
历史文章:
加我微信,共同交流:
欢迎 点赞,转发,在看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