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新政策,洛阳能否“趁东风”?
文摘
2024-08-07 16:37
河南
日前,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未来5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行动计划》部署了4项重大行动,分别为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这个新政策里面包含了不少与洛阳相关的指导意见。比如在第三章第二节里就明确提到要“推动有条件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有效分担省会城市非核心功能。”所谓的“有条件省份”,按照正常的理解,指的就是面积大或者人口多,且除了省会外有其他基础较好的城市的省份。很明显,河南就是典型的“有条件省份”。河南的面积不小且地形地势复杂,全省被明显分割成几个板块,豫西丘陵山地“自成一派”,较大的城镇均以洛阳盆地为“放射点”,沿河谷呈扇形分布,自成一统,而洛阳市区则成为“桥头堡”,很大程度上隔绝了郑州向西的辐射力。在河南18省辖市里,以人口交流目的地的比例而言,三门峡是全省与郑州来往第三少的城市,仅有15.9%的人口交流与郑州有关,只比天天在网上嚷嚷着“脱豫入鄂”的信阳(12.95%),以及“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里”的濮阳(13.78%)高。另一方面,洛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良好,城市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较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知名度极高。在河南,没有比洛阳更适合担任省域副中心的城市。国务院之所以反复提出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其原因在《行动计划》里说得也很明白,就是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像河南省这样的超级人口大省,仅有一个郑州是远远不够的。河南与四川不同的地方在于,四川的“一城独大”不是成都“吃独食”的结果,而是因为当初省内的另一个大城市重庆于1997年被分离了出去,否则四川现在就是“成渝双中心”格局。即便如此,四川也培育了绵阳副中心。2023年491万人口的绵阳GDP达到4038.73亿元,而950万人口的南阳是4572.17亿元。同时,绵阳人口是在持续增长的,而南阳则在持续下降。所以河南省GDP在2023年被四川省超越并不是成都打败了郑州,而是四川的“多头并进”策略打败了河南的“填鸭催肥”策略。郑州带不起河南,如同成都带不起四川一样。成都2万亿了,但四川依然是劳务输出大省。只有省内其他城市也起来了,河南才能真正好起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退而言之,郑州水资源极其匮乏,也支撑不起太多人口。即便是现在,郑州的水资源也是左支右绌,捉襟见肘。南水北调已经满足不了郑州的用水需求了,所以省里天天在盘算着“西水东调”,从洛阳调水给郑州用。郑州水资源如此紧张的原因,除了郑州本身降水量少之外,它还缺乏地表径流。2022年郑州水资源总量只有8.49亿立方米,但用水总量达到了21.045亿立方米。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因为用水总量里面还包含了循环水。最糟糕的是,郑州当年仅仅是耗水量就达到了9.913亿立方米,比水资源总量还多,说“透支”都不足以形容其情况的严峻程度,哪怕放在河南省这个缺水省份都是很炸裂的存在。作为对比,同年洛阳水资源总量是16.15亿立方米,用水总量12.718立方米,耗水量7.135立方米。在“以水定人,以水定城”的大背景下,郑州的比较对象不应该是武汉,成都这样的丰水城市。理论上来讲,河南急需发展几个副中心城市来疏解郑州的省会非核心功能,吸纳全省剩余劳动力,防止人口继续向郑州聚集,摆脱盲目求大的心理。甚至在必要时需要疏散郑州过度聚集的人口以延缓水环境崩溃的速度。在河南的非省会城市里,洛阳的各项基础都是最好的,城市知名度也是最高的,发展洛阳投入小,产出高。这次国务院再次明确提出有条件的省份要发展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有效分担省会城市非核心功能。河南省应该响应中央政策,在支持洛阳发展上做出实际的动作,而不是只会喊一下口号,喊完之后就继续掠夺省内资源往郑州堆砌,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而拖累整个河南省的发展,也让郑州的水环境彻底崩溃。
根据《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下称《规程》)中的规定,用水量指的是各类用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用水消耗量(也就是耗水量)指的是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如果一个地区的耗水量超过了其水资源总量,那么该地区就已经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基础。