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静不下来的耳鸣风暴
试想一下,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正准备安然入睡时,耳边却传来无休止的嗡嗡声,像是电流般的鸣响,又或者像是海浪拍打的低沉回音。这种声音永不停歇,让你无法专注,也无法入睡。如果这种症状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生活会变得如何?
这并非某些科幻电影中的桥段,而是全球数百万耳鸣患者的真实写照。而在新冠疫情之后,这种耳鸣风暴似乎来得更猛烈。
2024年11月26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公共卫生前沿》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现象:新冠感染、长新冠以及疫苗接种都可能与耳鸣相关联,而抑郁和焦虑更是加重耳鸣症状的幕后推手。
这项研究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领导的团队完成,试图揭开新冠疫情与耳鸣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关乎疫情后的社会健康管理。
耳鸣与新冠的关系:数据背后的真相
研究将受访者分为四组:
新冠感染相关耳鸣组(占8.87%)—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首次出现耳鸣。
长新冠相关耳鸣组(占9%)—感染后出现持续症状,包括耳鸣。
疫苗接种相关耳鸣组(占37.19%)—疫苗接种后首次报告耳鸣。
非新冠相关耳鸣组(占44.94%)—在疫情前就已患有耳鸣。
最令人关注的是,疫苗接种后报告耳鸣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而长新冠组的耳鸣严重程度最高,非新冠相关耳鸣组最低。
用研究中的“耳鸣功能指数”评分衡量,长新冠组的中位数为60.8,而非新冠组仅为4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研究提示,抑郁和焦虑是耳鸣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因素,而这些心理状态在长新冠患者中更加普遍。换句话说,心理健康与耳鸣密不可分。
心理与耳鸣:看不见的交织
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就像放大镜,会让耳鸣的声音变得更加刺耳。研究发现,在所有耳鸣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在长新冠组和疫苗接种组中尤为突出。
例如,长新冠组中有33.09%的受访者报告抑郁,28.68%报告焦虑,这远高于非新冠相关耳鸣组的18.7%和17.38%。
我们可以把耳鸣想象成一个“噪音按钮”,而心理压力就是控制这个按钮的手。如果你正处于压力之中,这只手可能会将按钮调到最大音量。
对于疫苗接种相关耳鸣患者来说,接种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可能也起到了类似的“放大效应”。
疫苗与耳鸣:需要警惕的副作用?
疫苗被誉为抗击新冠的重要武器,但部分接种者报告耳鸣后,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潜在的副作用。研究显示,疫苗接种组不仅耳鸣比例高,而且这些患者更易感到焦虑。作者认为,这可能不仅与疫苗本身有关,也可能与接种时的紧张情绪或“预期焦虑”相关。
所谓“预期焦虑”,就像是在考前紧张得听到了不存在的声音一样。当人们对疫苗可能的副作用心存恐惧时,这种情绪可能转化为身体的真实感受,这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的反面”—“反安慰剂效应”。
反安慰剂效应,是指人们因负面期待或心理暗示而出现与药物或治疗无直接生物学关联的负面症状。这种现象的核心是个体对某种情况的消极预期,例如担心某种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预期本身就可能导致真实的身体症状。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接种疫苗时强烈相信会头痛,结果即使疫苗并不会导致头痛,他也可能因为心理作用而真正感到头痛。
新冠疫苗接种中的反安慰剂效应
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几点加剧了反安慰剂效应的发生:
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传播:不良反应的新闻报道被大量传播,让人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恐惧。
未知的恐惧:新冠疫苗的快速研发和推出让部分人担忧其长期安全性。
心理压力:疫情本身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也可能让人在接种疫苗时更加敏感。
文献显示,有些人在接种疫苗后报告耳鸣,这可能与反安慰剂效应有关:
负面期待:一些人可能在接种疫苗前就听说过耳鸣是潜在的不良反应,这种心理暗示会放大对耳鸣的感知。
疫苗接种的焦虑:接种疫苗时的紧张情绪可能引发焦虑相关症状,而焦虑与耳鸣本身关系密切。
无生理基础的症状:部分耳鸣案例可能不是疫苗成分直接引起,而是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耳鸣的多面影响: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
耳鸣并不仅仅是一种听觉障碍,它的影响更广泛:
睡眠障碍—耳鸣患者常常因耳鸣而无法入睡,长期失眠又会进一步恶化心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的耳鸣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社会隔离—耳鸣让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减少与他人的互动。
尤其对于长新冠患者来说,耳鸣可能只是众多症状中的一个,而其他症状如疲劳、大脑雾霾等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应对耳鸣:科学干预与心理支持
既然心理健康对耳鸣有如此大的影响,针对性的干预成为关键:
认知行为疗法(CBT)—研究表明,CBT可以有效减轻耳鸣引起的焦虑和抑郁。
正念疗法—通过冥想等方式,帮助患者接纳耳鸣的存在,从而减少对其的关注。
药物治疗—在严重焦虑或抑郁的情况下,适当的药物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耳鸣的感知。
听力干预—使用助听器或白噪音设备可以帮助缓解耳鸣带来的不适。
关注耳鸣,关注心理健康
耳鸣可能是疫情遗留的一部分,但它绝不是无法应对的噩梦。正如这项研究所强调的,多学科的合作至关重要—耳科医生、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医生都可以在治疗耳鸣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耳鸣,请不要忽视它,也不要孤立无援。科学的干预和心理的支持,或许就是帮助你走出耳鸣困境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